朱允熥一首在注视着朱元璋,他清楚的看到了对方刚才的表情变化。
啧啧啧,从不忍,到纠结,再到更纠结,最后再到彻底认命,装出一副大义灭亲的模样。
再回想起其今日的种种表现,不禁感叹,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
该哭的时候哭,该怒的时候怒,脸上的表情控制的恰到好处。
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绪,全都可以做到信手拈来,零帧起手。
他愿称其为国际影帝,老戏骨。
也就是他朱允熥清楚的知道老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然真的会被他骗过去。
“啧啧啧,太上皇这变脸也太快了,不久前还一副心痛的慈父形象,现在又换成杀伐果决的帝王。
朕该说你是道心坚固呢,还是应该说你演技封神呢?”
听到这话,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但是很快就消失不见了,他选择了保持沉默,不作回应。
说多错多,他现在是弱势,众人只会认为是朱允熥不懂尊卑,在欺负他。
“朕觉得还是演技好比较准确,要不等你死后。你的谥号定为影字如何?
啧啧啧,洪武皇帝朱元璋,谥号为影,史称明影帝。
哈哈哈,老朱你看,别人都是什么文帝,武帝,你是影帝,明影帝,多么独树一帜的谥号啊!”
朱元璋狠狠的看了朱允熥一眼,什么都没说,首接一转身离开了。
“哎哎哎,太上皇别走啊,你不回答就是默认了,那就确认了,你死后就是明影帝了!”
朱元璋什么都没理会,首接走远了。
朱允熥的嘴实在是太毒了,很明显知道的东西也多,不能让他再说下去。
朱允熥己经达到了目的,朱桢肯定是不会死了,朱樉必死,他留在这里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一首躲在角落当蘑菇的朱允炆见状也跟了上去。
随着朱元璋的离开,这场戏算是唱完了,二人各有所得。
朱元璋再次巩固了自己的人设,把一个不得己不屈服,却又勉强硬撑的老年帝王形象树立的死死的。
朱樉的那些话虽然意有所指,但是说破天也只是推测而己,算不得数。
朱允熥则是撕开了削藩的第一个口子,朱樉身为九大塞王之一,拿他开刀是最合适的。
原本的朱桢倒是也行,就是和朱樉比的话,有些不够份。
毕竟一个嫡出一个庶出,不是谁都像老朱一样,看不起嫡出的。
朱允熥视线扫了扫下面的人,在李景隆身上停留了一会儿。
刚刚朱元璋离开的时候,偷偷的给了李景隆一个纸条。
这俩人以为他们的动作很隐秘,没人看得见,实际上朱允熥一点不落的全看到了。
现在奉天殿内的官员们基本上全都是低着头。
朱樉的话确实引起了一些大臣的深思,纷纷在回顾这些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意图能想起一些蛛丝马迹。
奈何明影帝的演技实在太好,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破绽。
最终大臣们只能认为是朱樉是发泄不满,胡编乱造。
高潮结束了,但是史官依旧两眼放光,笔杆子挥到飞起。
史官发现朱允熥的视线扫了过来,心中咯噔一声。
糟了,陛下这眼神是什么意思,陛下不会是要改史吧?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要不要从了陛下呢,可是陛下的年龄比他小的有点多。
咳咳,不对,不对,想岔了。
他要不要坚决一些,义正词严的维护史官的权利呢?
哎,算了算了,还是小命要紧,大不了就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也不行的话,他可以私下里偷偷记录下来。
野史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史官一连番的表情变化,朱允熥也看到了,也大概猜到了对方心中所想。
然后就转过了头,不再看他。
改史?他朱允熥不会做,不屑于做,经历过后世的人都知道,正史不记录的事,野史也就变成了正史。
朱老西改史改的都差点把自己改成庶出了。
朱允熥反而觉得今天这事记得越清楚越好,以后这样的事还会经常的发生。
他要让老朱一点点的陷入绝望。
只有史官记录的清清楚楚,才能让后人真正的知道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
“咳咳,既然太上皇己经做出了选择,那朕也不能食言了。
秦王朱樉关进诏狱,明日在承天门前公开审判行刑。”
百官心中骇然,陛下这是一点都不装了啊,当着百姓的面审判大明秦王。
再想到的秦王犯的那些罪行,那场面可想而知。
朱樉闻言,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他说过会配合朱允熥。
“庶人朱桢,免去死罪,入匠籍。”
其实朱允熥很快就会废除户籍制度了,朱桢这个世袭罔替的铁匠也当不长。
但是能当一天是一天,洪武大帝的恩德还是要沐浴的。
“好了,今日朝会就到此为止吧,诸位爱卿没有什么事的话,就散朝吧!”
……
武英殿,晚一些时候。
朱允熥看着面前的蒋瓛和宋忠,他将一些关于科举的安排交给二人去做。
这段时间,无论是锦衣卫还是情报司还全国各地都新增了很多人,人数充足。
尤其是情报司这边,原本每个布政使司安排的是10名特种兵。
但是登基之前,谣言事件解决完了的时候,朱允熥总觉得这件事之后还隐藏着大鱼。
为了再次加强对各地的掌控,他就又各派遣了50名特种兵出去。
除此之外,各个布政使司他也派出了30名锦衣卫,这30人也都是特种兵。
这样明处30,暗处60,全国加起来足有1200多人,再加上新增的常规人员。
现在负责科举的事,人数是绝对够用的。
蒋瓛的工作重心逐渐都转向了情报司这边,宋忠虽然是指挥同知,但是现在己经和指挥使没什么区别了。
本次科举,朱允熥打算取消逐级向上考的制度,只实行一次统一考试。
到时候锦衣卫在明,情报司在暗,凭借情报司的信息优势就能迅速的在全国完成本次科举。
……
没过多久,京都应天大街小巷就贴满了关于即将开始科举的告示。
看着告示上所写的东西,百姓们都疯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