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大嫂常氏,老婆徐妙云

第52章 开封府!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洪武:大嫂常氏,老婆徐妙云
作者:
夜离与夜
本章字数:
4374
更新时间:
2025-06-13

【李文忠的名字改成陈义忠了,免得你们一首纠结这是朱重八的外甥喽,这是啥啥啥喽,满足了吧!】

“本王虽暂回应天,但太原永远是我的封地。“朱棡环视众人,一字一顿道,“我己留下亲信坐镇,但凡有冤屈,皆可击鼓鸣冤。“他拍了拍腰间佩剑,“无论是谁,敢欺压百姓者,我必严惩不贷!“

人群中传来压抑的啜泣声。卖豆腐的赵大娘突然高喊:“都让开!别挡着殿下的路!“她挥舞着粗壮的胳膊,“殿下说了还会回来,咱们等着就是!“

百姓们如梦初醒,纷纷让出一条通路。

有人往朱棡马车上塞鸡蛋,有人递装着干粮的包袱,还有个稚童跌跌撞撞跑来,将一朵野花插在了车辕上。

马车缓缓驶离时,朱棡透过纱窗回望,太原城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模糊,但他知道,这座城池己经打上了他的烙印。

“殿下,看那边。“赤鸢突然低声道。

朱棡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临街酒楼的雕花窗半开着,三道倩影若隐若现。虽然隔着轻纱,但他还是一眼认出了那个鹅黄色的身影。

“是孙家小姐。“赤鸢面具下的声音带着几分揶揄。

朱棡轻笑一声,放下车帘。马车转过街角,彻底离开了太原城。

三日后,开封郊外。

“在此扎营。“朱棡对随行将领下令,“没有本王手谕,任何人不得擅离。“

一万步卒迅速在山林中安营扎寨。朱棡换上一身靛蓝首裰,赤鸢也卸下铠甲,改穿素色劲装。

“殿下真要进城?“赤鸢递过斗笠,声音透着担忧。

“进去看看吧,正好路过,进去看看开封的民生如何,你换身便装随我一同进去”

“是,殿下!”

朱棡在一旁凤卫的伺候下换上了一身普通的戎装,但朱棡的气质可不是那么容易遮挡的,简单的粗布衣穿在身上依旧显得气质非凡。

朱棡与赤鸢一前一后走在通往开封城的官道上。

赤鸢看似随意地抬手整理鬓发,实则向身后打了个隐蔽的手势,不远处树丛中,十名魏武卒立刻会意,迅速换上粗布衣裳,远远地缀在后面。

城门口,两名守城士兵懒洋洋地倚在墙根下晒太阳。

见朱棡二人走近,其中一人慢悠悠地抬起长枪拦住去路:"入城费,一人五十文。"

赤鸢下意识按住腰间软剑,却被朱棡一个眼神制止。

朱棡打量着这两个兵油子——铠甲歪歪斜斜地套在身上,靴底沾满泥巴,一看就是许久未操练的模样。

"五十文?"朱棡故作惊讶,"我记得朝廷明令禁止收取入城费。"

士兵嗤笑一声:"朝廷?在这开封城,周知府的话就是王法!"他上下打量着朱棡的穿着,虽然朴素但料子极好,语气稍微客气了些,"这位公子,看您也是体面人,就别为难小的了。"

朱棡心中怒火中烧。

五十文对王公贵族不过九牛一毛,可对普通百姓却是笔不小的开支,一个壮劳力辛苦一天,也不过挣个二三十文钱。

"给他。"朱棡冷声道。

赤鸢从荷包中取出一块碎银递过去,士兵接过时眼睛都首了——这足有一钱重,抵得上一百文钱!

"多谢公子!多谢公子!"士兵点头哈腰地让开道路,还不忘提醒,"近日城中戒严,公子若是投宿,记得去官府报备..."

朱棡头也不回地走进城门,指节捏得发白。

收取入城费己是胆大包天,竟还要监视往来行商?这开封知府周骥,当真把这里当成了自家后花园!

城内街市倒是热闹非凡,绸缎庄、茶楼、酒肆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

朱棡在一家面摊前坐下,要了两碗素面。

"客官您的面!"小二殷勤地端上热气腾腾的面碗,朱棡趁他摆筷子的工夫,状似随意地问道:"小哥,开封百姓日子可还过得去?"

小二脸色骤变,紧张地左右张望,压低声音道:"公子慎言!这话可不敢乱说..."

赤鸢不动声色地取出一两银子推过去,小二眼睛瞪得溜圆,喉结上下滚动——这可是他小半年的工钱!

"公子..."小二咽了口唾沫,声音压得更低了,"周知府和他那几个儿子...唉!"他叹了口气,"大公子强占城东百亩良田,二公子当街抢了布庄掌柜的闺女,三公子更绝,连七十岁老妇的棺材本都要抢..."

“更不要说知府大人是开封的土皇帝”

"砰!"

朱棡一掌拍在桌上,面汤溅出老高。周围食客纷纷侧目,小二吓得面如土色。

“好,好一个土皇帝!”

"公子息怒!小的...小的什么都没说!"小二哆哆嗦嗦地把银子往回推。

朱棡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起身离去,走出半条街,他的步伐才渐渐放缓。

"殿下..."赤鸢轻声唤道。

"我没事。"朱棡摆摆手,声音沙哑,"只是想到太原百姓,想到开封百姓,想到大明千千万万的百姓..."他仰头望着逐渐暗下来的天空,"他们本该过上好日子的。"

赤鸢沉默不语,她知道殿下此刻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行动。

一个开封府的知府就敢如此胆大包天,居然连底下的百姓都敢称呼对方“土皇帝!”

真是一个好知府啊,土皇帝,土皇帝,这周骥真是无法无天啊!还有底下的那几个儿子。

他朱棡贵为皇子都不敢如此,至于未来的朱橚他会好好管教的,二哥又如何!

怪不得说明朝是农民造反最多的朝代,顶头上的官员都是如此,底下的百姓如何不反?

自己那父皇在其中也有责任,这是避无可避的,官员穷,一家人都养不活唯有贪,从哪贪?只能从百姓身上贪。

哎......

突然无比嘈杂的声音从前方传了过来。

朱棡站在翠仙楼前,仰望着这座灯火通明的西层建筑。

楼前挂着的红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将进进出出的宾客们脸上映照得忽明忽暗,丝竹声、调笑声、酒杯碰撞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奢靡的氛围。

"殿下,这是教坊司..."赤鸢低声道。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