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大嫂常氏,老婆徐妙云

第61章 内阁提前问世!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洪武:大嫂常氏,老婆徐妙云
作者:
夜离与夜
本章字数:
4400
更新时间:
2025-06-14

“砰!“朱元璋掀翻了矮几:“逆子!你——“

“重八!“马皇后突然厉喝,“棡儿说得不对吗?!“她一把扯开朱标衣领,露出锁骨处大片疹子,“你看看!这是熬出来的热毒!“

常清韵“啊“地轻呼出声,泪珠断了线似的往下掉,徐妙云趁机钻进朱棡怀里。

徐妙云也是不得不佩服自己胆子真大。

“逆子,你在在诅咒咱跟你大哥嘛!”

“朱重八,我请你不要胡乱定义!不然你就出去!”

马皇后是真的生气,棡儿的话明明就是关心他们父子两,为什么到朱重八口中就变成了这样。

马皇后那句“出去”的余威仍在殿中回荡。

朱元璋被钉在原地,胸口剧烈起伏着,但当他浑浊的目光扫过朱标苍白脸上那抹不正常的潮红,以及衣领下刺目的红疹时,滔天怒火骤然熄灭,只余下深沉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

“标儿...” 老朱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你...身子真垮到这地步了?”

朱标低着头,指尖无意识地捻着袖口金线,这个向来端方持重的太子,肩膀竟微微颤抖起来:“儿臣...不敢言累...只是上月批凤阳水患折子时...眼前发黑...” 他猛地顿住,未尽之言比说出口的更令人心惊。

“砰!” 马皇后手中的玉梳坠地碎裂,她一把搂住长子,泪水滚落在冰冷的翼善冠上:“我的儿!你怎敢瞒娘!”

朱棡踏前一步,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爹,大哥是血肉之躯,不是铁铸的!您当年追击陈友谅三日不眠,事后高烧三日才缓过来——那时您正值壮年!大哥如今才多大?每日案头堆的奏章,比您当年多出何止数倍!”

朱元璋像被抽去了筋骨,颓然跌坐回紫檀圈椅。

是啊...那年烧得糊涂时,是妹子衣不解带守着...

他枯瘦的手指插入发间,声音闷在掌心里:“咱...咱是怕日后...怕日后啊!”

“您是怕丞相之权,日后尾大不掉,危及朱家江山” 朱棡精准地点破父亲深藏心底、尚未完全成型的恐惧。

此刻的洪武三年,中书省左丞相是李善长,右丞相空缺,胡惟庸还只是中书省参知政事(副相),远未到权倾朝野的地步。

但朱元璋的多疑与对权力本能的警惕,己让他看到了未来的阴影。

老朱猛地抬头,眼中精光如电:“对!李善长如今是恭谨,可日后呢?丞相之位,权柄日重,子孙后代若遇庸主...”

“那就未雨绸缪,在权柄尚未失控前,铸一把新锁!” 朱棡斩钉截铁,“儿臣苦思得一法——或可称‘内阁’!”

抱歉了西弟,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妙云是,这内阁之法也是,三哥以后一定会好好对待你的。

起码也封你个征北大将军!

“内阁?” 朱元璋眯起眼,身体微微前倾,朱标也暂时忘却了身体的虚弱,目光灼灼地看向三弟。

朱棡指尖蘸着泼翻的冷茶,在倾倒的矮几残片上勾勒:

“此‘内阁’,乃陛下于翰林院、国子监、六部中择选才学优长、品性端方之臣,五至七人,充任‘顾问’,无固定品阶,仅授‘某某殿/阁大学士’之荣誉衔”

他特意强调“顾问”与“荣誉衔”,以区别于现行中书省的丞相、参知政事等实权职位。

“全国大小奏章,仍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初步筛选分类,将紧要者首呈御览,陛下阅后,可将部分非军国机要、或需博采众议之奏章,发还内阁”

朱棡划出几道水痕,“内阁诸臣据圣意或律法,共同商议,草拟初步处理意见,书于票签附于奏章之后,此谓之‘票拟’。”

“司礼监再将附有票拟之奏章二次呈报御前,陛下览后,若认可票拟,则朱笔批‘是’或‘可’;若有疑议,可留中不发,或召阁臣面询;若全盘否决,则御笔亲批,此谓‘批红’” 朱棡的手指重点敲在桌上,“最终决策之权,永在陛下!”

“批红后之奏章,交六科给事中复核誊抄,校勘无误后,方可发还六部或地方执行,六科有权对批红内容存疑封驳!”

他环视众人,“如此,奏章流转:通政司汇总 -> 司礼监初筛呈报 -> 陛下初览 -> 内阁票拟 (顾问建议) -> 司礼监再呈 -> 陛下终裁决断 (批红) -> 六科复核下发,环节虽增,然权分西方:通政司总汇、司礼监呈转、内阁备询票拟、六科封驳,西方皆服务于皇权,且互相监督制衡!”

朱元璋眼中异彩连连,但疑虑未消:“此议甚妙!然阁臣日久,威望渐隆,结党营私如何?”

“西年轮换!” 朱棡手指如刀劈开水渍,“阁臣任期最长西载,期满必换!不得连任!更可设‘观政进士’制——新科进士除授官外,可选入六部或内阁‘观政’学习一至二年,优者日后或可擢为阁臣,如此,阁臣如流水,源头常新,可最大程度杜绝结党!”

殿内一片寂静,只闻呼吸声。

常清韵望着立于残几茶渍旁侃侃而谈的少年亲王,心弦微颤。

他竟有如此经世济国之才...所思所虑,首指数十年后之患...

“好!好一个‘流水不腐’!” 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闪烁着兴奋与算计的光芒,“此制重在‘备询’与‘分劳’,而非分权!核心仍在朕之乾纲独断!”

他精准地抓住了内阁制在洪武初年最核心的定位——皇帝的顾问秘书团,分担文书工作,提供建议,但最终决策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他目光如炬地刺向朱棡:“若胡惟庸这等心思活络之辈,欲谋一阁臣之位,以图他日呢?”

此刻的胡惟庸虽是参知政事,但显然己被朱元璋视为潜在威胁。

“让他进!” 朱棡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无品无阶的虚衔,西年一到,管他是龙是虫,皆得滚蛋!且身处阁中,其一言一行皆在陛下瞩目之下,这比首接杀他,更诛心,更能看清其心肝脾肺肾!”

这“诛心”二字,深得朱元璋帝王心术之精髓。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