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江州市还笼罩在薄雾中,我站在新华书店仓库的通风窗前,看着楼下五辆教育局的公务车闪着警示灯。油墨味混杂着晨露的潮湿钻入鼻腔,我紧了紧手中还带着印刷机余温的《高考作文宝典》。
"小林,稽查组说要查三个月内的进货单。"陈默抱着账本快步走来,金丝眼镜滑到鼻尖。我注意到他白衬衫领口沾着靛蓝色的油墨,那是连夜赶制特殊版本留下的痕迹。
仓库铁门被推开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教育局王主任戴着白手套的手指划过书架,忽然停在贴着"爱心捐赠"标签的区域:"这些书有出版批号吗?"
"这是给山区孩子准备的教辅材料。"我掀开纸箱,露出扉页鲜红的捐赠印章,"周明远老师特意题写了寄语。"泛黄的信纸上是工整的楷书:知识是照亮人生的火种——每一张都盖着不同山区学校的公章。
穿制服的稽查员正要翻开样书查验,门外突然传来货车的轰鸣。透过卷帘门的缝隙,我看见苏晚从新闻采访车上跳下来,马尾辫在晨光中划出利落的弧线。
"听说这里有感人的助学故事?"她举起相机对准满墙的锦旗,镜头精准捕捉到"热心教育先进单位"的烫金字样。我适时递上准备好的捐赠清单,最后一行"三千册《古诗词解析》"的油墨还未干透。
王主任的指尖在书脊上顿了顿。仓库顶灯突然闪烁两下,陈默悄悄按下藏在裤袋里的遥控器,整排书架突然向两侧滑开——露出背后贴着"报废教材"的纸箱。
"这里都是待销毁的瑕疵品。"李建国粗声粗气地说着,扳手"哐当"掉在水泥地上。两名稽查员刚掀开纸箱,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成捆的盗版书封面上,赵氏集团的LOGO赫然在目。
苏晚的快门声此起彼伏。我弯腰捡起一本劣质教辅,内页的错别字在镜头下无所遁形:"这种盗版书会毁了多少孩子的前程。"
当天下午,电视台滚动播放着新闻画面。镜头里我站在贴满爱心卡片的货车前,身后是连夜赶制的横幅:"正版护航行动启动仪式"。二十所重点中学的联名倡议书上,周明远的签名墨迹未干。
父亲在纺织厂食堂被工友围住时,当天的《江州晚报》正在传阅。头版照片里我手持正版教辅的身影,与赵氏集团仓库查封现场的狼藉形成鲜明对比。厂广播突然响起通知:市里要树立教辅行业规范典型。
深夜的印刷厂里,我着新设计的防伪标签。在紫外线灯照射下,青铜纹路的水印里隐约可见"萤火助学"的微缩字样。陈默敲击键盘的声音突然停顿:"赵氏集团的股票开始跌了。"
窗外传来防汛警报的试鸣,我望着江面上游弋的巡逻艇,想起昨晚在码头"意外"曝光的那艘走私船。船舱里成箱的盗版书浸泡在江水中,封面上赵氏集团的标志正在褪色。
晨光再次漫进仓库时,货架上整齐码放着新批次的教辅。每一本扉页都印着山区孩子的感谢信,那些稚嫩的笔迹在朝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我知道,这场舆论战的硝烟才刚刚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