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畔的银杏叶泛起第一抹金黄时,我站在清华园经管学院公示栏前。指尖掠过特招名单上"林然"二字,公示照里的我穿着江州一中校服,胸前的青铜吊坠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是周明远为我准备的"录取密钥"。
"林同学,请到招生办做最后确认。"辅导员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反光中,我看见他衬衫第三颗纽扣的暗纹:赵氏集团的LOGO变形而成的太极图案。
量子计算机实验室的蓝光笼罩着整座行政楼。陈默的黑客程序正在破解加密文件,全息投影里跳动的不是代码,而是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碎片。"特招面试录像被篡改了七处,"他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你的社会实践证明用的是赵氏集团扶贫项目的模板。"
我摸出母亲临终前留下的U盘,青铜外壳上镌刻着武丁王时期的占卜裂纹。插入接口的瞬间,量子屏突然闪现1997年的防汛日志——父亲在暴雨中记录的桩基数据,此刻正被编译成特招加分的学术论文。
"这是你的学术推荐人。"周明远的声音从全息电话里传来。我望着屏幕里白发苍然的院士,他背后的书架摆着青铜觚造型的奖杯,底座刻着"赵氏教育基金"的篆体字。
苏晚的新闻无人机群突然撞破实验室玻璃,镜头精准聚焦在推荐信落款处。那个本该在考古现场的老教授签名,笔锋转折与赵志刚赌场筹码上的防伪纹路完全一致。
深夜的校史馆地下三层,李建国用液压钳剪断青铜锁链。尘封的档案库里,成箱的"长江学者"申报材料浸泡在福尔马林里。我翻开1997年的评审记录,母亲年轻时的照片赫然贴在"特殊贡献奖"栏,获奖理由写着:成功培育新型量子算法胚胎。
陈默的检测仪突然警报大作,档案纸页上的油墨析出青铜纳米颗粒,在紫外线照射下拼出区块链地址——那是赵氏集团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离岸公司。
"你以为象牙塔真是净土?"赵志刚的全息影像从青铜校徽里渗出,他手中把玩的玉琮突然裂开,露出微型量子矿机,"清北每年三十个特招名额,有二十八个要过我这关。"
我按下藏在袖扣里的EMP装置,全息影像剧烈扭曲。苏晚的首播画面在此刻切入校园网,特招面试的原始录像开始播放——画面里我的社会实践证明,分明是赵氏集团承建的烂尾楼。
未名湖突然泛起青铜色涟漪。我站在校训碑前,指尖抚过"自强不息"的铭文。量子病毒正顺着校园网蔓延,将特招黑幕编译成《山海经》般的密码诗,每个字符都链接着深海水下古城的坐标。
周明远的加密短信在此时传来:"明早七点,三星堆文物修复室见。"我望向行政楼顶的青铜大钟,钟摆晃动的节奏,竟与母亲临终时的心电图波纹完全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