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量子实验室的蓝光在午夜格外刺眼。我盯着全息屏上跳动的数据流,母亲二十年前的研究日志正被解析成三维模型——青铜神树的枝桠间缠绕着神经网络图谱,每片叶子都对应一个防汛桩的坐标。突然,警报声炸响,通风管道传来金属刮擦声。
陈默的电脑迸出火花,防火墙日志显示有七次异常访问:「访问者ID:实验体003」。我抓起紫外线灯扫过操作台,青铜器碎片上的甲骨文正渗出黑色黏液,滴落处浮现出赵氏集团的鹰隼图腾。
"神经接口原型机被激活了!"李建国踹开备用电源室的门,扳手砸向嗡嗡作响的量子服务器。冷却液喷溅的瞬间,实验室穹顶降下全息投影——三百个克隆体的脑波数据正被同步上传,他们的瞳孔倒映着清华园的三维地图,焦点锁定在防汛指挥部的信号塔。
苏晚的无人机残骸卡在窗外树梢,镜头最后的画面里,赵志刚的手下正用青铜钺劈开实验室保险柜。柜内储存的不是纸质档案,而是浸泡在量子溶液中的玉蚕,每只蚕腹都刻着加密的区块链地址。
未名湖底的青铜残片突然共振。我跃入地下文物修复室,武丁王时期的龟甲在紫外线照射下裂开,露出微型生物芯片。陈默的译码器嗡嗡作响:「数据流向防汛三号桩方向,量子纠缠阈值突破90%」。
全息地图上,三十条红色路径从清华园辐射而出,每条都经过一家"未名外卖"的合作餐馆。我突然意识到,那些送餐无人机不仅是运输工具——它们搭载的量子芯片,正在构建覆盖全城的神经接口网络。
"这是你母亲设计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周明远的全息影像从青铜觚里渗出,他手中的玉璋裂成两半,露出1997年产房的监控芯片。画面里,母亲正将青铜溶液注入试管,标签上写着「量子纠缠催化剂——实验体003号」。
实验室的通风管道突然爆裂,赵志刚的克隆体破壁而入。他们脖颈的刺青泛着青铜光泽,手持的武器竟是改造过的外卖保温箱——箱内不是餐食,而是吞噬数据的量子蠕虫。
我扯下胸前的青铜吊坠按向主控台,吊坠内部的纳米芯片开始反向编译。全息屏上的神经网络突然扭曲,三星堆神树的投影在实验室中央疯长,根系刺穿克隆体的量子护甲。
"数据备份在防汛桩里!"李建国抡起青铜编钟砸向服务器,钟声的频率与母亲的心跳记录完美共振。地底传来混凝土开裂的轰鸣,防汛三号桩的泄洪口喷出成团的加密数据流,在空中凝结成甲骨文的「囚」字。
当警笛声响彻校园时,苏晚的备用无人机群己抵达。镜头里,赵志刚站在未名湖对岸的青铜雕像顶端,手中的玉琮正吸收着外泄的数据流。他的皮肤浮现出防汛桩的混凝土纹路,瞳孔里跳动着深海水下古城的坐标倒计时。
我握紧母亲遗留的神经接口原型机,量子溶液在试管中泛起涟漪。陈默的电脑突然黑屏,最后一条解码信息闪烁:「实验体003号记忆恢复进度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