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蚊虫的骚扰,这一夜都让大家都睡了一个好觉。
这天,罗杰斯老师上完课迟迟没离开,目光时不时瞥向盯着约书亚,好像有什么话要说的样子。
约书亚和玛丽一起收拾自己的书本,抬头对向罗杰斯老师的视线说道,“罗杰斯老师,您有什么事要吩咐吗?”
这位说话一向风趣罗杰斯,顿感不好意思的说道“约书亚,你昨天送给我的驱蚊液,效果真是太厉害了,这几天我完全感受不到蚊虫的困扰,谢谢你能送我这么珍贵的东西。你能做出这么厉害的产品太了不起了。”
“老师您客气了,也说不上珍贵!”对于约书亚来说这种随时可以做出的产品的确不是那么珍贵的物件。
罗杰斯犹豫了一会还是说道,“约书亚,你手里还有没有多余的驱蚊液,我想向你买几瓶,给我朋友寄过去,我有几个朋友都是有钱人,价钱不是问题。”
想到法国的巴黎,罗杰斯露出怀念的神情,想念那里的人和物。
不过整体来说,巴黎是一个比伦敦还要脏乱差的城市,在每年西五月份,天气一热,空气弥漫着恶臭,那些能逃离巴黎的人,都跑到乡下避暑,当然在乡下也逃离不开蚊虫的攻击。
“很抱歉,罗杰斯先生。”约书亚歉意地说,“主要原料需要特定季节才能采集,恐怕要等上一阵子了。”
罗杰斯听了虽然很失望,但对约书亚还是表示了感谢。
玛丽和约书亚走在一块,“约书亚,刚才连老师都夸你啊,真想不到你居然能做出这样厉害的产品出来。”
“这又没什么,像玛丽姐姐,那么简单的蔷薇花都能描绘出十西行诗来,才了不起吧”约书亚一脸真心实意的夸赞道,真的觉得玛丽姐姐真的很有文学天赋,一件很小的事物就能灵感迸发。
玛丽听了脸上泛起红晕,带着笑意的说道,“离能登报的程度差的远着呢,我现在正拜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越读感觉自己的渺小!”
“不要妄自菲薄,我现在都想收藏你的手稿,等到时候你出名了,我好拿去卖个大价钱。”
玛丽一听,控制不住的哈哈大笑,玩笑般地说道“放心好了,我现在给你签百十个名字,让你拿去换钱,真是越来越财迷了。”
格林太太提着裙摆快步上楼,推开女儿房门时带起一阵微风。
十六岁的格蕾正倚在窗边的躺椅上,往日灵动的蓝眼睛此刻黯淡无神地望着花园。听到动静,只是微微侧头,脸上许多红肿的痘痘显得格外刺眼。
“亲爱的,快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格林太太轻抚女儿金色的卷发,从手袋里拿出香水瓶。
格蕾小姐表现的兴趣缺缺,“妈妈,如果你是说又买来新款的铅白膏什么的,来遮住我脸上的痘痘,我是说什么都不会用的。”
格蕾想起那个家中比自己家富裕很多的好友苏菲,只要见过她,即使在嫉妒也不能违心说苏菲不漂亮,也只能找她唯一的缺点说皮肤黑。
苏菲为了让自己变的更加完美,就不停地在身上涂了大量的铅白粉,短短几年时间,从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变得死气沉沉,
从蜜色皮肤变成今天的青灰色,全身找不到红润之色,身体变得差,经常头痛呕吐,就连那双明亮的眼睛,视线几乎都快要看不见了,眼前一片模糊,看了好几个有名的医师,才找出病因,说是铅白膏里的铅照成的铅中毒。
格蕾很同情自己好朋友的遭遇,自己也被吓住了,坚决不再用这个时代最流行的铅白膏。
幸运的是格蕾皮肤很白,用不用也无所谓,可这该死的夏天,自己遭遇了巫女的诅咒,脸上起了一片又红又痒的痘痘,自己失去了引以为傲的光洁如玉的肌肤。
如果是胳膊,大腿上,还可以用衣服遮挡住,偏偏是在脸上,一个个的红色的痘痘,显的格蕾滑稽又可笑,
这种情况,全家人都对格蕾很心疼,也试过很多办法,祈求上帝保佑破除女巫诅咒,
可这该死的女巫,该死的痘痘,把自己搞得毁容,虽然听说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只要诚心祈祷,女巫之力就会消失,痘痘自然也会消下去,但鬼知道什么时候消失。
更重要的是后天就是格蕾的礼,家里早早就为自己安排了盛大的舞会。而看着镜子里自己满脸的痘痘,让格蕾越发急躁,
家人也劝说如果礼那天就用铅白膏稍微遮掩下,可是看到自己朋友的惨状,那双浑浊的眼睛,让格蕾真的很害怕,一点都不敢用铅白膏。
格蕾摸着脸上令人厌恶的红痘,想着如果礼前消不下去,自己也只能用铅白膏遮掩,难道等自己礼那一天,让别人都注视自己的脸,笑话自己,让家族蒙羞吗?
格林太太看着自己16岁原本明艳动人的女儿,只是脸上冒出来的一片红痘破坏了整张脸的美感,格林太太眼睛黯下去,却还是温柔地对女儿说道“不是用铅白粉,是加西亚杂货店新的一款驱蚊液,据说能很有效抑制你脸上的痘痘。”
“妈妈,你说的是真的吗?驱蚊液,那是什么东西?”格蕾急切的抓住母亲的手。
“是什么不重要,关键能消除你脸上的痘痘,你先试试看。”说完,格林太太从花袋里拿出驱蚊液,小心的喷洒在女儿脸上。
凉凉的,感觉很舒服,没有刺激的感觉,还有一股清香,格蕾感受脸上的药液很舒服,能不能消除痘痘,格蕾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但是脸上长痘痘的部位很快就不痒了,格蕾有时痒的受不了,医生说如果抓破痘痘会留下疤痕,就一首忍着没动手。
过了一会,格蕾不确定的说道,“妈妈,我感觉很有用哎!”
格林太太温柔地理顺女儿凌乱的鬓发,“哪有这么快见效果,我把这瓶驱蚊液放在你梳妆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