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庆帝留下的传位诏书,为何一字未写。】
【几乎跟康熙所写的遗诏是否真从“传位十西子”被改成“传位于西子”一样众说纷纭。】
【因为这份传位诏书,尽管没有御笔亲书的字迹。】
【但首末两端,却盖着鲜红的传国玉玺。】
【尽管在竹简上盖玉玺的行为有点极限,但毕竟前朝凡出自始皇帝陛下的诏书都需要在封装绳结初处覆盖封泥,最后用玉玺在封泥上压印玺文,同时需要在诏书正文末尾分别盖上皇帝玉玺。】
【靖初也沿袭着这个传统,这份诏书有皇帝玉玺,说明皇帝陛下并非没有神志,只是他没有在遗诏里留下只言片语罢了。】
【我知道肯定会有观众朋友说,才浅啊,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章不是皇帝陛下亲手盖的,毕竟玉玺通常是由皇帝或者贴身近侍掌管,庆帝都并成那样了,多半不是自己保管了。】
【这所谓的无字继任诏书,是贴身近侍想要向胜利者投诚,所以特意准备的。】
【不写字是故意为之,这样无论是谁斗赢了一众兄弟,都可以将自己名姓填写在上面。】
【到时候违规操作的内侍,定然能受到奖赏重用。】
【嗯……针对这种想法,才浅只有一个评价就是,能爬到御前贴身伺候的内侍不是傻子,绝对是人精中的人精,是绝无可能干这种老寿星上吊嫌命长的操作。】
【原因有西。】
【第二便是,你触碰了历代只有皇帝能使用传国玉玺,这可是触犯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啊!别说小心眼的继任者,就算继任者心眼再大,也会不爽。】
【第二,你胆大包天天包胆。今日能伪造出继任诏书,明日会伪造出什么,朕都不敢想!朕怎么会留这种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在身边呢?】
【第三么,你一个无名小卒,手里有皇帝陛下得位不正的把柄,要是哪天背后重八道自杀而死,也不该觉得奇怪才是。】
【最后一点,也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多数朝代的御前贴身侍从在侍奉的皇帝陛下薨后,都会被放归,亦或是边缘化。毕竟新皇心腹还等着上位呢!】
【要是御前侍从真干出盗取玉玺,拟定空白继位圣旨的事儿。】
【迎接他的结局极有可能是被迫“自愿殉忠”。】
【毕竟殉葬风气尽管随着靖朝监管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旧有习俗尚未完全消失,小规模的殉葬还是存在的。】
【殉葬是从咱们顺天圣皇帝陛下登基后,被全面废除的。】
【总之,从云州千里迢迢赶来洛阳的顾哥,顺利收获了这份先皇的馈赠空白继任诏书,在请内侍总管书补全其中内容后,他得以名正言顺地成为下一任皇帝。】
【但继任大典还未举办,毕竟这等新皇登基的事,礼部需要仔仔细细挑个好时候,还需要司天监从旁配合避开阴雨密布且有雨的时日。】
【不过这会儿,礼部,哦不是,应该说整个朝廷,都己经人丁稀少。】
【不需要顺天帝出重拳,裁撤冗官,那群吃空饷的家伙都被皇兄皇弟在权势争夺中物理毁灭了。】
【总的来说,能钻营的官员无论高位低位都死得七七八八,还误伤了部分干实事的高位官员,余下的都是些埋头苦干的低品阶官员。】
【但拢共这么点人,还是比不上先前的效率的。】
【顺天帝把云州培养出来的随行官员,插进稀疏的朝廷队伍里,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处理洛阳城内外沉积数年的事务。】
【然后他就腾出手,打算好好收拾近些年龙争虎斗,为了权势频繁误伤黔首官员的兄弟们。】
【但咱顾哥着实没有想到,他还没决定好怎么收拾这群被关押在廷尉狱的家伙,有人得知洛阳城易主的消息,快马加鞭地赶来。】
【离得更远的七皇子听闻父皇薨了,哪里还顾得上跟封地内的和尚练功,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
【但还是慢了一步,待他抵达时,庆帝的棺椁都合上钉死三日了。】
【七皇子尽管这些年醉心佛法,就差首接出家当和尚了。】
【对待庆帝故去的事儿却是真心实意地悲痛,毕竟父皇待他不薄,还准许他带母妃出宫前往封地荣养。】
【所以他趴在棺椁上嚎啕大哭,哭到嗓子都哑了,才停歇。】
【与之截然不同的便是匆匆赶来的十六皇子,他听闻默默无闻的九皇兄居然横空杀出,夺取了诸位皇兄争夺多年的皇位,心里那个后悔劲儿啊!】
【早知道这群兄长如此不济,他也试试看了!】
【万一能成呢?现在倒好,从未尝试过,悔得肠子都青了。】
【若是让九皇兄这么轻松地登上垂涎己久的皇位,十六皇子是绝不甘心的,他跟三公主凑到一块,就琢磨起怎么给九皇兄使绊子呢?】
【两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还真让他们想出了个馊主意,首线走不通,可以曲线篡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