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道士一开始还推谢了那份谢礼!】
【他就不怕侯爷乐呵呵地把金银收起来,说句方外之人确实不该被俗物沾染,本侯会在心中好好感念道长恩情之类的吗?】
【那他岂不是啥都捞不着?】
观众们纷纷发弹幕回应up主的猜想。
[假如这位侯爷真说这样的话,我jio得咱们看到的记载,多半会变个样子吧?有可能是仙风道骨老道狂殴侯爷,替他驱邪(手动狗头.JPG)]
[非常有道理,毕竟隐居山中的道长,应当武德充沛才是。]
[不过up主咋知道这么细节的事情,难不成是藏在侯府里听了全程???不会是编的吧?]
[首先,我觉得正常人应该编不出这么离谱的事情,其次,假如我没记错,这些好像都是罗青云晚年回忆录里写到的,因为他足足写了十六七本。我也没有将半人高的回忆录和日记看完,但恰巧我看过这一册,罗青云书中曾写到,他一首对侯爷将他请进府小住感到疑惑,毕竟对方不图才不图色就白白养着自己一个闲人,也太奇怪了。所以他悄悄在府中打听此事,最后跟数名侍卫仆从闲聊才拼凑出了事情的真相。]
[可以想象罗青云听完有多无语,钱多了搞封建迷信都比普通黔首玩得花。]
罗青云自从听到自个名字,就暗道不妙。
还好他刚刚被掳上山,用的也是随口编的假名,身上穿的也跟天幕中所说的前些年做的锦衣不同,他下山的时候问山民买了身粗布麻衣套在里衣外面,既不会磨得肉疼,也能遮掩住身份。
应付那些地里刨食的黔首可能不够,毕竟他手上没什么老茧,皮肤也没被晒得黝黑。
但应付这伙不太聪明的山贼还是够了。
再靠编的谎话。
他们现在认定了自己是贫苦出身的掌柜学徒,所以随身带着毛笔竹简,还有算筹,并没将他跟天幕上被强取豪夺的书生联系起来。
但这山寨也决不能久待,万一他们中有头脑还算灵活的反应过来了呢?
无论多待多久,都是增加露馅的风险。
罗青云扫过因为抢了商贾随身携带的几坛美酒,喝得烂醉的山寨两位当家,还有一群小头目。
他觉得今日趁着夜色逃离最为合适,至于点了山寨,将这群山贼全烤熟了?
罗青云思索片刻,还是觉得仅凭自己执行这种计划,太危险了。
君子报仇,当摇三千人。
等投奔了明主,他再腾手带精兵料理这群占山为王劫掠行人的渣滓。
【最终,罗青云在侯府住了半载,侯爷走私生意肉眼可见地变更差了,甚至家中孩子们重金准备的寿礼,一座高耸的金银珠宝摇钱树,首接在客人面前展示时轰然坍塌。】
【若不是侯爷这些年也没有将武艺放下,恐怕能被砸死在当场,毕竟那镶满璀璨珠宝的摇钱树顶端尖锐处,恰巧对着他的脑袋而去,要是没躲开,结局可想而知。】
【侯爷咒骂了那骗走他百金的老道,最后派人将罗青云被“请”出了侯府。】
【罗青云离开侯府后,前往洛阳寻了处书院开始闭门潜心读书,当然不排除是他当心再度被莫名其妙地被人逮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总不至于来场入室抢劫般的偶遇吧?】
【不得不说这计划,卓有成效。罗青云成功地过了段惬意的读书写诗文的日子,若是想跟人聊聊天,便找住在附近熟悉的学子。】
【至于去文会碰碰运气,看能否入那些高官权贵的眼,一步登天?】
【罗青云果断剔除了这个念头,他还想再过几天轻快日子呢!】
【但有些事情,不是他想躲,就躲得开的。】
【罗青云并不知道书院里的学子们对他文采学识十分钦佩,又发觉他不喜与生人交往,所以从来不去文会一展诗才,反而内敛沉浸地泡在书海里。】
【若是平日大家自然不会违背他的意愿,但谁让南地来的学子太过嚣张了呢?!这群目中无人的家伙居然说洛阳城虽然在天子脚下,但没有沾染上半分灵气。甚至还扬言北地霜寒早凋敝,铁骑袭扰谈何做学问,怎敌我南地遍地书院雅舍,黔首尚能言一二圣人书。】
【好嘛!就算搁咱们现在,你搞地域歧视也能分分钟挑动大家伙敏感的神经,更别说是古代积怨己久的南北两地了。】
【洛阳位于靖朝北边,所以聚集的北地学子较多。听到这人故意挑事,哪里肯买账?!但对方却洋洋洒洒地写下手对仗工整言辞华丽详实的策论,大谈靖朝该如何治国,甚至还写到了可以实施的具体举措。】
【对方有备而来,北地学子们傻眼了。】
【他们文采确实不如此人,更别提未曾破题构思就随手写一篇类似的策论了!但总不能让这群南人踏着他们北人的名声,引来重臣甚至是皇帝陛下的注意,飞黄腾达,走上条青云道吧?】
【正当众北地学子抓耳挠腮之际,有个学子脑海中冒出一道灵光,他从随身携带的书箱里翻出了一卷字体劲健洒脱的竹简,摊开在了众人面前,微微扬起下巴道。】
【这策论是我住在我隔壁罗兄所写,借我抄写。他可是实打实的北人,压你一头绰绰有余!】
【众人见此策论字字珠玑,竞相传阅后,抚掌赞叹。】
【妙,实在是太妙了!】
【那嚣张的南地学子灰溜溜而去。】
【而罗青云的才名,凭此文会传遍了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