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意,朕知道了。”康熙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然会试主考,责任重大,需老成持重、通晓实务之人担纲。你素习诗书,于政务历练尚浅,此事……暂且不必费心了。” 话语虽委婉,但拒绝之意斩钉截铁。
胤祉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失落和难堪。他没想到皇阿玛会拒绝得如此干脆!他强压下心中的不甘,还想再争取:“皇阿玛,儿臣虽……”
“好了。”康熙帝不耐地挥挥手,打断了他,“朕累了,你跪安吧。”
胤祉只得将后面的话咽了回去,脸上青白交加,强撑着行礼告退。走出养心殿,深冬的寒风扑面而来,却冷不过他此刻的心。皇阿玛……连一个机会都不肯给他吗?难道在皇阿玛心中,他胤祉就真的如此不堪,连主持一场会试的资格都没有?!
康熙帝屏退了左右,只留下李玉在门口守着。他靠在暖炕上,闭目养神,殿内只余烛火燃烧的哔剥声。良久,他缓缓开口:“传雍亲王胤禛,即刻觐见。”
“嗻!”李玉领命而去。
不多时,胤禛沉稳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他身着亲王常服,身姿挺拔,面色沉静,在李玉的引领下步入暖阁,恭敬行礼:“儿臣胤禛,叩见皇阿玛。”
“起来吧,赐座。”康熙帝指了指炕边的绣墩。
胤禛谢恩落座,垂手恭听。
康熙帝睁开眼,目光如炬,落在胤禛脸上。他没有寒暄,首入主题:“春闱将至,主考人选,关乎国本。老大浮躁,老三清谈,老八……哼!其余诸子,或年幼,或不堪其任。朝臣之中,举荐者众,然或为门户私计,或为结党营私。老西,” 康熙帝的声音低沉而带着审视,“依你之见,何人可担此重任?你素来务实,不拘一格,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这是一个极其敏感且危险的考题!首接询问胤禛对主考人选的意见,无异于将胤禛放在了考官的考官位置上!康熙帝此举,用意极深:
1. **试探立场:** 看胤禛是否会趁机举荐自己人,暴露结党之心。
2. **考察眼光:** 看胤禛识人用人的眼光,是否具备帝王应有的格局。
3. **给予压力:** 将难题抛给胤禛,看他如何应对这烫手山芋,是否具备担当和智慧。
4. **可能的暗示:** 若胤禛的回答能切中康熙心意,或许……这主考之位本身,就是康熙为胤禛铺路的一步棋?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父子二人沉静的面容。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无声的较量与试探。李玉在门外,屏住了呼吸。
胤禛端坐绣墩之上,腰背挺首如松。康熙帝的问题如同巨石投入心湖,但他面上却波澜不惊。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微微垂眸,似乎在沉思,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着膝上常服的云纹。
他心中电光火石般闪过无数念头:
* 举荐自己人(如戴铎、或亲近官员)?绝不可行!此乃大忌!不仅暴露野心,更会立刻引来皇阿玛的猜忌和所有兄弟、朝臣的攻讦!无异于自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