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到自己寄人篱下,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看到自己用伶俐的口齿和满腹诗书筑起脆弱的自尊堡垒,却一次次在现实的磕碰中伤痕累累。看到宝玉的痴缠与天真,也看到那“金玉良缘”之说如同悬顶之剑。
她看到自己因宝玉挨打而哭肿了双眼,却听到王夫人对袭人含沙射影的敲打:“……我的儿,你哪里知道我的心?我何曾不知他委屈?只是那起狐媚子妖精,挑唆着哥儿不学好,才是真真该死!……我只这一个宝玉,岂能由着人带坏了去?”
她看到薛宝钗落落大方,圆融周到,深得贾府上下之心。看到自己形单影只,顾影自怜,在无数个清冷的夜晚,对着窗外的明月暗自垂泪。
她看到大观园诗社的热闹喧嚣,也看到曲终人散后的无限寂寥。看到自己呕心沥血写下的诗句,最终成了他人眼中无病呻吟的哀音。
画面最终定格在一个凄冷的深秋。
潇湘馆内,竹影森森,药香弥漫。她躺在冰冷的床榻上,形销骨立,气若游丝。紫鹃在一旁哭成了泪人。案头,是她焚毁诗稿后残留的灰烬。窗外,隐隐传来喜庆的锣鼓喧天——那是宝玉与宝钗成亲的喜乐!
“宝玉……你好……” 画面中的自己,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吐出这半句未完的遗言,眼中最后一点光芒熄灭,手臂无力地垂落在床边。香消玉殒,一缕芳魂,随风而逝。偌大的贾府,除了紫鹃撕心裂肺的哭喊,无人为她真正悲泣。她的死,如同一片秋叶飘落,激不起半点涟漪。
“这便是你未遇‘变数’的归途。” 白发仙翁的声音在黛玉耳边响起,带着看透世情的悲悯,“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绛珠仙草,还泪而来,泪尽而亡,本是宿命。”
黛玉呆呆地看着那焚稿断痴情、凄凉离世的自己,浑身冰冷,如同坠入万丈冰窟!那锥心刺骨的绝望、被彻底遗弃的孤寂、以及生命被无声吞噬的悲凉,比亲眼目睹父亲惨死更让她感到彻骨的寒意!原来……没有胤禛的介入,没有那纸染血的圣旨,她的结局,竟是如此!在所谓的“亲人”环绕中,孤独地凋零!她的才情,她的傲骨,她的深情,最终都化作了一捧灰烬和几声无人倾听的叹息!
巨大的恐惧和深刻的悲凉攫住了她,让她几乎无法呼吸!她猛地捂住心口,那里痛得如同被人生生剜去了一块!
“痴儿,莫怕。” 白发仙翁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抚慰的力量。他摊开手掌,掌心凭空出现一物。
那并非人间凡品。其形古朴,似玉非玉,似石非石,约莫掌心大小,通体呈现一种温润内敛的青灰色。形状如同一枚微缩的、未曾完全展开的卷轴,又似一枚天然的玄奥符文。表面流淌着极其细微、肉眼几乎无法捕捉的暗金色纹路,如同星辰运转的轨迹,又似深奥难解的宇宙密码。它静静地悬浮在老者掌心,散发着一种古老、神秘、仿佛蕴含着无尽时空力量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