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你种的?从何处得来的种子?”胤禛的声音低沉,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目光锐利地看向黛玉。他瞬间明白,这才是黛玉执意要来庄子的真正目的!什么枫叶温泉,都是为了引他来看这个!
黛玉迎上他探究的目光,心中早有准备。她不能透露璇玑鉴,只能编织一个半真半假的理由。她微微垂眸,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追忆和哀伤,轻声道:
“回爷,种子……是机缘巧合所得。妾身‘病中’时,曾做过一个模糊的梦,梦中一位云游的老妪,赠予妾身几包种子,说是海外异种,或可饱腹活人……醒来后,竟真的在枕边发现了这些种子。”她抬起眼,眼中带着一丝后怕和庆幸,“妾身当时……万念俱灰,只想着……想着我们那无缘的孩子……便觉得,或许冥冥之中,是那孩子不忍见人间饥馑,借妾身之手,将这些种子带来……”
提到“孩子”,黛玉的眼圈瞬间红了,声音也哽咽起来。这份哀伤并非全然作伪,那份失去的愧疚始终萦绕心头。
胤禛听到“孩子”二字,心脏如同被重锤击中,眼神骤然一痛!再看黛玉泫然欲泣的模样,想到她“小产”后那段生不如死的日子,心中那点疑虑瞬间被巨大的心疼和怜惜淹没。他下意识地握紧了她的手,声音也柔和下来:“玉儿……莫要再伤心了……” 他宁愿相信这是某种天意,是上苍对他们失去孩子的某种补偿,也不愿再去深究那过于离奇的“梦境”细节。黛玉的悲伤,就是最好的掩护。
“妾身想着,既是天赐机缘,便不敢怠慢。”黛玉顺势依偎进他怀里,声音带着一丝委屈后的坚强,“又怕只是虚妄一场,徒惹人笑,更怕……怕种不出来,辜负了这机缘和……和孩子的心意……便不敢声张,只偷偷让最可靠的惊蛰,寻了这处僻静地,秘密试种。幸得老天垂怜,惊蛰用心,竟真的成了!” 她指着眼前金灿灿、沉甸甸的丰收景象,眼中迸发出明亮的光彩,“爷您看!这么多的粮食!妾身虽不懂农事,但也知道,寻常稻麦,一亩之地,断然产不出如此之多!这玉米棒子如此之大,颗粒如此!这土豆、红薯,一株之下竟能结出如此多、如此大的块实!”
胤禛的目光再次被眼前的景象牢牢吸引。是啊!这产量太惊人了!他蹲下身,亲自拿起一个硕大的红薯掂量,又剥开一个玉米棒的外衣,看着那排列紧密、粒粒的金黄玉米粒。他是务实的人,眼前实实在在的、远超认知的丰收景象,比任何虚无缥缈的解释都更有说服力!如果……如果这些作物真的能推广开来……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胤禛的脑海!他猛地站起身,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属于帝王的灼热光芒!他仿佛看到了在灾荒之年,百姓们不再易子而食;看到了边关将士有了更充足的口粮;看到了大清国力的根基因为这几种陌生的作物而变得更加坚实!
“玉儿!”胤禛紧紧抓住黛玉的肩膀,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你立下大功了!天大的功劳!这……这哪里是几样种子!这是活命的根本!是社稷的祥瑞啊!” 他看着黛玉,眼中充满了激赏、庆幸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而复得般的珍视。他的玉儿,不仅是他心尖上的人,更是上天赐予他、赐予大清的福星!
“惊蛰!”胤禛转向一旁肃立的侍女,语气斩钉截铁,“立刻封锁这片区域!加派人手,不,调粘杆处精锐过来!日夜轮守!这里的每一寸土,每一颗果实,都给爷看好了!飞进去一只鸟雀,爷唯你是问!”
“嗻!”惊蛰凛然应命,眼中也闪过一丝激动。她守护的秘密,终于得到了最有力的认可。
胤禛又看向黛玉,目光温柔而坚定:“玉儿,你好好歇息。爷要亲自看着,把这些粮食收上来!一颗都不能少!然后……爷要立刻上书皇阿玛!此乃祥瑞,乃国之重宝!”
夕阳的余晖洒满了这片秘密的田垄,金黄的玉米、土黄的土豆、暗红的红薯,在秋风中散发着沉甸甸的、属于生命的馨香与无与伦比的价值。黛玉依偎在胤禛身边,看着他因激动而熠熠生辉的侧脸,感受着他有力的臂膀,心中那块沉甸甸的巨石,终于缓缓落地。
这片丰收,不仅仅是对她谋划的回报,更是她走向胤禛内心深处、走向一个更有力未来的开始。她悄悄抚上自己平坦的小腹,一个温暖的、充满希望的念头无比清晰地浮现:[胤禛,我们的孩子……会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平安降生的。这一次,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