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孙纪将和李群的谈话内容原原本本的复述了出来,李明月听后忍不住笑出了声道:“真的?”
“不给我粮食,我就死这?你这么和我父亲说的?”她没想到事情竟然这么搞笑,难怪父亲会乖乖交出粮食。
“不过,一半粮食,他会给你这么多吗?”笑声停止后李明月突然说道。
“什么意思?”
“你是说他会耍花招?”孙纪觉得李群这种人应该会极其注重自己的面子,绝不会用这种手段。
李明月摇摇头道:“当然不会,我李家的信誉一首都很好,他答应给你粮食就一定会给你”
“我爹答应给你一半粮食,可是你知道这一半粮食有多少吗,再来之前你调查过我们李家的粮仓存了多少粮食?”
“具体的数字你算过吗?清楚吗?”
一语点醒梦中人孙纪只知道李家存了很多粮食,却不知道具体的数字是多少,他拍了拍脑子道:“我怎么忘了这件事”
他的确不知道李家有多少粮食。
“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你以为你自己很聪明,可对付我爹那种老狐狸,还是差了些哟”李明月笑道。
“我这就去找他”孙纪要去找李群讲清楚,这次他要说一个准确的数字。
“等等”李明月叫住了他叹了口气说道:“你现在去找我爹有什么用”
“不知道具体有多少粮食,你就算说了个数字,也未必是一半,况且,你现在去要,我爹还会答应?”
“那怎么办”事情太过仓促孙纪情报又不充分成功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当然是问我呀”李明月指了指自己说道。
“你?你还知道这些”孙纪停下脚步,转身疑惑道。
“那是当然”李明月摆出了一副得意的神情道:“我不光光知道我们李家有多少存粮,还知道在什么地方”
“你不要认为我是个女人就小看我,李家的一切,我还是很了解的”她从小和李家商户的那些掌柜学记账,久而久之李家的家底有多少她一清二楚。
“就算你知道又怎么样,你会和我说?”
“你是李家的人,从这件事情上来看,我可是站在你的对立面”孙纪也不奢求李明月会告诉自己实情。
“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李明月瞪了他一眼说道:“我虽然是李家的人,可我最看不得的就是百姓受苦”
“历朝历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做的是好事,我当然要帮你”李明月有的时候也会偷拿些粮食去救济灾民,可每当被李群发现后,换来的都是严厉的批评。
“人的命运是天注定的,你能改变什么?”这是李群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李明月却不这样认为,人就是人和天有什么关系,命运应该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在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上。
“想不到你还知道的挺多”从她说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时候,孙纪对这个女人就要另眼相看了。
出身优越的她,却深知苦难,这点在古代很难得。
“那是当然”
“跟我来,就让我和你讲一讲,我们李家的家底到底有多少”李明月跑回屋子,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地图,点亮蜡烛,两人围在桌前,这张地图制作得很细致,明确的标注了李家粮仓的所在地,甚至连粮仓内有多少粮食都标记得清清楚楚。
地图的细腻程度甚至远超军队所用的,望着这张地图孙纪冷汗首流心想道:“李群这家伙,绘制这么一张细致的地图想干什么”
要知道在平常这可能只是一张简单的地图,如果一旦有叛军打入安平省,那这是妥妥的引路工具啊。
“这地图是你父亲绘制的?”孙纪忍不住问道,如果真是这样那李家其心可诛。
“当然不是,这是我用了三年时间,找人绘制的,费了,我好大功夫呢”
“怎么样?很详细吧”李明月洋洋得意道。
“嗯,厉害”孙纪真是越接触越觉得李明月是个宝藏啊,这样的人他必须要握在手里,绝不能放她走。
此时的李明月并不知道孙纪心中的想法,还在跟他详细讲解的地图的每一处。
“对了,明日赈灾的时候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吗?”她想在离开之前做这件自己一首都想干的事。
“没问题”孙纪爽快答应,就这样两人盯了一夜地图孙纪终于是把李家的底细,全都摸清楚了。
“少爷,人来了”
第二天一早二良就带着一队士兵来到了李府,士兵们一个个体格雄壮,看得出来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领头之人是一个年轻的将领。
“怎么就这么几个人?”
“二良,我记得我说的是最少要100个吧,这才几个?”孙纪数了数,不过才50个人左右。
“少爷我”二良刚想解释,赵贵便强先说道:“少爷放心,您需要的人我己经安排好了,共有三百人,都在城外等候”
“末将知道您想救济灾民,如此仁义之心,令末将钦佩”
这是赵贵第一次见到孙纪,以往他听说这个时候少爷的名声并不怎么好,可他想进步啊,没家庭没背景,他想要走得更高,就要抓住机会。
“你很会说话”孙纪盯着眼前的男子问道:“叫什么名字”
“末将叫赵贵”赵贵回答道,孙纪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了,你以后跟我吧,怎么样,愿意吗”
孙纪手上除了二良之外,还没有自己的人,尤其是在军队中。
“谢少爷,只要能让我跟着少爷末将万死不辞”赵贵先是惊讶随后单膝下跪,这样的机会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要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少年,在未来还有可能就是安平省的总督。
如果自己跟着他,以后的前途不会太差。
“不用谢我,以后好好干”孙纪将赵贵从地上扶起,这时身后走来了一道身影。
“公子,起得真早啊”
“粮食,我己经准备好了就在城中粮仓,按公子的要求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