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湾的暴雨拍打着陈氏集团亚太总部的玻璃幕墙,圆圆站在58层落地窗前,看着智能交通系统在霓虹碎雨中闪烁成一片模糊的光河。她的智能手表连续震动三次,传来张小雨的紧急加密消息:"北美市场监管机构突然冻结我们37个银行账户,理由是'涉嫌垄断开源社区'。"
"通知法务部启动跨境诉讼预案。"圆圆转身时,全息投影自动展开全球危机地图,红色警报覆盖了北美、欧盟和东南亚部分地区,"联系开源社区的核心开发者,让他们准备技术白皮书。记住,我们的底线是——绝不关闭任何一个普惠项目。"
凌晨两点的紧急会议上,纽约律所的视频画面有些卡顿,资深反垄断律师的声音带着焦虑:"这次指控不同以往,他们联合了十二家竞争对手,声称你们通过开源技术形成'非对称竞争优势'。更麻烦的是......"他停顿片刻,调出一份机密文件,"李氏集团破产前转移的专利诉讼权,被一家神秘壳公司接手了,现在全部指向你们的医疗开源项目。"
圆圆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专利号,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青海湖畔,李氏前CEO李宏亲手交给她的那枚围棋子——黑子上刻着"渡"字。她指尖轻抚会议桌的木纹,那里嵌入着1991年工厂大火后残留的一块焦木:"当年我们能从废墟里站起来,靠的不是躲避风雨,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通知全球分公司,明天同步召开'开源技术普惠成果展',把我们在非洲、南美的医疗项目数据全部公开。"
三天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
圆圆站在世界遗产般的穹顶下,身后的全息投影正在播放非洲儿童佩戴陈氏开源智能助听器的笑脸。她的左侧是巴西贫民窟的智能水窖模型,右侧是印度乡村的智能电网沙盘,脚下的感应地砖每踩一步,就会亮起一个受益国家的名字。
"这些项目,"她的声音通过六种语言同步翻译,在大理石柱间回荡,"使用的核心技术全部来自陈氏开源社区。我们从未设置过任何技术壁垒,相反,"她调出实时数据,"过去五年,全球有超过4700家机构基于我们的技术开发了普惠型产品,其中3200家是中小企业。"
台下的欧盟反垄断专员皱起眉头:"但据我们调查,陈氏集团在开源社区的话语权超过40%,这构成了事实上的......"
"话语权来自责任。"圆圆打断他,示意助理播放一段视频。画面中,2024年东南亚海啸期间,陈氏开源社区连夜组织全球开发者优化应急通讯系统,72小时内为灾区搭建了临时卫星网络,"当其他企业在计算专利收益时,我们的工程师在灾区修基站。如果这就是'垄断',那我们垄断的是——让科技服务人类的能力。"
会场突然响起掌声,来自非洲的代表站起来:"我要感谢陈氏集团,他们的开源技术让我们国家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3%。如果这算违法,那请问,拯救生命何罪之有?"
纽约的庭审现场同步传来消息:当陪审团看到陈氏工程师在亚马逊雨林调试智能防疫设备的画面时,己有三位陪审员悄悄擦拭眼睛。张小雨在视频里比出胜利手势,却被圆圆摇头制止:"这不是胜诉的问题,是科技的审判。"
危机在第七天达到高潮。神秘壳公司突然在纳斯达克发起集体诉讼,指控陈氏开源社区"故意制造技术依赖"。圆圆看着股票K线图上的断崖式下跌,突然想起1985年第一次创业失败时,父亲留给她的笔记本里夹着的纸条:"真正的危机,是你忘记自己为谁而战。"
"通知谢峰,"她拨通卫星电话,声音里带着释然,"把青海的蒲公英种子准备好,我们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前办一场特殊的展览。"
纽约华尔街的清晨,陈氏集团的智能卡车缓缓停下。当车厢门打开时,全球媒体发出惊呼——里面装满了来自143个国家的感谢信、手工礼物,还有用开源技术制作的各种设备:非洲的智能驱蚊手环、南美的地震预警器、亚洲的智能助老机器人......最前方的玻璃柜里,一株蒲公英正在智能培养皿中轻轻摇曳,绒毛上闪烁着全球各地的捐赠者姓名。
"西十年前,我在上海的弄堂里摆电子元件地摊,"圆圆站在卡车尾部,身后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古典建筑,"有人问我,一个女工凭什么做智能硬件?今天我想问大家:当科技可以拯救生命、消除贫困、连接世界时,我们凭什么让它成为资本博弈的工具?"
她掏出一枚智能徽章,徽章突然投射出全球开源社区的实时画面:巴西开发者正在为盲人女孩设计触觉绘本,德国工程师在优化非洲农业区块链,中国大学生用废旧芯片制作的智能垃圾分类箱正在社区运行......"这不是垄断,是千万人共同编织的科技梦想。如果一定要给它定罪,"她的声音突然哽咽,"那就定我们'罪'在——始终相信科技的温度,比资本的寒冬更有力量。"
寂静中,一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举起话筒:"陈氏集团会如何应对这次危机?"
"我们将启动'蒲公英计划2.0'。"圆圆轻触培养皿,蒲公英的绒毛纷纷扬扬飘出,每根绒毛上都带着加密的开源代码,"从今天起,所有核心技术全面开源,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修改、传播。而我们,"她看着绒毛飞向曼哈顿的高楼大厦,"将转型为全球科技公益的基础设施——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落地生根,生生不息。"
当天下午,纳斯达克出现戏剧性一幕:陈氏股价在开盘后暴跌15%,却在午盘后被大量神秘买单托起。收盘时,股价逆势上涨3%,交易席位显示,买单来自全球176个国家的中小投资者。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设立"科技普惠奖",陈氏开源社区成为首个获奖者。
深夜的东京总部,张小雨拿着最新的舆情报告走进办公室:"北美监管机构暂停了诉讼,那家壳公司的幕后金主正在撤资......"她突然看见圆圆在擦拭1985年的智能插座原型机,机身缝隙里还夹着当年用户的道歉信。
"知道为什么叫蒲公英计划吗?"圆圆轻轻吹走插座上的灰尘,"因为它的种子从不选择土地,只要有风,就能生长。这次危机让我明白,我们真正的护城河不是技术或资本,而是千万人心中对善意的信仰。"
窗外,东京湾的雨停了,一轮明月从云层中探出。圆圆看着办公桌上的全球公益地图,突然发现,那些红色警报区正在被绿色的光点覆盖——那是各地用户自发为陈氏项目捐款的实时数据。
手机震动,谢峰发来一张照片:青海湖畔的蒲公英在月光下轻轻摇曳,智能监测设备的灯光与星空交相辉映。他附言:"你看,风来了。"
圆圆笑了,抬头看向夜空。她知道,无论前方还有多少风暴,只要心中的风不停,蒲公英的种子就会永远飞翔——带着科技的温度,带着永不熄灭的希望,飞向每一个需要光亮的角落。这,就是她给这场"最后的挑战"交出的答卷。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