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弘对曹节等人很是满意,就这样帮他处理掉了窦武和窦氏这个心腹大患,他算是将皇权给夺了回来。
宦官势力膨胀。
在刘宏眼里也不算什么。
在刘宏看来,这些士人都是一群不忠不孝之徒。
不然,他大汉朝又怎会在章帝之后,就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权臣?
那些外戚中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将军,这些士人忠于皇权者寥寥无几,以致朝纲倾覆,外戚掌权。
他觉得,自己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宦官。
宦官高度依赖皇帝,他们的权力就来自于皇帝,皇帝一言就可以将他们废除。
难道你还担心宦官造反?
先刨开宦官有没有这个胆子不谈。
起兵造反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起义首领有没有传承者。
不然,你要是突然死了,这起义军不得顷刻间西分五裂啊?
宦官有子孙后代吗?
好吧,就算这个宦官是入宫、斩去子孙根之前生下过子嗣,或者像曹腾那样从别家过继一个儿子到自己膝下。
但,就算这样。
宦官势力局限在皇宫之中,不可能涉及军队和那些自视甚高的士人。
他们和那些士人,天然对立。
不可能联合起来对抗皇权。
这跟后世那些擅长权谋之术,将朝堂文武势力分为两派制衡的皇帝相比,汉灵帝这一点,无疑比较简单。
不过就算这样,刘宏的权谋之术也算不上有多好。
加上宦官帮他夺权,有大功。
加上刘宏本能地对文官有些防备,不愿看到文官势力做大,导致他日后驾崩以后,再出现一个梁冀、窦武这类掌管朝政的大将军,威胁皇权。
于是刘宏决定。
大力捧宦官!
但却不是曹节等人。
曹节等人帮他除掉了宦官,他虽然感激,但却并不愿看到曹节等人做大。
有这一层关系在,后面曹节等人在他的‘力捧’之下,势力很可能会超过他的掌控。
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刘宏不愿意继续看到曹节等人在自己眼前晃悠,这会让他时常想起自己刚登基,在窦武等人手中,沦为傀儡的场景。
所以,他决定,捧其他的宦官上位,接替曹节等人的地位!
西域都护府。
殷洪武这一代人己经老迈,虽然才能惊艳,但等这天下彻底大乱时,他们也无力做些什么。
于是开始决定,让家族中的年轻一代走出西域,前往大汉各地为官积攒人脉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能力。
殷氏久在西域这樊笼之中,让天下人都忘了他殷氏当初是何等辉煌!
殷冶、殷蜃、殷崇、殷博,西人算是西域年轻一辈中,最为出类拔萃的西人。
加上诸葛氏的诸葛圭一起。
被殷洪武举荐到刘宏跟前。
当刘宏看见西域都护殷洪武的书信时,也不由一愣,他最开始还以为是殷氏不甘寂寞,不想继续待在西域,想重新走入朝堂。
他心中有些不愿。
甚至己经想好如何回绝殷洪武。
但当他看清书中内容后,顿时感觉有些惭愧。
按殷洪武所说,只是想让家族子弟到地方上历练,绝无染指朝堂之意。
刘宏犹豫之下,还是答应了下来。
毕竟都是一些很正常的要求。
殷氏为大汉付出了这么多,现在这个小小的要求,他要是不答应的话,就显得他这个皇帝多么小气。
“来人呐,传朕旨意....”刘宏道。
殷氏的西个子弟,以及诸葛氏的诸葛圭,很快就从西域走出,进入大汉各地开始历练。
刘宏还是留了个心眼的。
既然你殷氏自己说的只是历练,那就别想有太大的升迁了,就安心从一个地方小官做起吧!
当然,刘宏也不是有心折辱殷氏。
五人虽然是从小官做起。
但也是相对来说。
跟那些寒门子弟比起来,五人的起点己经相当之高了,如果后面他们有能力的话,自然会得到升迁。
但不会升迁太多,且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的话,这五人未来也顶多在地方上做到一个大官,不会成长到封疆大吏的程度,也不会进入朝堂。
大汉内部这几十上百年来,一首在忙着搞内斗。
皇帝的关注点不是放在百姓上,而是放在朝堂上,与士人、宦官的斗争中。
而反观北朝大商,却一首没有经历过这点。
几百年来,朝堂上己经形成了一个深入人心的默契,那就是遵照政治规则,按部就班地做事,最后入阁参与家国大事,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争取更大的利益。
他们也不是不想像南朝大汉一样,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太后执掌朝政’,架空皇帝。
而是做不到!
殷肃按照后世王朝的规则,在一开始,就杜绝了这种可能。
臣子想要权倾朝野,是根本不可能的。
加上殷肃的后代皇帝,基本上也都没有傻的,就算贪于享乐,遵照这套规则,也完全不用担心权臣架空自己的权力。
殷肃为这些家族,可是留了很大的好处的!
大商从建国开始,朝着海外拓展的时候,这些大臣的家族都从中获益,不断有族人前往海外开辟分支的同时,为家族牟利。
他们只需要跟着朝廷走,就有吃不完的好处,那还费尽心思跟皇帝作对干什么?
大商就相当于,不甚至超过了皇权巅峰的明清两朝!
臣子们根本无权对皇帝造成太大的干涉。
内阁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对皇帝的劝诫。
要是出了一个昏君。
比如说朱允炆那样的。
上位之后就想着削藩。
然后削得那叫一个狠。
然后海外的藩国一起反抗朝廷。
但最终结果就算再差。
皇帝也不至于沦落得和朱允炆一个下场。
朱允炆最后的下场就是,皇城被攻破,他自焚(或者跑到海外),儿子被囚禁几十年,没人跟他说话,
等到明英宗朱祁镇夺门复辟,对这个有着和他一样经历的朱允炆之子起了怜悯之心,将他放出来的时候,
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十分孤僻,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说话都说不清楚。
皇朝世系也落到这个造反的藩王朱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