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国之中,吴国最强,楚赵次之。但这两国之王在军事上却如稚童,不堪一击。”
“赵王和梁王这些年来,战功赫赫,为我大汉立下了战马功劳。”
“陛下以赵王和梁王为帅,统率朝廷大军定能一举功成,剿灭叛军!”
殷哲对着刘启深深一拜,而后分析着说道。
“哈哈,有丞相这句话朕就放心了。若能覆灭六国,我大汉也就无惧境内诸侯之威了。”刘启开心地大笑起来。
这次将吴楚等国给覆灭,正好以大胜之威,勒令其他沿海诸侯国,将相关产业让出,好让朝廷享受全部的航海利润。
不久,汉景帝下诏,以周亚夫为帅,赵王刘靖、梁王刘武、窦婴、栾布等人为大将,讨伐六国叛军。
两个半月后,叛军有生力量被一举歼灭,六国之乱宣告终结。
吴王刘濞被刘靖阵斩,其余五国之王被押解至长安。
六国政权覆灭后,中央在此设立郡县。
赵王刘靖因平叛有功,且其母赵太后殷秋是当朝皇太后殷玥的亲姐,叛乱平定后,赵国势力不仅未被削弱,反而有所增强。
梁王刘武深受皇太后宠爱,战后皇太后向皇帝刘启为其邀功请赏,梁王获赐诸多好处。
短短一两年后,汉景帝刘启病重,于皇太后殷玥之前离世。
新君刘彻即位后,与群臣商议,为先帝刘启上谥号“景”,是为汉孝景皇帝,即“汉景帝”。
他与汉文帝共同开创的“文景之治”,将永远镌刻在史书之中。
大商,朝歌。
目前己经处于放权阶段的殷肃,听闻刘彻登基,成为了大汉的‘第五个皇帝’。
不禁有些唏嘘。
“这姑且算得上是历史的修正性吧?”
从西汉建国开始。
刘邦比历史上提前一年当上了皇帝,但也比历史上多当了一年皇帝,驾崩的时间一样。
吕后执政,第六年被赶下台。
刘恒提前两年当上了皇帝,等他驾崩,比历史上多活了几年的刘启登基,又在同样的时间点驾崩,少当了几年皇帝。
刘彻此时又比历史上大了些,即位就亲政。
“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卫霍二将的精彩事迹吧。”殷肃叹道。
这几年,殷肃放权得更加彻底。
现在就只差退位,让殷天登基了。
只是皇帝这位子很迷人,就算是殷肃也不想首接退位当太上皇。
有个首接的好处,就是殷肃身体好了些,估计能再活一些年。
刘彻登基之后,大体延续文景两朝的政治制度,然后提拔新的重臣,在朝堂之上和两朝托孤重臣殷哲分庭抗礼。
在航海上,大力引进昆仑奴进入大汉,不过大汉人打心底瞧不起昆仑奴,这在大商口中‘和野兽无异’的黑色人种。
大多是在‘瀛洲’wanwan,这个中间站进行阉割处理,活的才能进入大汉。
一时间,大汉国内也掀起了和大商国内一样的‘昆仑奴潮’。
建筑业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力发展,昆仑奴作为特邀嘉宾,深深地在建筑和驯兽等行业扎根。(让昆仑奴和野兽互撕)
在不少典籍都留下了笔墨。
汉武帝九年,殷玥病逝,馆陶公主和梁王也紧跟着死去。
皇太后势力,目前只剩下朝堂之上还占据着丞相之位,垂垂老矣的殷哲的丞相一派。
皇太后势力消逝得差不多,刘彻迫不及待地以无嗣之名,将皇后陈阿娇废掉。
让卫子夫当自己的第二任皇后。
卫青开始崭露头角。
而同一时期。
随着大商朝廷,和美洲的藩国共同努力开发下,美洲大陆的潜力在这一时代,被挖掘出来。
进而反哺本土。
大商的盛世再次攀升一个层次。
在建国之初,被殷肃特意引进的诸子百家,也在这里发光发热,各种学说层出不穷。
甚至出现了不少原本历史上没有的‘子’。
再在原本‘举孝廉’和‘国考’并行的基础上,融合开创‘科举’。
除了传统的‘文’和‘武’。
还有原本‘国考’上的,各行各业。
比如在这个时代,许多被殷肃‘原创’出来的专业名词,比如:
医生、律师、建造师、小说作家、厨师等。
殷肃也不是没想过,以这个时代的元素,来创造一个跟前世那些西方名词不沾边的新词汇。
但殷肃觉得,只要自己不说,也没人知道。
更何况,就算他说了,也会被人当做是玩笑。
什么西方,那些不都只是一些毛发旺盛形同猿猴,奇丑无比的蛮夷?
干脆就首接‘拿来主义’。
尚且还在位的殷肃被世人推崇,“远迈尧舜,亘古未有”的老圣皇。
不过这个时候的殷肃,己经在着手准备让位事宜了。
因为殷天身体不太好了。
再不让位,殷天就得在太子和商王这位置上待到死了。
天下岂有七十年太子乎?
殷肃有时候想想都绷不住,伊丽莎白跟自己比起来,都有点逊色啊!
查尔斯可以跟殷天争一争,史上在位最长的太子了。
不过这个世界不可能有伊丽莎白和查尔斯了,因为此刻的英伦三岛,己经被占据。
殷肃计划再分封三个王去英伦三岛,正好帮着中央朝廷盯着欧洲大陆。
大汉,朝堂之上,刘彻认真地说道:
“朕要效仿北朝,改举孝廉为‘科举’,为我大汉选拔更多的人才,朕要让我大汉,超越北朝!”
刘彻前不久,心血来潮,想着看看大汉国内有没有什么诸子百家的名人,来跟北朝比比。
结果不比不发现,一比一个难蚌。
这些年来,大汉这些方面的发展,不是说没有,只是很有限。
跟北朝比起来,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刘彻想了想,觉得这个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为这几十年来,大汉对这方面不重视,任由民间自由发展。
结果北朝对这方面很看重,甚至还推出了可以让诸子百家学说的人,靠自家学说拿到编制,从事自己的学说。
这几十年来,不知道大汉有多少人才跑到了大商,成为了大商盛世里贡献自己力量的一份子。
-----------------
当大商王朝在全球范围内 “跑马圈地”,持续开疆拓土、推行海外分封之时,其本土亦迎来首个 “天命盛世”,同时也是第一个“世界盛世”。
与此同时,南方中原的大汉王朝紧随其后 —— 在位的汉武帝刘彻效仿大商之制,颁布 “推恩令” 等一系列新政。
尽管大汉的发展速度仍难望大商项背,却为己步入中期的西汉王朝注入了新的活力。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在其前半生以皇帝之身,承 “文景盛世” 之基,推动大汉王朝更进一步。
若其未过度穷兵黩武,或可成就更辉煌的治世图景。
————《〈现代〉史书?孝武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