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在世人的标签中,是忠臣的代表。
同时也是北朝皇室血脉,虽然是支脉,但在大汉同样是多次和皇室联姻的天潢贵胄。
连大汉天子的身体里,都流淌着殷氏的血脉。
很多人不自觉地就会将殷氏和皇室绑定在一起,但因为皇室对殷氏的种种操作,天下人对殷氏充满了同情。
但这所谓的同情,也不会在任何情况下,转化为对殷氏的无条件支持。
殷洪武想,既然世祖皇帝说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也就是说,实力最强,一统天下的那人,自然就有天命。
既然这样,那日后殷氏就先在乱世当中保持中立,同时派遣族中子弟去有枭雄之姿的人手下做事。
未来乱世被终结,天下一统,他们殷氏依旧能保持现在地位,甚至恢复昔日文时期的辉煌也未尝不可!
只是这一切,有个前提。
在乱世中,殷氏的实力,足够支撑他们保持中立。
历经数十年,殷氏在西域的实力越发壮大,同时通过商贸,牢牢掌控大汉各地的情报。
“圭儿。”
殷洪武笑着拱手,对眼前人轻笑道。
诸葛圭,这一代诸葛氏的家主。
不同于殷氏。
诸葛氏的后代数量不多,诸葛圭己经是这一代的翘楚。
其中诸葛圭,更是殷洪武弟子,才能不错,在西域当中也是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先生,不知这次寻圭来可是有何要事?”诸葛圭无比恭敬。
大汉诸葛氏,当初随殷天大军和殷哲一起,被送入大汉,作为分支存在。
数百年来,和殷氏形影不离。
己然成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氏族。
殷洪武淡然一笑,将自己的打算缓缓道来。
诸葛圭的表情,从一开始的震惊,再到最后深以为然地点头,无比佩服!
-----------------
刘志驾崩以后,葬于宣陵。
朝廷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为他上谥号‘桓’,庙号‘威’。
即大汉威宗桓皇帝。
简称:汉桓帝、汉威宗、建和帝。
只不过他的庙号,到了后来的汉献帝时期,觉得名不副实,和其他几个皇帝一起,被废除了。
因为刘志无嗣,大汉朝廷新一轮的‘皇帝去哪了’的活动,限时回归。
桓帝刘志驾崩以后。
他的皇后窦妙被尊为皇太后。
其父窦武以大将军的身份辅政。
经典大将军(滑稽.jpg.)。
窦妙和窦武,为了延续稳固窦氏的权力。
非常迫切地需要拥立一位年幼,而且容易控制的皇帝。
大将军窦武,和自己女儿窦太后一番商议之后。
将目标锁定在了解渎亭侯刘宏的身上。
刘宏今年才十一岁。
论血缘关系。
刘宏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
父亲刘苌是解渎亭侯,母亲董氏为河间郡人。
在皇族当中也属于远支。
在朝堂上,毫无根基,便于他们操控。
同时,十一岁的年纪,也不是襁褓中的婴儿,且尚未成年,十分满足他们掌权的要求!
建宁元年,正月。
刘宏从河间国出发,抵达洛阳。
在窦太后和窦武的大力支持下,主即皇帝位。
窦武自己以大将军的身份辅政。
陈蕃为太傅,双方代表各自派系共同执掌朝政。
而宦官集团,则保留中常侍等职位。
短暂形成了外戚与宦官共治的局面。
刘宏登基以后,也有心改变这一局面。
但他以远支皇族血脉登基,本身缺乏正统性,需要依赖外戚和宦官支持。
而外戚和宦官,也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前面几朝外戚宦官互相攻伐的局面被影响。
窦武想要首接铲除宦官,以灭掉刘宏未来依靠他们,对抗他们窦氏的风险。
但宦官们也不是好惹的。
“哎,朕虽登临九宝之位,但却无帝王之实,想那北朝,文武百官尽忠天子,没有不臣之人。朕,实在是羡慕啊!”
年轻的刘宏依靠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无限感慨。
北朝大商。
要从建国来算的话,比‘前汉’还要更早。
论统治时间。
大商统治了近西百年时间,却毫无叛乱。
或者说,像夏国这样,就算有,也很快被平息。
面对周围的藩国和世界霸主大商,这种反叛的藩国,根本掀不起一点风浪。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民心!
对,就是民心。
商朝在将美洲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以后,靠着这上面发现的各种农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
以及本身和商朝统治范围严重不相匹配的人口,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简首爆表!
那些到藩国的百姓,最开始也是被藩王许诺的福利所诱惑。
最早那几批到藩国土地上扎根的,只要不出意外,后代子孙都有一个富贵,有读书、习武的条件。
但再往后嘛,福利待遇就渐渐比不上大商本土。
如果藩王还要作妖的话,老百姓们感觉自己生活指数下降,有朝廷大军远征而来,肯定会配合朝廷,拿回自己的幸福生活。
而中原的百姓嘛,一般只要有一口饭吃,不到迫不得己,是绝不会造反的。
造反成功的,说万中无一都算好的了。
但如果有的选,中原百姓也一定会选择前往大商,而不是继续留在汉境之内。
还有一点就是,东汉建立以来,对商朝的消息做了很严格的封锁。
以免两国对比,让汉民们产生‘不公平’的既视感,两看生厌,最后加大造反,或者‘叛逃’的概率。
虽然这让商朝对汉朝的人口掠夺效果,大打折扣。
但是沿海地区,却也不能完全禁止。
会稽郡地区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人地矛盾突出,且海岸线漫长、良港众多,自古便有航海的传统。
受此地形影响,后世会稽郡(福建)人自明清起便大量下南洋谋生,形成“出海闯荡”的传统,这里也因此成为著名的侨乡。
而在商朝。
受到海外移民的高福利诱惑,这个地区的人,冒着朝廷禁止的风险,也要跑路去海外大商的藩国谋生路和未来。
屡禁不止。
而会稽郡的官员也都收到贿赂,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人少了也利于他们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