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寒星一开始就不想要这门婚事,可是没办法,和丁府结亲是他父亲定下的。
这门亲事给两府带来多少利益他不想细说。
可以说,除了他这个当事人不满意,其他人都很高兴。
他对丁澄夕没有感情,甚至对于丁澄夕莫名其妙的喜欢他都没有一点好奇。
可能是因为皮囊,也可能是因为利益。
总之,这些都与他无关,反正他也没有拒绝的权利不是吗?
但是,当路寒星听说了她去大闹火锅食肆,第一次路寒星懒得顾及其他。
这场可笑的亲事早就该就此作罢了。
舒尘和萧彦青自然不知道丁路两家的后续。
就这么过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昨天萧彦青回了趟村里,等今日再回到铺子里的时候,脸色却不太好看。
舒尘忙忙碌碌的帮忙上菜,看着他有点奇怪。
萧彦青一向没什么表情,大部分时候情绪稳定的很,也很少会动怒,不知道回村一趟发生了什么?
舒尘好奇的胡乱猜测,难不成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又和家里人吵架了?挨骂了?
趁着不忙的时候,舒尘蹭到他身边,歪过头来看他:“怎么了?这副模样?”
萧彦青脸色沉重,把舒尘拽去后院,看了看四周,又干脆把人拉去了屋里。
这件事太过严重,为了不引起恐慌,萧彦青只能私下里和他说。
舒尘看他神神秘秘的,好奇心也起来了:“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萧彦青看着舒尘明亮的目光,语气中带着颤抖:“旱灾……可能要来了。”
舒尘简直不敢相信,旱灾??干旱??
“你是听说了什么?”舒尘问他。
说起萧彦青昨日回家,到了家门口却发现家里没人,问了才知道大家都去了地上。
因为最近一直没有雨,已经开始从河里打水浇灌地里了。
一旦气候不对,最先察觉到异样的就是农民,因为地是他们的根、是心血。
土地和农作物是最先能感觉到气候的变化,最近一直不下雨,自从前两个月农忙以后,刚开始还能滴答一会儿雨点,后来的降雨量就是一次比一次少。
村子里已经有年迈的老者说,这次的情况和六十年前的干旱十分相似。
村长前几日组织大家一起开会,地里的粮食绝不能有问题!
他们村子的地理位置不错,背后靠山,村脚处也刚好有一条河流经过,现在的办法就只能是先取河里的水来浇灌了。
村子里的人们都忙了起来,六十年前的旱灾给人们的阴影太大了,谁也不愿意此事成真。
不论是哪个年代,天灾都是一种不可抗力的因素,自然灾害的恐怖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可怕。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而萧彦青第二天天还不亮,便早早的离开了村子。
在回镇子的路上,萧彦青还特意打听了一下。
镇子上的人一点都没觉得哪里不对,只有几个外地行商从北方过来的商旅,提过两嘴,说是北方干旱。
不过他们也不在意,干旱的地方这边很远,而且此处临近江南,位置上就有着一定的优势。
但是萧彦青听到后心却沉了下来,这说明村子里的老人说的是对的。
干旱,很有可能会出现。
萧彦青也不过二十三岁,哪里经历过旱灾?
只是听村子里的老人们说起过,旱魃为虐的时代——赤地千里,河流干涸,庄稼全部枯死。
一时之间也是又惊又怕,没了主意。
舒尘一时无语,不会这么倒霉吧?
穿越到一个一穷二白的村子里,莫名其妙的成了亲,有了相公,这也就算了。
好不容易来到了镇子上开了铺子,日子刚刚步入正轨还没多久呢,竟然出现了旱灾??
好家伙,打怪升级也不带这样的吧?
但是舒尘却也没有不当回事,人生在世,依靠自然所以也就更加敬畏自然。
舒尘突然想起来空间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功能——天气预报。
这个功能他从来没有仔细的看过。
舒尘点开天气预报的页面,往下翻了一个月的天气预测,心也跟着沉了下来。
未来半个月到一个月都是晴天,艳阳高照。
如今已经快到六月份了,往年这个时候,早都开始下雨了。
在恒水镇,七八九月正是雨水充沛的月份。
今年恐怕……真的会有意外发生。
舒尘握住了萧彦青的手,纤细的手指用力挤进男人紧扣的手掌中,两人十指相扣。
舒尘盯着萧晚安的眼睛,安抚萧彦青紧绷的情绪:“没关系的,我们最近也赚了不少钱,把需要的东西提前准备上,再不济我还有空间,可以储存不少东西。”
舒尘清晰地感受到萧彦青手上传来的凉意,他知道他的紧张与不安。
萧彦青看着自家小夫郎的眼睛慢慢的也冷静下来。
他在舒尘的眼睛里看见了沉着和镇定。
“好了,你先去铺子里招呼着,然后我去街上打听打听粮食的价格。”舒尘让萧彦青安心。
如今这种情况也只能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了,总归他会护好这一家人的,只要他们别作妖,要不然也别怪他翻脸无情。
舒尘在街上转了一大圈,米铺、果子铺、布店等地都转了一圈。
现在的粮食价格已经在上涨了,只不过涨的不多,不明显,大家还没有意识到。
舒尘数了数现在剩下的银两,包括最近一段时间铺子里卖的钱,再加上穆野花楼的分成,一共是六百四十两。
因为时间太短,所以不论是火锅铺子还是花楼的分成,都不是最多的时候,但是情况危急,现在也必须开始提前准备了。
六百多两看着多,但是真正开始囤货,花的就很快了。
现在的米价精米每斗三十文,粟米的价格没有变,还是每斗二十文。
一旦干旱就不知道要持续多少年,而且即便是旱灾过去了,想要土地休养生息,重回社会稳定、物资丰硕的人间烟火时节,又不知道要过去多少年。
舒尘当机立断买了精米一千斤、粟米一千斤、白面一千斤。
盐、蔗糖、蜂蜜二十斤,红糖五十斤。
甚至各种棉布、麻衣、鞋子都买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