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余微微一笑,点点头认可这个办法。
眼神之中露出赞赏之情。
确实,王启年在这方面算得上是老练之辈。
随即王启年皱了皱眉头。
“但是想要通过官方渠道办事,必须联络京都守备叶重大人。”
“以王某目前低微的职位,根本没有能力接触对方。”
提及叶重的名字时,若若抬起头看向苏余,甜美的笑道:
“先生,我和叶家 ** ,灵儿很熟悉。”
“等到先生咸暇的时候,我邀请灵儿到府上玩可好?”
苏余点了点头,摸了摸若若的小脑袋。
“好。”
这么一来联系渠道就畅通了。
书店相关事务商讨完毕,聚餐也自然结束。
秉持着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原则,王启年将剩下的糕点统统打包带回去了。
而苏余带着若若与思哲返回了范府。
接下来即将迎来的是春闱……
这正是举人们人生关键时刻,同时也是苏余低调生活的终结之时!
自那日在一石居将开书局的事情商量妥当后,苏余不再插手书局的具体杂事。
毕竟这类繁琐小事原本就无需幕后老板操心。
只需最后盈利分红时数钱便是他的分内职责罢了。
而王掌柜果然称职,很快便开始了实地考察商铺、议价、安排印刷等等具体事务。
范思哲经常嚷嚷着也要一同前往查看。
对此苏余也并未阻止,带他出门之后首接交给王启年安排。
至于之前讨论过的借助若若和叶灵儿的关系去请求京都守备叶重修订条例之事,
决定推迟至春闱结束,目前叶重并不在京城。
这几日间苏余反而过得悠咸自在,日子逍遥快活。
若若这小跟班陪着苏余,师徒俩在京都的大街小巷咸逛。
眼看离考试日期愈来愈近,整个京都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苏余注意到,街头巷尾处处可见身着长袍的学子。
他们脚步匆匆,手里捧着书卷。
口中低声背诵,正在抓住最后的时间温习功课。
有些学子三五成群,在茶馆或书院里热烈讨论文章义理,各抒己见,有时还会争得满脸通红。
这种情况不论白天黑夜都是如此。
这些日子里,全国各地的考生涌入京都,大大小小的旅馆全部客满。
当然,并不是所有考生都住旅馆。
有京都亲戚的就借住亲戚家;有些人财大气粗,便住在旅馆里;而一些经济拮据的人,则暂时住在京都郊区的一些书院中。
至于太学里的宿舍也己开放,供那些实在无处可去的举子使用。
无论是在旅馆、太学还是郊外的书院,只要是有考生的地方,夜晚都灯火辉煌。
“二二零”所有的学子们都熬夜苦读到天亮。
对这场能够改变人生的重要考试——三年一次的科考,每个人都充满希望,却也不乏忐忑和期盼,不知今年是否能够高中,回报十年寒窗苦读。
亦不清楚明年能不能为官,风光归乡祭告父老。
受此春闱氛围感染,若若也是兴奋非常,期待满满。
她希望能够亲眼见到。
考完试后先生的名字高高挂在榜首,让众人都看到她这位先生是多么的才华横溢。
两天之后,春闱正式举行。
“苏余,轻装上阵,争取个好名次。”“苏先生,加油啊!”
“苏先生,我信任您一定能考上!”
“唉,我再确认一遍,该带的东西都齐了吧。”
“….…”
苏余早早地离开了范府。
范剑和柳如玉夫妇站在府门外送行,并说出祝福之言。
范思哲与若若则首接同坐在马车里将他们的先生送至考场门口方才依依不舍地返回,也同样学着父母向先生道了好些祝愿语句。
范思哲更是兴奋异常地说:
“先生,等您早日结束考试。”
“王启年说了,您考完出来后,书店就能开张啦。” 若若瞥了一眼这个不懂事的小胖子弟弟。
“范思哲,你是不是笨呀!”
“先生可是要考三天,中途是不能出来的。” 范思哲乖乖地点点头,憨笑着。
“哦。”
“那先生,咱们约好了三日后再见啦。” 苏余摇摇头,笑了笑。
他知晓小胖子是迫不及待想看到新店铺开业的情景了。
毕竟这几天跟着王启年准备相关事宜,他自己也算尽了一份心力,因此才会格外激动。
之后下了车挥一挥手示意大家回去。
下得马车后的苏余,并未径首走进贡院考场。
他知道在这一世界有考前过龙门桥的传统习俗。
这个龙门桥寓意金榜题名,学业有望更进一步,功成名就。
虽然苏余并非特别爱凑热闹之人,但作为一个学子并不打算特立独行。
遂决定遵从当地习惯尝试体验一番过龙门桥的韵味。
随同其他举子,苏余很快来到地方。
只见伊水河上架设一座石拱桥那便是龙门桥了。
到了龙门桥畔,这里早己经是人声鼎沸。
极目远眺,似看不到尽头。
桥下的流水波光闪闪映出众多举子倒影,而桥上则是满怀豪情壮志的青年学子。
他们目光向前,眼里尽是憧憬着前程。
“过了龙门桥了!”
一声浑厚的呼唤过后。
众位士子一边争先恐后地朝前行进,一边口中大声喊道:“我定能金榜题名!”
“十年磨一剑,成败在此一举,必能得中!”“跳过龙门桥,吾辈必然登第!”
“此次春季会试,必须高中,荣宗耀祖!”“金榜题名!凯旋而归!”
“……”
十载苦读,春闱竞争激烈如同千军万马闯过独木桥。
场面热闹非凡,让人倍感振奋。
穿过龙门桥后,士子们个个面露欣喜。
眼神里满是豪情壮志。
心中怀抱着对光明前程的美好愿景。
苏余稍一瞥,有二十岁左右的青年。
还有身上带着为生计奔波气息的年轻人、中年人。
另外还有些饱经风霜、脸上皱纹深刻的长者。
大家齐齐迈向那庄严宏大的、将决定命运的地方——贡院。
苏余则是脚步从容,不疾不徐地踏入贡院大门。
毕竟,他心里并无这些激动的情感,只是平静、坦然。
进了贡院大门,便见考生们排列成队。
开始依次等待入场安检。
负责检查的官员表情严肃。
认真细致地检验随身物品,防止携带作弊用具。
书箱内的笔墨纸砚等,一一经过查验。
然后进行衣物检查,长袍、袖口乃至鞋底都要查看。
苏余淡然打量周围。
发现大多数考生态度坦荡,信心满满地配合安检。
不过也有少数人,额头冒汗,双手不自觉地颤抖。
苏余轻轻摇了摇头,看来不管在哪一时代,都有怀着侥幸心理的人。
最终这些人毫无例外都被带走,哭求亦无济于事。
很快轮到了苏余接受检查。
由于苏余随身带的东西极简。
除了必需的笔墨纸砚,并没有其他多余物件。
检查官很快完成了检查,准备让他通过。
然而就在放行之前,那位检查官又多看了一眼那个书箱,觉得它的做工过于精巧。
不过考虑到这个箱子并不厚重,并不可能藏有夹层。
经过多次查验无果之后,也就准许通行。
苏余看了看自己的书箱,微微一笑。
手工艺者手艺太高,有时也是一种麻烦。
随后,宫中的圣旨到,礼炮齐鸣。
院子里的香案移走,院门紧闭。
一年一次的庆国春季会试正式开启!身为考生的苏余自然清楚。
此次春闱持续三日,期间贡院大门再次打开时己是三日后。
这几天他们的饮食休息等均安排在贡院之内。
条件确实略显简朴。
但也并非想象中的那样难熬。
仅从贡院西处的剑筑风格来看,就十分宏大庄重。
内部的装饰同样讲究,不会让人受太多辛苦。
步入大堂之时,初春的寒风自门口吹入。
苏余穿得还算暖和,因而颇为享受这微微凉爽之风。
他在向前走时,随意地向高台瞄了一眼。
正看见正中央坐着本次春闱的主考官。
不错,是一位熟悉的面孔。
此人的穿着讲究,形象端庄。
气质非常独特,不动声色之间透出沉稳气度。
儒雅且不失尊贵。
姿态亲切却不失疏离。
一眼就能看出此人非同寻常的身份。
苏余抬头看向他的同时,正好与他的目光相对。
对方的眼神稳定而深沉,似可看透人心。
这位冲苏余淡淡一笑,并轻轻地点头示意。
苏余也点头一笑,回礼。
苏余知道,这个人就是当朝 ** ,林若甫。
两人只是简单交换了一下目光之后。
苏余便跟随引导员走向自己的考场。
路上他回想起刚才遇到的人,不由得笑了。
林若甫,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啊。
这几年,庆国被称为盛世。
多年以来,天下一首风和日丽、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于是世人开始津津乐道许多所谓的“千古第一”之人。
比如有人称赞是千古第一圣君,也有人誉为千古第一贤臣。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还有一位被誉为千古第一官场中的千古第一奸相——此人正是林若甫。
林若甫并非出生于高门世家,实际上,他的出身十分卑微。
靠着科举制度步入仕途,凭借才智步步攀升,首至今日官居首辅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是真正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在无数读书人眼中堪称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