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红楼

第53章 清理积案

加入书架
书名:
寻梦红楼
作者:
一路行走
本章字数:
7870
更新时间:
2025-03-29

贾化自从甄府回府后,神色甚是平静,心中也并未将织造别院的事情看得太过重要。他所谋划的盐业、织造解困之法,在他看来,不过是一招两用、借鸡下蛋的寻常手段,实在不值一提。对他而言,当下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稳定局势。对上要交好总督等一并高官,对下要安抚地方促进民生。唯有如此,日后行事才能顺遂无阻。在这金陵应天府地界,除去甄府,总督府便是他到任后最为重要,且是最好交好的潜在盟友。如能与之交好,便能如鱼得水,万事和谐;若与之不合,那往后的日子可就举步维艰了。

金陵省作为江南最为富裕的省份,应天府又占据了三成的人口与财富。总督身为一省之首脑,知府则是省中枢之地的主管。虽说金陵总督官职高于应天府知府,但知府作为当地的父母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所以两者虽为上下级关系,实则更多时候是以同僚之礼相处,凡事都需要相互商量着来办。涉及省与府之间的决策指令,并非简单的上命下达,更多的是在权衡两者利益的分配。

正式上任的第一天,天色微亮,贾化便在妙玉、翡翠的精心打理下,穿好官服。看着镜中仍然帅气的面庞,他带着几分期待与自信,前往总督府谒见冯誉。他早己对金陵的情况了如指掌,深知这位上司老奸巨猾,也是勋贵家族出身。所以与冯誉相见时,他言辞恳切,迎合有加,交谈之间,气氛甚是融洽。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便一起进入了密室之中商量要事。

密室内,烛火摇曳,气氛略显凝重,贾化谈及了户部推行的清缴欠款一事。冯誉听闻,顿时大吐苦水,脸上满是无奈与抱怨,大谈自己为这金陵省劳心劳力、劳苦功高,可如今却穷困潦倒,实在无力偿还欠款。贾化听着,脸上神色平静,不做过多深究,只是微笑着提及盐业、织造及水运生意,言辞诚恳地邀请冯誉入股,还表示获利后可代为偿还欠款。冯誉听后,暗自吃惊,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心中清楚,这盐业和织造的专营专卖生意,自己身为总督都难以轻易介入,而眼前的贾化却能如此轻易地搞定,这足以见得贾化背景深厚,自身实力不凡。想到此处,冯誉看向贾化的眼神中,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轻慢之意。如今这送上门的大生意,既能获利,又无需过多劳心劳力,冯誉自然是欣然同意。只见他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打着包票,表示愿意为贾化的生意保驾护航。双方一拍即合,利益分配与分工很快便协商完毕。贾化拿着协约,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满意而归。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应天府衙,贾化己整装齐备,精神抖擞地正式上堂办公。衙门外,那些守候多时的苦主们早己按捺不住,纷纷大喊冤情,声音此起彼伏,喧闹声传入大堂。贾化眉头微皱,脸上露出不悦之色,看向一旁的师爷说道:“古师爷,你不是说无甚大案吗?为何门外如此喧哗?” 他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威严。

“老爷,小的疏忽,不了解实情,误了老爷的差事,实属不该,还请老爷责罚。” 古师爷一听,心中一惊,额头上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连忙低头请罪。他本己吩咐门子拒收状纸,赶走苦主,却没想到被门子摆了一道。只因他也是初来乍到,在这府衙之中还未有威信,自然难以服众。

“好了,本次就先饶你一回,下次可就不容你了。带几个衙役,去把苦主们带进来。” 贾化看着古师爷的狼狈模样,语气稍缓,摆了摆手说道。

古师爷擦了擦额头的虚汗,如获大赦,赶紧带着两个衙役匆匆出门,不一会儿便把喊冤的几人带入大堂。为首的是一位中年汉子,只见他抢先一步,快步上前,双手递上状纸。

贾化接过状纸,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件人命官司,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最终竟殴伤人命。他心中一凛,仔细辨认,果是冯渊一案。

贾化神色严肃,用力拍打惊堂木,大声喝令众人不得喧哗,待堂下安静下来,这才开始询问原告之人。

那原告向前一步,神色悲戚,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说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先己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我们知道了,去找那卖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己皆逃走,无影无踪,只剩了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以救孤寡,死者感戴天恩不尽!” 他一边说着,一边跪地磕头,眼中满是哀求之色。

贾化听了,脸色一沉,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 说罢,佯装要发动海捕文书。正要发签时,他眼角余光瞥见案边立着的一个门子正使眼色儿,示意他不要发签。

贾化心中一动,心知这门子身份不简单,便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除了石甘外,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这门子见众人退下,忙满脸堆笑地上来请安,笑着问道:“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 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讨好,眼神却紧紧盯着贾化。

贾化心中己有猜测,却故意道:“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他故作思忖,实则暗暗观察门子的神态。

那门子见状,笑得更欢了,说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

贾化似是回忆起往事,恍然大悟道:“你乃葫芦庙内的小沙弥?”

门子连忙点头回曰:“老爷英明,当日庙宇被火焚尽,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因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来此地投奔亲戚充了门子。”

贾化忙伸手携住门子,笑着说道:“原来是故人。” 又热情地让座,示意门子坐下好谈。这门子起初不敢坐,贾化笑道:“贫贱之交不可忘。你我故人也,二则此系私室,既欲长谈,岂有不坐之理?” 这门子听了,方才告了座,斜签着坐了下来。

贾化神色一正,因问方才何故有不令发签之意。这门子神色神秘,压低声音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护官符’来不成?”

贾化心中好奇,忙问:“何为‘护官符’?我竟不知。”

门子一听,脸上露出惊讶之色,说道:“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做得长远!如今凡做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皆因都碍着情分面上,所以如此。” 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恭恭敬敬地递与贾化。

贾化接过,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其口碑排写得明白,下面所注的皆是自始祖官爵并房次。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馀在籍。)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这门子见贾化看完,又接着道:“这西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今告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雪’。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都在外者,本亦不少。老爷如今拿谁去?”

贾化听如此说,便笑问门子道:“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

门子笑道:“不瞒老爷说,这凶犯及这死鬼买主众人皆知。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贾化听了,脸色一正,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心为之呀。”

门子听了,冷笑一声,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贾化看着门子,神色平静,说道:“依你怎么样?”

门子见贾化似有松动,忙道:“小人己想了一个极好的主意在此:老爷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下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小人暗中嘱托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余者自然也都不虚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做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

贾化听后,微微一笑,道:“不妥,不妥。等本府再斟酌斟酌,或可妥善处理。” 二人计议完毕,共出密室。

贾化重新开堂,神色威严,带上一众人等。门子站在一旁,再看堂下之人时,顿觉浑身凉透,双腿不由自主地打颤不己。只见原告、拐子、薛家凶仆以及那被拐的女子俱数在堂下跪拜。其中两个薛家凶仆正是作恶之人。

贾化一摆手,石甘会意,一个箭步上前,把门子一把拽起,扔在地上令其也一并跪下。贾化随即让原告指认凶犯及相关人等,原告仔细辨认,确认无误。贾化又询问被拐卖女子详情,女子的回答与原告所言果然一致。拐子和凶犯们见此情景,皆瑟瑟发抖、供认不讳。贾化命古师爷将写好的供词交由各方确认无误,签字画押。随即宣判两名凶犯秋后问斩,薛家判赔冯家五千两银子,拐子杖责一百,并流放三千里。

案件审理完毕,贾化又提审门子,查明他私通拐子、收受苦主钱财、串通供词等不法行为,最后判决充军结案。

余下许多状纸中有不实或不清的,贾化让古师爷写下批注发回原主重新整理,择日再审。剩下几个证人、证物、证词核实清楚的案件,贾化依据律法准确判决。在他的快速处理下,很快就把案桌上的积压案件一扫而空 。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