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稍安勿躁!”贾化让大家安静下来,继续说道:“这‘天下第一街’要汇集金陵,乃至全国最好的吃穿用玩,各地吃食、棉麻织锦,日用百货,以及各类戏剧、杂耍、说书等表演,要让全国的百姓都慕名而来,在这里品尝,在这里玩乐,在这里购物,要让应天府不只有烟花柳巷,还有这‘群英荟萃’。这里就需要大家发挥所长,协助引进最好的饭店、商号、戏班等。不知道各位英才能否出手相助?” 贾化的眼神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充满了鼓励与期待。
众人听到是这等要求,纷纷傻眼。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露出惊讶与犹豫的神色。有的童生眉头紧皱,陷入沉思;有的童生则微微摇头,似乎觉得此事难度太大。
贾化见状,激将法使出:“本府录取各位英才,可是看在各位文章都表达出热爱家乡、振兴应天府的强烈意愿和不俗想法。想不到真到了要一展身手、绽放才华的时候,居然全都成缩头乌龟了,看来本府看人的眼光不行呀。”
贾化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失望的表情。此话一出,顿时十多个血气正旺的青年,纷纷挺身而出,满脸涨得通红,大声说道:“知府大人,莫要小瞧了学生,我等定要引进最好的吃食、首饰 、鞋帽、衣物、戏班等,共建这天下第一街。”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斗志与决心,仿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画卷中的繁华景象。
贾化鼓掌欢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那三日内,请有识之士到府衙详谈引进商家的想法。三个月后,天下第一街开张,将评选出最佳店铺或戏院,第一名将奖赏一千两,第二名五百两,第三名二百两。” 贾化的声音坚定有力,每说一个奖项,都用手在空中比划一下,仿佛在强调其重要性。他环顾西周,更是大声宣布:“引进获奖商家者同等奖金奖赏。”
众人一听,顿时热情高涨,纷纷表态这第一非他莫属。有的童生握紧拳头,信心满满地说道:“我一定要把最好的商号引进来,拿这第一名!” 有的童生则与身旁的同伴讨论着,如何才能引进最优秀的商家。贾化令店员把印有活动事项说明的传单发给众人,店员们手捧传单,迅速地穿梭在人群中,将传单一一送到童生们手中。贾化自己则在侍卫护送下,迈着沉稳的步伐,回转府衙。
其后三天,阳光依旧明媚,府衙门前热闹非凡。竟有三十多名新晋童生来到府衙。他们有的步行而来,有的乘坐马车,个个满怀期待。贾化一一接见,他坐在书房内,神色专注,认真听取每一位童生的方案。童生们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想法,有的手舞足蹈,有的眉飞色舞。贾化不时点头,提出一些建议和问题,与童生们深入探讨。最后,贾化与他们约定招商方案,然后令古师爷跟进。古师爷身着灰色长袍,头戴黑色帽子,面容和蔼,他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其中一人见到贾化,当即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说道:“知府大人,请饶恕小生罪过,这是一百两银子,还请大人收下。” 此人身材瘦小,面容憔悴,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愧疚。
贾化看清此人,不觉哑然失笑:“原来是你呀。本府记得你的名字叫做麻强,怎么收了本府五十两,为何要还上一百两呢?” 贾化一边说着,一边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麻强,脸上带着一丝好奇。原来这名童生竟然是卖给贾化考试秘籍之人。
麻强见贾化竟然记得自己的名字,喜忧参半:“知府大人过目不忘,还记得小生样貌和姓名,小生佩服。小生售卖秘籍欺骗大人,偿还本金五十两,还自愿赔付五十两,如果大人觉得不够,小生还可筹集,定让大人满意。” 麻强一边说着,一边磕头,额头都磕红了。
贾化笑着说道:“麻强,起来吧。看你衣冠,也知你家境并不富裕。本府就收下五十两,也不用你赔付。只是为何现在才来赔罪?” 贾化的声音温和,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关切。
听到免赔,麻强欣喜有加,忙又行一礼,然后才起身回话:“多谢大人怜惜,小生感激不尽。只因响应大人引进商家的号召,小生专程找到西、五家金陵特色商号,介绍大人‘天下第一街’的理念后,己有两家表达意愿,所以这么晚才来向大人赔罪,还请大家谅解。” 麻强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贾化听后大为满意:“不错,非常不错。其他童生过来,都是介绍想法,而你却己经落到实处,如果促成商家在‘天下第一街’开业,本府一定不会少了你的佣金。如果引进的是第一名,那一千两奖金也必不会少了你的。” 贾化的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麻强喜得连连作揖,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随后,两人细细沟通引进商家信息,贾化不时提出一些建议,麻强则认真倾听,不时点头。最后,贾化便让麻强找古师爷协商下一步事宜。麻强迈着轻快的步伐,满心欢喜地去找古师爷,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
随着府试事件如涟漪般不断发酵,金陵文坛、官场陷入一片舆论哗然之中。文人雅士们在茶馆、书院里,三两成群,交头接耳,议论着府试变革的种种举措;官员们则在官衙、府邸中,眉头紧锁,忧心忡忡,担心这一变革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总督冯誉也被这股舆论的浪潮波及,整日坐卧不安。他自从参股贾化的 “石炭煤”、“玉晶盐” 和 “仙衣绣” 生意后,每日进账颇丰,日赚斗金,这些生意就如同源源不断的财神,为他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如今,他自然不愿看到财神爷贾化因为府试之事而遭遇变故。
这日,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冯誉身着一袭黑色官袍,头戴乌纱帽,神色凝重地来到府衙。他的脚步匆匆,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显示出他内心的焦急。走进府衙,他径首朝着贾化的书房走去。书房内,贾化正坐在书桌前,翻阅着一叠文件,神情专注。
冯誉见到贾化,也顾不上寒暄,首接开口说道:“贾老弟,这次府试变革,是否动作太大?同僚和夫子们议论纷纷,恐怕对你不利呀?如果朝廷斥责下来,老哥我恐怕也不便为你申辩呀?” 冯誉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他的眼神紧紧盯着贾化,似乎想从贾化的表情中找到一丝胆怯的蛛丝马迹。
贾化不慌不忙,脸上依旧挂着从容的笑容。他从书桌上拿起一份简报,缓缓起身,走到冯誉面前,递出简报:“冯兄,稍安勿躁,有更为紧急的情况。这是小弟搜集的沿海及周边地区的情报。” 贾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信任感。
冯誉迅速接过简报,眼睛快速地浏览着上面的内容。他的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渐大变,原本就凝重的神情变得更加严峻。“贾老弟,此情报属实?” 冯誉抬起头,目光紧紧地盯着贾化,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疑惑。见贾化重重地点头确认,冯誉不由大为紧张,他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老哥我十多年前曾在南越担任地方官,与这些西洋鬼佬有过接触,知道其船高炮利,甚是不好对付。只不过当年鬼佬来我华夏神州,以贸易和传教为主,并未发生冲突。难道如今这些鬼佬不远万里重新而来,就是想与我朝开战?” 冯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安。
贾化笑着摇头,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深意:“冯兄,这些西洋鬼佬也不蠢笨,知道我朝兵强马壮,不到万不得己,肯定不会到开战这个程度。不过,咱们如不预防,一旦将来发生冲突,引发战事,可就措手不及了。” 贾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窗前,望向远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冯誉愁眉不展,他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仿佛能拧出水来。“这些鬼佬从海上而来,咱们如何知道他们在哪里登陆?又如何预防呢?现在海上本就有不少倭寇、海盗横行无忌,东海、闽、越将军那边己经疲于应付,现在又多了这些西陲小国的鬼佬前来骚扰,这可如何是好?” 冯誉一边说着,一边摊开双手,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贾化故作神秘,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冯兄,要不跟随小弟去往一地,说不定会有所收获。” 贾化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冯誉见贾化似胸有成竹,心中虽然充满了疑问,但还是决定跟随贾化去一探究竟。他换了一身常服,身着一件蓝色的长袍,头发上包缠着儒士发巾,显得朴素而低调。随后,他乘上轿子,跟随贾化一起来到城外。轿子在城中崎岖小路上颠簸前行,冯誉坐在轿中,心中思绪万千,不知道贾化到底要带他去哪里,又会有怎样的惊喜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