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
十余辆马车,停在吴县赵氏宅院门前。
数十位衣着华贵的世家子弟,从马车上缓缓走下。
他们全都来自蘇州及邻州的各大家族。
比如,湖州的吴兴丘氏、吴兴沈氏。
比如,越州的会稽孔氏、会稽虞氏、会稽贺氏。
比如,蘇州的吴郡顾氏、吴郡陆氏、吴郡朱氏、吴郡张氏。
比如,江南道的丹阳纪氏、广陵戴氏、义兴周氏、济阳范氏、济阳蔡氏等等。
今日齐聚赵家。
主要是为了前来和赵家取经,交流如何才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俊杰。
……
赵氏宅院门口。
族长赵长生,带着堂弟赵长军、赵长宁,前来迎接。
双方见面行礼后。
赵长生行了一礼:“诸位远道而来,在下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赵县伯客气!”
众人连忙行礼。
接下来。
他们走进赵家,参观赵氏宅院。
宅院由一片红漆彩绘的建筑群构成。
一石一木,一画一楹,无不精思巧构,极尽雕镂彩荣。
廊房水榭,错落有致。
山石池水,自然成趣。
见状,众人赞叹连连。
来到会客厅内。
赵长生示意众人就座,并让丫鬟送上茶水、点心、水果。
茶水,有产自蘇州本地的洞庭茶。
甜点,有玉露团、水晶龙凤糕、糖酪樱桃、饴糖、玉梁糕、太阳酥等。
水果,有西瓜、葡萄、山橘、桃子、杏子、樱桃、枇杷、黄桃等。
见到新奇的茶水。
他们揭开盖碗,一阵清香扑鼻而来。
往碗中一看,只见茶淡绿清澈。
品茗一口后,发现其口感甘醇鲜爽,滋味清凉爽口,回甘生津。
饮来香甜满口,妙不可言。
“好茶!好茶!”
来自吴郡陆氏的陆玄之,赞叹道:“赵县伯,此茶真乃在下平生仅见,令人回味无穷。”
他是贞观五年辛卯年进士科甲榜第三名。
吏部授官铨选后。
陆玄之,被授予吴县县尉一职,官阶从九品上。
赵长生笑着道:“诸位喝的洞庭茶,是由家翁发明的煎茶之法煎成,口感绝佳。”
听到这话。
在场众人纷纷夸赞。
紧接着,陆玄之开门见山道:“赵县伯,北征军灵州平叛一役,让全天下都得知赵家子弟多俊杰。
军事上,赵家有赵长和、赵长良、赵长瑞、赵长世。
科举上,赵家有新科秀才赵长智、新科进士科状元赵长端。
医术上,赵家有神医赵长洛、名医赵长风。
此外,赵家还有赵县伯、甲弩坊少监赵长源、卫尉寺丞赵长锡等人。
故而,吾等冒昧前来。
想和赵家交流一番培养人才之道,不知可否?”
“荣幸之至!”
赵长生点头道:“我可以带你们在赵家转转,互相交流,互通有无!”
“善!”
众人喜笑颜开。
赵家家学渊源。
若是能交流一番,定然学到很多东西。
……
吃完甜点后。
赵长生带着众人,来到赵家藏书楼。
藏书楼门口立柱,写着两句求学诗。
左边立柱,用瘦金体写着:书山有路勤为径。
右边立柱,用瘦金体写着:学海无涯苦作舟。
看到这两句。
在场的世家子弟,都暗暗点头。
走进藏书楼。
里面有着海量的藏书柜。
柜内书籍堆积如山,却显得井井有条。
赵长生介绍道:“诸位,赵家藏书楼有三层,现有藏书305400卷。
楼里的藏书柜,书目既不分卷,也不排序,只是简单按经、史、子、集分类列柜藏书。
旁边的书录也仅按书橱名,其书名、册数,作者、卷数、版本都不记载。
但书橱编号,却大有文章。
编号用的是《千字文》里面的文字温、良、恭、俭、让……宫、商、角、徵、羽,无一重复,又自成体系。”
“嘶……”
现场传来阵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藏书三十万卷?!
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通常来说。
家族藏书破万卷。
已经算得上藏书世家。
而赵家的藏书量,却是普通家族的数十倍之多!
……
大致参观一遍藏书楼后。
众人又来到赵家书画楼。
书画楼内,摆放着数以万计的各类画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赵长生开口道:“赵家书画楼,有王羲之真书拓纸50张,行书拓纸240张,草书拓纸2900张,并以金宝装饰。
其余名家书法、画作的临摹本、拓画,总计30428卷。
诸位应该听说过。
赵家与朝廷达成合作,临摹拓印朝廷内府的书画,共花费60余万贯。
其他的画作和书法。
均由赵家从大唐各州搜罗而来!”
话音落下。
众人钦佩的点点头。
赵家斥巨资搜罗天下藏书、画卷。
此事他们自然清楚。
在众人看来。
也就赵家有这个财力,能收集如此多的藏书和画卷!
……
参观完赵家书画楼后。
众人又先后前往药材楼、马球场、赵家学堂、马厩、训练场等地。
一趟下来。
他们都眼界大开。
……
接下来几天时间。
世家子弟们,继续在赵家做客。
他们和赵家人相处的过程里。
惊艳的发现。
赵家学堂的每位子弟,穿的都是绫罗绸缎。
赵家药材楼的每类药材,全都是外界希冀的宝药。
赵家马厩内的每匹战马,全都是来自大宛的汗血宝马。
赵家训练场的每件武器,全都是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
赵家子弟吃的膳食,全是珍馐美味。
赵家子弟住的院落,堪称富丽堂皇。
赵家子弟夏天避暑,冰块供应不绝。
……
相比起赵家子弟。
各世家子弟,都觉得自己有些“寒酸”。
事实的确如此。
赵家子弟,居移气,养移体。
不必为金钱而担忧。
日积月累之下。
每个人都卓尔不凡,气质超乎常人。
同时,他们每天都翻阅珍藏典籍,受到名画的熏陶,成长速度快得惊人。
久而久之。
赵家出俊杰的几率,要比普通世家高出许多。
不仅如此。
他们还发现赵家子弟天赋过人,就连蒙学馆的稚童,都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
多年之后。
这些年幼的赵家子弟,肯定会茁壮成长,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才!
对此,众人不禁感慨。
现在的吴县赵氏,已经有名门望族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