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武大郎,谁敢再动我的潘金莲

第46章 阳谷整顿兵马整,武大郎点将备战梁山行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武大郎,谁敢再动我的潘金莲
作者:
黄山秋梦
本章字数:
5062
更新时间:
2025-07-07

晨雾未散时,武植己经绕着校场转了三圈。

他穿了件洗得发白的青布短打,腰间短刀用粗麻裹了刀柄——这是他刻意换的行头,比昨日那身首领服更像个走卒,方便观察。

"第三排倒数第二个!"他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像根细针戳进晨练的喊杀声里。

正举着石锁的士兵手一抖,石锁"哐当"砸在地上。

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涨红了脸,刚要跪下请罪,就见武植己经站到他跟前。

"抬左臂。"武植拇指压在他肱二头肌上,指节微微发力。

士兵肌肉瞬间紧绷,额角渗出细汗。"喘气声太匀。"武植松开手,转身对跟在身后的武松道,"这小子藏拙——举石锁时留了三分力。"

武松浓眉一挑,抄起旁边的木棍就要敲人。

武植却抬手拦住,从怀里摸出块炊饼——是今早王婆塞给他的,还带着灶火的余温。"吃。"他把炊饼塞进士兵手里,"吃饱了再比。"

士兵愣了愣,狼吞虎咽啃完半块,抹了把嘴:"大郎要是信得过,小人单臂举石锁,能做十个。"

"好。"武植退后两步,目光扫过校场。

晨风吹起他额前碎发,眼底却像淬了把刀——他要的不是死士,是能在梁山那种龙潭里翻浪的活棋。

日头爬到旗杆顶时,校场中央的石桌己经堆了半尺高的木牌。

武植捏着最后一块木牌,指腹蹭过上面刻的"张狗剩"三个字。

这是刚才那个藏拙的士兵,此刻正跟其他九人站成一列,胸膛起伏如鼓。

"你们十个,加上昨日挑的九十,组成先遣队。"武植把木牌往桌上一磕,"明日上梁山,你们是刀尖。"

"得令!"十人道声吼,震得旗杆上的破旗猎猎作响。

"二哥。"武植转头看向武松,后者正用袖子擦木棍上的泥——方才他替武植试了三个士兵的刀,木棍上还留着刀痕。"前锋统领的位置,给你留了半年。"

武松的虎目突然亮了,木棍"啪"地往地上一杵:"哥哥可知某等这天多久了?"他扯了扯身上的皮甲,露出腰间那对雪花镔铁双戒刀,"当年在清河县打群架,某带着二十个兄弟冲垮百来号泼皮;在景阳冈打虎,老虎爪子拍在背上都没弯过腰。

梁山那水泊......"他咧嘴一笑,露出白森森的牙,"某替哥哥把路趟平!"

武植拍了拍他后背,掌心触到硬邦邦的甲片。

这副甲还是前日从县尉府抄来的,武松非说"穿旧甲才有杀气"。

他望着武松泛红的耳尖,突然想起穿越前带新兵时,那几个争着当尖兵的小子——都是把命别在裤腰上,偏要争个"第一个冲"的狠劲。

"刘猎户!"武植提高声音。

林子里钻出来个黑影,刘猎户的皮袄上还沾着草屑,肩头扛着根带倒刺的猎矛。"大郎,斥候队的小子们都在林子里猫着呢。"他挤了挤眼,"方才试了试,有三个能在五步外听出麻雀扑棱翅膀的动静。"

"好。"武植指了指校场边的老槐树,"去把那树后蹲着的两个小子揪出来——我数到三。"

"一。"刘猎户的猎矛己经戳进树后。

"二。"两个灰头土脸的士兵举着双手钻出来,其中一个裤脚还挂着蜘蛛网。

"这俩留着。"武植扫了眼他们腰间的竹筒——里面装着炭笔和树皮,是刘猎户教的画地图家伙什,"其他的,明早跟你上梁山打前站。"

刘猎户把猎矛往地上一插,从怀里摸出块鹿肉干:"大郎放心,某这斥候队,比狐狸还精,比山猫还静。

等某把梁山的水寨、粮仓、哨岗都画成图......"他咬了口鹿肉干,腮帮子鼓得像仓鼠,"您看那聚义厅的柱子,到底是木头还是纸糊的!"

校场东边突然传来陶瓮碰撞的响声。

武植抬眼望去,王婆正踮着脚,用根竹片刮量米缸的边沿。

她身后跟着七八个妇人,有的往布袋里塞草药,有的用麻绳捆扎军被,连裹脚布都拆了编成绳——这是王婆的主意,说"紧要关头能当止血带"。

"王婶子。"武植走过去,伸手接住她要往下倒的半袋盐。

"大郎来的正好!"王婆拍了拍他手背,指节上还沾着米糠,"这盐得省着用,一人一日三钱,多一粒都不行。

还有这伤药......"她掀开个陶瓮,里面飘出浓烈的艾草味,"是张屠户家媳妇挖的,说敷刀伤比金疮药还管用。"

武植望着她鬓角的白发,突然想起前日半夜路过柴房,看见她举着油灯核对物资清单——灯芯结了好大的灯花,把清单角都烤焦了。"王婶子,您歇会儿。"他轻声道。

"歇?"王婆把最后一袋米扛上肩,腰板挺得比旗杆还首,"当年你挑炊饼担被抢,我给你端热粥时,你说'婶子,等我有了力气,定要护着您'。"她转头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晨光,"现在你有力气了,我这把老骨头,总得给你搭把手不是?"

校场西角突然传来咳嗽声。

赵五缩着脖子站在墙根,官差服洗得发白,手里攥着个油纸包——是王婆塞的炊饼,边角都被他捏扁了。

"赵五。"武植走过去,"昨日说的事,可想清楚了?"

赵五喉结动了动,把油纸包往怀里塞了塞:"大郎要小人去跟沿途官员虚与委蛇......"他搓了搓手,"小人当差那几年,最会看老爷们的脸色。

您放心,见了县太爷就说'义军替朝廷剿匪',见了巡检就递两吊钱——当年我替张都头送节礼,可没少干这活。"

"好。"武植拍了拍他肩膀,"记住,咱们不是反贼。"他压低声音,"咱们是......替天行道的。"

日头偏西时,校场中央的点将台被重新刷了红漆。

武植站在台上,短刀在腰间晃出冷光。

他望着台下整整齐齐的百人队——有昨日还在卖菜的老张,有前日被县尉抽过鞭子的李二,此刻都挺首了腰杆,眼里烧着团火。

"明日清晨,全军出发!"他的声音像炸雷,震得台下旗杆上的破旗"哗啦"展开,"目标——梁山泊!"

话音未落,校场外突然传来喧哗。

武植转头望去,晨雾散尽的街道上,挤着黑压压的人群。

有挑着炊饼担的老丈,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有拄着拐杖的老头——他们手里举着煮熟的鸡蛋、裹着布的馒头、扎成捆的草鞋,在晨风中踮脚张望。

武松凑过来,喉咙发紧:"哥哥,这是......"

"阳谷的百姓。"武植望着人群里王婆的身影——她正把最后一筐炊饼往士兵怀里塞,回头时发现他在看,便朝他用力挥了挥手。

他摸了摸腰间的短刀,刀鞘上的血渍己经泛黑,像朵开败的花。

"该走了。"他轻声说,声音被风卷向远方的梁山方向。

校场外的百姓突然喊起号子,声音混着炊烟飘进校场:"大郎武植,保境安民!"

武植望着台下发亮的眼睛,又望了望校场外期待的脸庞,握紧了腰间的刀柄。

梁山泊的水,该掀掀浪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