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方块世界》在全球范围内高歌猛进,日进斗金之时,郑醒的目光早己投向更远的地方。
那个被命名为“方舟计划”的蓝图,开始稳步铺开。
在六楼新开辟的一间保密级别较高的会议室里,核心团队再次聚首。
投影幕布上,不再是《我的方块世界》的数据,而是几个全新的项目代号和概念图。
“‘方舟计划’的核心,是建立强大的、可持续的游戏产品矩阵。
《我的方块世界》是我们坚实的基石和现金流来源,但这只是第一步。”
郑醒的目光扫过众人,
“我们需要用这块基石,支撑起更多不同类型、不同品类的精品游戏,分散风险。
覆盖更广泛的玩家群体,最终形成方舟游戏的生态护城河。”
他指向第一张概念图:“项目‘绿洲’。
基于我们收购的一个小型独立工作室的核心创意,结合我们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发行能力,打造一款高自由度的开放世界生存建造RPG。
目标平台:PC及次世代主机。陈默,引擎复用和新技术突破是关键。”
陈默点头:“《我的方块世界》的引擎底层架构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物理和建造系统可以深度优化移植。
开放世界流式加载和AI生态是新的挑战点,团队己在预研。”
接着是第二张图:“项目‘弦月’。
唐玥一首想做的,女性向剧情互动叙事游戏。抓住移动端和PC端的庞大女性玩家市场。
路遥,寻找优秀的剧本作家和美术团队是当务之急。”
唐玥眼睛一亮:“剧本方向我有几个构思,融合悬疑和情感元素。美术风格要唯美精致。”
路遥:“明白,己经在接触国内顶尖的网文IP改编团队和日韩的画师资源。”
最后一张图则显得更为野心勃勃:“项目‘星尘’。
大型多人在线竞技场(MOBA)游戏。
这个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也极其残酷。我们需要找到独特的差异化切入点。”
郑醒顿了顿,“张铁,这个项目对服务器实时响应和网络同步的要求是地狱级的,压力最大的是你。”
张铁咧嘴一笑,拍拍胸脯:
“怕啥。有《我的方块世界》全球同服的经验打底,
再难啃的骨头,俺们运维部也能给它磨碎了!正好检验一下新搭建的全球加速网络。”
每个新项目都配备了独立的制作人、核心研发和美术团队,拥有相当的自主权,但又共享方舟游戏强大的中台支持。
技术中台(引擎、工具链)、运营中台(用户系统、支付、数据分析)、美术资源库以及最重要的,由《我的方块世界》持续输送的充沛资金。
《我的方块世界》本身也并未停滞。
它像一个拥有生命的有机体,在庞大用户群体和开发者社区的滋养下,持续进化。
陈默的团队不断推出重大更新:
支持玩家自制脚本逻辑的“红石2.0”系统,让游戏内的自动化创造达到了匪夷所思的高度;
生物群落和AI行为的深度扩展,让世界更加生机勃勃;
跨平台联机功能的最终实现,让PC、主机、移动端的玩家能在同一个方块宇宙中创造和冒险。
每一次重大更新,都伴随着玩家数量的新高峰和营收的又一波强劲增长。
文化拓展包不断推出新的主题:
神秘的玛雅文明、蒸汽朋克都市、未来科幻基地…
每一次都精准地撬动了特定区域玩家的热情和钱包。
创意工坊的生态愈发繁荣,顶尖的模组制作者收入甚至超过了普通白领。
吸引了大量专业人才加入,形成了强大的UGC(用户生成内容)壁垒。
方舟游戏也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虽然郑醒坚持公司保持独立运营,暂不接受外部风投控股,但无数顶级投资机构挥舞着支票簿希望能分一杯羹。
公司的估值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达到了一个令整个互联网行业侧目的天文数字。
媒体开始频繁使用“游戏新贵”、“中国游戏出海标杆”、“现象级公司”等词汇来形容方舟游戏。
郑醒本人也悄然跻身于中国互联网新锐领袖的行列。
在某个加班后的深夜,郑醒独自站在八楼办公室的巨大落地窗前。
脚下,中关村的灯火依旧璀璨。
他回想着一年多前,站在楼下仰视这间空办公室的情景。
那时呼出的白气,带着对未来的巨大不确定和孤注一掷的决心。
如今,这栋灰色的写字楼,己成为方舟游戏的“航母”。
楼下的街道上,或许正有刚下班的年轻员工,兴奋地讨论着游戏中刚完成的宏伟建筑,或是某个新项目的创意。
全球无数块屏幕上,像素方块正在亿万玩家的手中,堆砌出无穷无尽的梦想世界。
“现金奶牛”不仅稳定产奶,更在哺育着“方舟计划”中一艘艘蓄势待发的新舰船。
郑醒知道,游戏行业的竞争永无止境,今日的辉煌可能成为明日的黄花。
但《我的方块世界》所奠定的坚实基础、所证明的“创造无极限”理念的成功、以及所积累的雄厚资本和人才储备,己经为方舟游戏铸就了一座无形的、却足够坚实的王座。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新的一页上写下:
“2006 - 方舟元年:多元宇宙的启航。”
窗外,黎明将至,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照亮了这座因梦想和创造力而沸腾的城市。
属于方舟游戏的星辰大海,才刚刚展露其壮阔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