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出一个未来

第12章 夜钓

加入书架
书名:
钓出一个未来
作者:
落叶而知秋1
本章字数:
6628
更新时间:
2025-07-07

夕阳西沉,将"海鹰号"的甲板染成橘红色。叶知秋站在船舷边,望着"鱼窝"海域逐渐变幻的色彩。海水从湛蓝变成深紫,最后融入了墨色。林大伟和其他钓友正忙着准备夜钓装备。

"夜钓和白天完全不同。"林大伟走过来,递给叶知秋一盏头灯,"先用这个,等月亮上来就能关了。"

叶知秋戴上头灯,发现其他人都在钓竿上装了荧光浮漂和会发光的拟饵。阿泰正往钓线上串荧光珠,在黑暗中形成一条明显的轨迹。

"铁甲,夜视模式。"叶知秋低声说。

瞬间,他的视野变成了清晰的绿灰色调,就像打开了军用夜视仪。水下的情况一览无余——鱼群比白天更加活跃,各种白天不见踪影的夜行性鱼类开始出来觅食。

"小叶,用这个。"林大伟递给他一个特制的发光拟饵,"晚上鱼主要靠侧线感知和视觉捕食,发光饵效果最好。"

叶知秋接过拟饵,那是一个约十厘米长的软塑料鱼形饵,体内嵌有微型LED灯,在水中会发出柔和的蓝绿色光。他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将拟饵挂在钓钩上,然后抛向铁甲指示的鱼群密集区。

等待鱼上钩的夜晚格外漫长。黑暗中,听觉变得异常敏锐——海浪拍打船身的声音、鱼线划破水面的轻响、远处偶尔传来的海鸟鸣叫,交织成一曲奇特的夜海交响乐。

"看那边!"小斌突然低声喊道,指着远处的海面。

一片幽蓝的荧光随着波浪起伏,像漂浮的星河。那是发光浮游生物形成的壮观景象。

"夜光虫,"林大伟解释道,"这种生物大量出现时,往往伴随着鱼群聚集。"

叶知秋通过铁甲的夜视功能看到了更震撼的画面——水下数不清的发光微生物形成流动的光带,鱼群穿梭其中,如同在星空中遨游。一条巨大的黑影突然闯入视野,惊散了小鱼群。

"铁甲,那是什么?"叶知秋在心中惊呼。

"体长约1.5米,游动方式判断可能是大型海鲢或马鲛。"铁甲回答,"建议立即将饵料抛向该方向。"

叶知秋迅速收回拟饵,重新抛向黑影出现的区域。他关闭了拟饵的灯光,改用铁甲指示的自然饵料——一条活的小鱿鱼。

"怎么关灯了?"王立好奇地问。

"试试自然饵。"叶知秋回答,同时通过铁甲观察着水下情况。

那条大鱼果然对小鱿鱼产生了兴趣,缓缓靠近。就在它张口吞食的瞬间,叶知秋猛地提竿!

"中鱼了!"他大喊一声,钓竿顿时弯成了惊人的弧度。

这条鱼的力气比白天钓到的任何一条都大。鱼线"嗖嗖"地被拉出,绕线轮发出抗议般的吱呀声。叶知秋不得不系上安全带,以防被拉入海中。

"好家伙!"林大伟打开强光手电照向水面,"什么鱼?"

"还没看到!"叶知秋咬牙回答,双手紧握钓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月光下,这场搏斗显得格外惊心动魄。叶知秋能感觉到鱼在水下的每一次转向和猛冲。有几次,鱼线几乎要缠上其他钓友的鱼线,都被他巧妙地化解了。

"放线!让它跑!"林大伟在一旁指导,"别硬拼!"

二十分钟后,叶知秋的T恤己经被汗水浸透,手臂肌肉因持续用力而发抖。但那条鱼似乎也开始疲倦,拉扯的力度明显减弱。

"准备收线!"林大伟拿来大型搭钩,"慢慢来,别急!"

随着鱼线一点点收回,一个银白色的巨大身影终于浮出水面。在月光下,那条鱼的身体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体长超过一米,嘴部尖锐如矛。

"大海鲢!"林大伟惊呼,用搭钩将鱼捞上船,"少见啊!而且还是夜钓到的!"

叶知秋瘫坐在甲板上,大口喘气。那条大海鲢在甲板上扑腾,银鳞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一块活着的金属。

"至少五十斤!"林大伟测量后宣布,"你小子真是...怎么总能钓到这种稀罕货?"

叶知秋笑了笑,没有回答。他看向海面,月光铺就一条银色的道路,延伸至看不见的远方。这一刻,他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会为海钓痴迷——不仅是为了收获,更是为了这种与大自然角力的纯粹体验。

"拍照留念!"小斌拿出手机,"这种尺寸的海鲢,我只见人钓到过两次。"

拍完照,林大伟小心地将海鲢放入活水舱:"这种鱼上岸就死,得尽快处理。"他转向叶知秋,"知道吗?这种大海鲢能游得比海豚还快,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

"难怪这么大力气。"叶知秋揉着酸痛的手臂说。

"来,尝尝这个。"林大伟从保温箱拿出几罐啤酒,"夜钓的传统,第一条大鱼要庆祝一下。"

冰凉的啤酒滑下喉咙,叶知秋长舒一口气。夜风轻拂,带着海的味道。其他人继续钓鱼,而他则靠在船舷边休息,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刻。

"喜欢夜钓吗?"林大伟走过来,靠在旁边。

叶知秋点点头:"比想象中还要...特别。"

"白天钓鱼靠技术,夜钓靠感觉。"林大伟望着月光下的海面,"你得学会'听'鱼的动作,'感觉'水的流动。"他喝了一口啤酒,"这片'鱼窝'我找了三年才确定下来。海底有条峡谷,形成上升流,把营养物质带上来,吸引鱼群聚集。"

叶知秋想起铁甲之前对海底地形的分析,不禁佩服林大伟的经验。"你是怎么找到这种地方的?"

"时间和耐心。"林大伟笑了笑,"还有一点老渔民的首觉。"他压低声音,"告诉你个秘密,月圆前后三天,这里会出现一种发光的乌贼,能吸引更大的掠食性鱼类。下次带你来见识见识。"

凌晨西点,收获颇丰的一行人决定收工。叶知秋站在船尾,望着己经恢复了平静,只有月光依旧洒在海面上。他让铁甲回放今晚钓到大鱼的过程,分析每一个可以改进的动作。

"林大伟说的发光乌贼,你有数据吗?"他低声问铁甲。

"资料库中有记载,学名Watasenia stillans,俗称萤火鱿,体长约7厘米,能发出蓝光。"铁甲回答,"它们通常出现在深海,月圆时会上浮繁殖。"

叶知秋想象着成群的发光乌贼在海中起舞的景象,不由得期待起下次的夜钓。这时,林大伟从驾驶室走出来。

"还不休息?明天手臂会酸痛得抬不起来。"他在叶知秋旁边坐下。

"太兴奋了,睡不着。"叶知秋老实回答,"谢谢你带我来这里。"

林大伟拍拍他的肩膀:"老陈说得没错,你确实有天赋。"他停顿了一下,"不过天赋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你对大海的态度——既热情又敬畏。这点很难得。"

东方天空渐渐泛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叶知秋望着海天交界处的那一抹亮色,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这次夜钓只是一个开始,前方还有更多的秘密海域、更大的鱼类、更刺激的冒险在等着他。

而有了铁甲的帮助和林大伟这样的导师,他相信自己在海钓这条路上能走得很远,很远。

中午12点,叶知秋被一阵刺耳的金属碰撞声惊醒。他揉着惺忪的睡眼爬出船舱,迎面扑来的热浪让他瞬间清醒。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但空气中己经弥漫着令人窒息的闷热。

"醒了?"林大伟光着膀子,正指挥阿泰和小斌整理冷藏舱,"过来搭把手,我们得重新分配一下冰块。"

叶知秋快步走过去,冷藏舱一打开,一股混合着海鲜味的冷气扑面而来。里面整齐摆放着三天来的渔获,但底层的冰块己经化成了水。

"天气太热了,冰块消耗比预计快一倍。"林大伟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照这样下去,撑不到下午。"

叶知秋蹲下身检查鱼获状况。几条马鲛鱼的鳃部己经开始发暗,这是变质的早期征兆。"这些得尽快处理,否则就坏了。"

"眼力不错。"林大伟赞许地点头,"阿泰,把这几条先拿去放血处理。小斌,把剩下的冰集中到上层,优先保石斑和那条大海鲢。"

众人迅速行动起来。叶知秋帮着转移鱼获,手指触碰到融化的冰水,竟然带着体温般的温热。南海夏季的高温远超他的想象。

"铁甲,当前舱内温度多少?"他低声问。

"冷藏区平均温度己升至8℃,部分区域超过12℃。"铁甲回答,"在这种温度下,某些鱼类只能保持新鲜4-6小时。"

处理完渔获,林大伟召集大家到甲板上:"改变计划,今天只钓下午,傍晚开始返航。目标是高价值鱼类,优先保活,其次冰鲜。"

他展开一张海图,指着上面标记的几个点:"这几个地方最近出现过金枪鱼群。如果能钓到一两条,这趟就值了。"

"金枪鱼?"叶知秋眼睛一亮。那可是高级生鱼片的原料,市场上能卖到几百元一斤。

"对,但不容易钓。"林大伟收起海图,"它们游速快,力气大,一旦咬钩就是场硬仗。都检查下装备,特别是拖力和鱼线。"

回到钓位,叶知秋仔细检查着自己的重型钓具。铁甲悄悄汇报:"根据近期声呐数据,西北方向海域出现温度骤降带,可能有上升流,吸引大型鱼类聚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