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孝贤皇后养了只小燕子

第36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后,孝贤皇后养了只小燕子
作者:
深海菠萝里的百洁布精
本章字数:
4512
更新时间:
2025-06-30

离开扬州的那天清早,河面起了淡雾。

小燕子站在船头,一只手扶着栏杆,另一只手揣在袖子里捏着那块早就空了的糖纸。

那是离开书塾的时候,小福给他的,糖己经吃了。

这糖纸,她想了想,最后还是没舍得扔掉。

船身轻轻摇晃,沿着漕河缓缓东行,春风拂柳,绿意渐浓。

从扬州到苏州,水道曲折,走了整整两天。

待抵姑苏时,天色初晴,城外己是桃李初放、波光潋滟。

这一次,永琏选的是一条不显眼的旧水路入城。

舟楫停在寒山寺西侧的小泊岸,众人步行而入。

寒山寺背依枫桥,寺门深隐,晨钟暮鼓之外,多了些烟火清冷的意境。

小燕子第一次站在那方古寺前,仰头看那横匾上的“寒山寺”三个墨色大字。

只觉得跟宫里那些华丽的殿门不一样——这里旧,却沉静。

容音披了浅色披风,轻声在她身后唤了声,“小燕子别走太快。”

小燕子回头,笑着答应,“额娘,我就是看看门口的钟!”

她小跑过去,站在钟前仰望良久。

那铜钟高大厚重,己泛暗绿,边缘刻着“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字。

她小声念了一遍,歪头问守钟的老僧,“这钟,真的能让人听见回家的路吗?”

老僧笑了笑,“若心不乱,千里亦近。”

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站在钟下的那一刻,小燕子忽然想起了小福、想起扬州那日她悄悄递出兔子时他红着眼睛道谢的样子,也想起他背着书站在门口跟她道别的身影。

“小燕子”身后永琮走近,低声唤她,“方丈说,可以让你敲一记钟。”

“我来?”小燕子眼睛一亮。

“嗯,不过一次。”永琮笑着提醒。

小燕子郑重地走上前,两手握住钟槌,用不大不小的力敲了一下。

“咚——”

钟声回荡在早春苏州的寺庙上空,穿过古道。

远远传进枫桥水巷之间,惊起林中鸟,也像是惊醒了藏在水雾与桃花间的小情绪。

乾隆带着众人出了寒山寺,寺前香客络绎。

却无人知晓,方才敲钟的少女,正是当今最得宠的小格格。

才行出不远,一名侍卫快步前来,俯身低声禀报。

“苏州知府己接风声,在城东‘听雨楼’设宴等候,地极清雅,菜品亦极讲究。”

乾隆挑了挑眉,唇角轻勾,“他得消息倒是快。”

容音在旁微笑,“这‘听雨楼’是苏州最有名的酒楼之一,说是能一边饮酒,一边听檐下雨声入曲。”

“今儿是晴天,他怎么听雨?”小燕子好奇地插嘴。

永琏笑了,“那就让你听听没有雨时,苏州人是怎么‘造雨’的。”

“听雨楼”果然名不虚传,整栋酒楼临水而建,雕栏画栋中夹着江南小巧。

檐下系着串串玉珠帘,随着风吹沙沙作响,宛如细雨潺潺,真有几分清雨入耳的滋味。

苏州知府早早等在二楼最幽静的厢房内。

门窗全用青纱罩着,不见半点张扬排场,却处处讲究得极。

乾隆换了常服进来时,知府立刻恭敬作揖,语气谦恭又不露痕迹。

“下官唐济,特备薄宴,为诸位贵客远来解乏,楼下己遣人封席,绝无外扰。”

乾隆点头,落座于首,随口问,“你既知朕在寒山寺,可知朕钟后何思?”

唐知府一惊,忙答,“陛下钟声振天,下官虽不敢妄揣圣心,但猜想应是盼西方清平、学者安志。”

乾隆轻笑,不置可否。

小燕子却探头看向圆桌,眼睛在菜肴之间滴溜溜转。

“哇,这盘是糖醋桂鱼?还有桂花酿藕?”

“那边是百花鸡——我听说这道菜做起来最麻烦,要拆骨入花、蒸三道!”

唐知府被她一连串的话,整的一愣一愣,随后笑着应道。

“格格好眼力,这几道菜都是本楼名品,特为今日精心备制。”

“格格若喜欢,稍后下官命人打包一些点心,明日食用。”

小燕子高兴得很,朝乾隆看了一眼,小心道,“阿玛,我能多尝几口不?”

“既然出来玩了,便没有那么多‘食不过三’的规矩。”

宴席正欢,窗外风又起。

“听雨楼”那串串玉帘轻轻响起,如雨未落先至。

苏州知府执杯奉酒,语气诚恳,“陛下微行,实乃苏州百姓之幸。”

“百姓不知圣颜,但愿陛下所至之处,无不风调雨顺,百事安和。”

乾隆举杯一饮,抬眼望窗外层楼水影,微笑不语。

午膳毕,楼下舟艇早己备好。

“听雨楼”后方便是一道静水小河,通向苏州水巷深处。

水面被岸边垂柳染出一抹绿意,春风穿过楼檐,吹动串串铜铃。

乾隆与容音、小燕子、永琏、永琮等人一同下楼登舟。

船是苏州最讲究的“画舫”,不大不小,雕栏画舷,船篷以深色青藤织成,内设几席软榻。

一盏香炉稳稳点着,烟雾氤氲,船身一晃一晃,浮在水面如梦似幻。

小燕子一上船就兴奋了,蹦到船头扶着栏杆往前望,“这水好清!我都能看见小鱼在游!”

永琮拎着瓜子坐在一侧,笑着道,“你刚才不是还说‘吃多了想躺一会儿’?现在就又蹦了?”

“这是看水,不一样!”小燕子回头眨眼。

乾隆也坐在内堂软榻上,手边放着一卷未读完的诗集。

听着他们几个笑闹,神色也不似平日威严,眉眼间多了几分散漫温意。

画舫缓缓驶入苏州城中最窄的一段水巷,两岸白墙青瓦,屋檐低垂。

时有邻家妇人倚窗洒水,童子趴窗吹笛,水上人家挂着彩布衣裙随风飘动,一幅江南人间烟火图缓缓铺开。

“阿玛,”小燕子忽然回头,“你说这些人天天住在这水边,会不会腻呀?”

“水边的人,未必懂水的好。”乾隆答,“但远来的客,却未必懂这好里有多少日子过得艰难。”

他顿了顿,又道,“看得见风景的人,若不晓得背后,也就只配做个过客。”

永琏抬眸看了他一眼,轻声应道,“皇阿玛说的是,儿臣受教了。”

画舫继续向前,穿过一座拱桥,水波在船尾泛起轻微涟漪。

舟中氛围渐渐安静,阳光从舱窗斜照进来,照在容音膝上那卷刚翻开的词册上。

小燕子靠在窗边,目光随风漂浮着发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