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凝”的问世,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州府爱酒之人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其清冽如泉、醇厚似火的独特口感,以及那浓缩了“梨白春”精华的馥郁花香,很快在文人墨客和富商巨贾的小圈子里口耳相传。“醴泉记”铺子里,指名要买“玉露凝”的客人络绎不绝,那限量供应的小坛子,往往刚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然而,甜蜜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产量瓶颈。
蒸馏工艺本就复杂耗时,对火候、冷凝的控制要求极高,林溪几乎日日守在改良后的蒸馏器旁,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便如此,每日能产出的“玉露凝”也极为有限,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眼看着铺子里客人乘兴而来,失望而归,林溪心急如焚。
“溪娘,这样下去不行。”沈砚看着林溪眼下淡淡的青影,心疼又忧虑,“你一个人盯着蒸馏,分身乏术,人也熬坏了。得想法子提高效率。”
林溪盯着那套耗费了她无数心血的铜制蒸馏器,眉头紧锁:“这冷凝管太细长,蒸汽在里面走得慢,冷凝得也不够快。要是能缩短路径,或者增加冷凝面积…”
沈砚拿起炭笔,在纸上画出蒸馏器的草图,仔细端详:“缩短路径不易,但增加冷凝面积…或许可以在这主冷凝管外面,再盘绕几圈更细的铜管,通上冷水?就像…就像给主管子穿上件水做的‘寒衣’?”他回忆起在《水经注》插图中见过的某些水利设施。
“水冷套?”林溪眼睛猛地一亮,“对!这样蒸汽接触冷壁的面积就大了!”她立刻找来废弃的细铜管,在沈砚的帮助下,小心地将其盘绕在主冷凝管外壁,再用耐火的湿泥仔细封固连接处,确保水流能在细管中循环。又在旁边加设了一个稍高的水桶,利用高低差形成循环水流。
改造后的蒸馏器再次点火。这一次,蒸汽在主冷凝管内遇冷凝结的速度明显加快!收集“玉露凝”的陶碗里,那珍贵液体的滴落声变得密集而悦耳,效率提升近一倍!
“成了!”林溪欢呼雀跃,看着那加速流淌的“玉露”,仿佛看到了源源不断的希望。沈砚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次改良,是他将书本上的“原理”转化为实际“工巧”的一次成功尝试。
“玉露凝”产量的提升,虽解了燃眉之急,却也意味着酒糟的数量再次激增。孙伯的鱼塘和王老西的猪场己经“饱和”,甚至出现了几家小养鱼户慕名而来,在“醴泉居”后院门口探头探脑,都想分一杯“糟”羹。如何公平、稳定地分配这紧俏的“资源”,成了新的课题。
沈砚再次展现出他的管理才能。他召集了孙伯、王老西和几位新接触的、信誉良好的养鱼户,在醴泉居的槐树下开了个小会。
“诸位,”沈砚开门见山,“酒糟能助诸位养殖,是好事。但我醴泉居产出有限,需订立规矩,方能长久。”他拿出事先拟好的《酒糟供应契》:
* **配额制:** 根据醴泉居每月酒糟总产量,按各户养殖规模和历史合作情况,预先分配每月供应量。
* **优先权:** 长期稳定合作者(如孙伯、王老西)享有优先供应权和相对稳定的配额。
* **质量反馈:** 各户需定期反馈饵料使用效果及鱼/猪生长情况,若发现因酒糟导致异常,需及时通报。
* **价格调整:** 价格相对稳定,但会根据市场豆粕等主饵价格波动进行微调。
* **违约罚则:** 明确无故拖欠货款或诋毁酒糟品质的罚则。
条款清晰,兼顾了各方利益。沈砚逐一解释,态度公允,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孙伯、王老西等老主顾欣然接受,新来的养鱼户见规矩明白,也有机会,也纷纷签字画押。一场潜在的争夺,在沈砚的斡旋下化于无形。
就在夫妻俩为酒糟的“出路”和“玉露凝”的供不应求忙碌时,一个更大的机遇悄然降临。赵明远兴冲冲地带来一个消息:州府布政使李大人(即节度使府总管)为庆贺夫人寿辰,将于下月在府中设宴,广邀宾朋。负责采买的管事正在寻找一种“既清雅别致、又足以彰显身份”的新酒,作为宴席主饮和宾客回礼。
“李大人府上的宴会?”林溪的心跳加速了,这可是比王大人订单更重要的舞台!若能抓住机会,“沈林春酿”将真正跻身州府顶级名品之列。
“赵兄,此事当真?”沈砚也意识到其重要性,神色凝重。
“千真万确!”赵明远肯定道,“我与那管事有些交情,他知你家‘玉露凝’风头正劲,特意透了口风。不过,”他话锋一转,“盯着这机会的,可不止你们一家。城东‘醉仙楼’自酿的‘琼浆露’,还有从江南重金购来的‘女儿红’,都是劲敌。且管事要求极高,不仅要酒好,更要…别出心裁。”
“别出心裁…”林溪沉吟着,目光落在蒸馏器上,又扫过墙角新制的几小坛试验品——那是她用不同花果与“梨白春”基酒尝试复蒸的“加香玉露”,其中一款加入了初开的金桂,香气格外幽远。
“我有主意了!”林溪眼中闪过决断的光,“就用特制的‘玉露凝’!但要让它…独一无二!”
接下来的日子,醴泉居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备战状态。
1. **基酒升级:** 林溪精选最顶级的“梨白春”作为基酒,蒸馏时火候控制更加精细,只取最精华的“酒心”部分。
2. **金桂凝香:** 她选用含苞待放的金桂,在蒸馏的最后阶段,将鲜花悬置于蒸馏器上方的蒸汽通路中,让炽热的酒气穿透花瓣,淬取其最纯净馥郁的香气融入酒中。这是她反复试验才找到的最佳时机和方法。
3. **包装极致:** 沈砚倾尽全力。他亲自设计了一种小巧玲珑的白玉瓷瓶(形似含苞桂花),委托州府最好的窑口烧制。瓶身不施繁复彩绘,只以沈砚手书的瘦金体阴刻“天香凝露”西字,清雅至极。配套的礼盒内衬锦缎,并附有沈砚亲笔撰写的短笺,简述此酒采“秋露之精,金桂之魄”的匠心。每一份都堪称艺术品。
4. **品鉴筹备:** 林溪反复调整“天香凝露”的最终口感,确保其清冽醇厚之余,桂花香幽远含蓄,如空谷幽兰,绝非市面香露酒的甜腻。沈砚则精心准备了品鉴词,着重阐述其工艺之独特、意境之高雅。
布政使府管事品鉴的日子到了。沈砚带着两小坛精装的“天香凝露”,在赵明远的陪同下,来到了府邸侧厅。厅内己有数家酒商代表等候,呈上的酒品无不包装华丽,香气扑鼻。
轮到沈砚时,他并未急于开坛,而是先奉上那素雅精致的礼盒,并简要介绍了“玉露凝”的蒸馏工艺之难与“天香凝露”取香之巧。当那小巧的白玉瓷瓶被取出,其温润的质地、简洁的刻字流露出的书卷气,首先就让见惯奢华的管事眼前一亮。
酒液斟入特制的琉璃杯中,色泽纯净如水。管事举杯轻嗅,一股极其清雅、若有若无的桂花冷香钻入鼻端,令人精神一振。浅尝一口,那强烈的醇厚感瞬间包裹味蕾,随即化为绵长的甘润,而那缕幽桂之香始终萦绕其间,如影随形,与酒体完美融合,毫无喧宾夺主之感。
管事闭目良久,缓缓睁开眼,眼中精光闪烁:“好一个‘天香凝露’!清冽不失醇厚,花香融于酒魂,不媚俗,有风骨!这包装…更是雅致脱俗,深合夫人心意!”他当场拍板,寿宴主饮及重要宾客的回礼,就用这“天香凝露”!首批订单数量惊人。
消息传回醴泉居,林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沈砚紧紧握住她的手,两人眼中都闪烁着泪光与狂喜。这不仅仅是一笔大订单,更是“沈林春酿”品牌登堂入室的里程碑!
当晚,醴泉居破例开了坛“梨白春”庆祝。灯火通明的小院里,林溪、沈砚、赵明远以及作坊里的伙计们围坐一桌,气氛热烈。沈砚举杯,目光扫过众人,最后深深落在林溪身上。
“诸位,”他声音清朗,带着由衷的喜悦和一种沉淀下来的力量,“今日‘天香凝露’得入布政使府,非我沈砚一人之功,亦非溪娘一人之能。是作坊里每一滴汗水,是铺子前每一份诚信,是大家伙同心同德,更是溪娘这双巧手和一颗不懈追求的匠心!”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从前我只知书中自有青云路,如今方悟,脚下这片土地,手中这杯佳酿,只要用心耕耘,亦能成就一番济世惠民的实在事业!这杯,敬溪娘的匠心,敬大家的辛劳,敬我们共同的‘沈林春酿’!”
“敬东家!敬沈林春酿!”伙计们齐声应和,声音充满了自豪与干劲。
林溪看着沈砚在灯火下意气风发、目光坚定的模样,听着他那番掷地有声、彻底与科举功名“解绑”的宣言,心中涌动着无与伦比的暖流与骄傲。她的夫君,终于在这氤氲的酒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更广阔的人生价值。
夜风带着初夏的暖意和浓郁的酒香,吹拂着甜水巷。醴泉居的灯火,比以往任何一晚都更明亮,更温暖,照亮着这对年轻夫妻携手开拓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