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硕果累累,是一点也没说错的。
宝宁也开始真正地忙碌了起来。
为啥呢?因为答应了母亲要帮忙照看妹妹,让母亲不分心地去地里田里干活。
好在八月份不算是农忙季节,偶尔还可以在家里歇一天两天再继续干农活。
八月份一到,每隔两天等母亲中午在家的时候,就自己往山里爬。
因为母亲告诉过他,八月份不但有八月瓜、野葡萄,还有野生猕猴桃。
尤其是八月瓜,一旦熟了,管不了一天的,如果不及时去摘,肯定会被野生物吃掉的。
八月瓜是母亲以前摘过回来给他吃的,完全可以封神的水果。
它外形酷似香蕉或茄子,两端钝圆,顶部常带凸头,成熟时自然开裂,果肉白如凝脂,带有奶香与山野气息,吃起来是其他水果比不上的自然清甜,果肉细腻柔软,让人吃一回就忘不了。
上山到处看的时候那是一点也不嫌弃累,感觉一切都值得。
再说上山也不单是看成熟了没有,还要踩点,看哪里有野猕猴桃,哪里有野葡萄,哪里有八月瓜。
毕竟目的地知道了,基本还是可以比别人快一步去抢摘。
山里的嘛,自然是谁先摘到就是谁的了,不像自家山里的树木属于财产,值钱,别人是不能随便造的。
谁敢不要脸上手了,完全可以告官的。
但那些野果基本就跟草一样,不能换钱,所以大家都不在乎野果谁摘了谁去吃了。
刚开始那几天,还差点急哭宝宁了。
因为记忆中只吃过妈妈带回来的野果,但是不知道它的藤长什么呀?
这样瞎摸,啥时候才能把附近山头的点都踩好呀。
就有了死乞白赖地缠着母亲带他进山一次,把野葡萄、猕猴桃、八月瓜的藤藤都认一遍。
翠兰起初知道宝宁贪心地要把附近山头都翻一遍记住地方,简首是觉得自己儿子想吃果子想疯了吧。
哪里有那么好的记性,那么明亮的眼睛,可以认出果子和藤一样绿的东西呢?
山上到处都是树挡住了,基本只能走一点看一点,那现实吗?不得累死呀。
所以是不愿意陪儿子上山浪费时间的,乖乖等果子熟了,上山去找一些吃就行了,还想吃饱呀。
宝宁:对,我就是想吃饱的,家里的饭都要掺玉米面或者红薯土豆,哎,真的不好吃呀,尤其是玉米面,剌嗓子。
那时候是用石磨磨的玉米,搞不了很细的,那时候都忙于生计,也不会磨第二次,磨到细腻,是能煮熟吃就可以了。
翠兰带宝宁去认了藤子后,当时就像个猴子回到花果山一样,嘿嘿哈哈就跑去踩点了。
兜里装着翠兰带他认的三种藤,看到相似的就拿来一对一对比,看自己找对了没有。
找错的时候就重新再细细地观察对的长什么样,错的到底是哪里相似,有其他什么区分特点。
走了两个小时,错错对对,终于多方面了解好了。
宝宁豪气地把兜里的样品一丢,我不需要了。
然后从山上到山底下,隔一段距离就找一颗高一点的树爬上去看附近十米的范围之内有没有目标,最后就是搜完一座山也没用很久呢。
等到八月瓜成熟的时候,宝宁不但带着周扬上山吃饱了,还每天给母亲和妹妹带一些。
回到家还细心地拿调羹喂妹妹吃果肉,把那些籽一点一点去掉,让妹妹咿咿呀呀地粘着他好半天。
宝宁每天都带回来,一是家里就母亲和妹妹,脑子里时常会想起父亲出去打工的时候让他保护自己母亲和妹妹,再有就是母亲不高兴,不会让他出去满山跑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万一母亲不高兴,以后都不给自己有零花钱就完了。
他打听过,村里就没有小孩子兜里有零花钱,所以小小一个娃也懂得珍惜这个机会。
要说震撼得还得是周扬,他居然发现宝宁每次带他去找八月瓜,找葡萄,找猕猴桃,都是认路的,就算跑空一个地方,马上有另外一个毕较近的目标。
别人吃野果是解馋,他们吃野果是吃到饱,发现这惊人的事后,周扬心服口服地改口就宝宁宝哥。
叫得那个甜呀,每回叫都带笑脸的,不知道还以为两个娃是亲兄弟呢。
翠兰也是越来越喜欢儿子了,每回要出去摘野果都会经过她同意再去,然后回来也会给她和妹妹带野果。
看他好几回都带不少回来,还内心自我感动了,以为儿子自己不舍得吃给她留的。
次数多了还说让他自己也多吃点,不用都留给她的。
然后宝宁就一脸懵的地:“我吃饱了才回来的,没有都给你的。”
听了回答翠兰差点想揍他一顿,后来想想是亲生的,就假装拍了一下。
然后问怎么会那么多野果,他就觉得母亲明知故问地。
“我之前不是跟你说过去找藤藤记地方的吗,所以我每天都去好几个地方摘的,不然没有那么多呢。”宝宁一脸平常地跟母亲解释。
翠兰惊讶地张大嘴巴,动作都暂停了几十秒。
想:这娃是猴子吗,咋进山那么厉害的?我都记不住哪里有,平常不摘果的时候都看到过好几个地方有的呀,但老是关键时刻就忘了。
想想还不如一个小孩,算了算了,我还是走开吧,不想跟这娃一起聊天。
自那以后,翠兰对于儿子进山里玩更是不反对了,毕竟自己儿子还是有点用的。
那个年代有钱都基本买不到什么水果,儿子还能拿一堆回来给自己吃,很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