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日,天气十分炎热。宝玉在王夫人处,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宝玉和金钏儿调笑,先拿香雪润津丹逗她,又说要向太太讨了她去。金钏儿半推半就,还和宝玉打趣说等太太醒了再讨。
不想王夫人其实没睡着,听了这些话,翻身起来就给了金钏儿一个嘴巴,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还说要打发她出去。金钏儿委屈地哭着求情,说自己再不敢了。可王夫人哪里肯听,立刻叫了金钏儿的母亲来领了回去。
这边宝玉见惹出了事,慌慌张张地便往外跑。刚到穿堂,只见一个女孩儿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上抠土。宝玉站在一边,看那女孩儿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一时痴了,站在那里只管发起呆来。
正发呆时,忽然下起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孩儿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想着这女孩儿一定被淋坏了,忙喊:“不用写了,你看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儿倒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宝玉心里还想着自己也该避雨去,却把那女孩儿提醒了。那女孩儿道了谢,跑向梨香院去了。
宝玉这才觉得浑身冰凉,这才跑回怡红院去。到了院门口,因为里面的丫头们在戏耍,没听见叫门声,宝玉便使起性子来,一脚踢在开门的袭人肋上。袭人“哎哟”了一声,宝玉还骂道:“下流东西们,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儿了。”等开了门,袭人忍着疼,一边抱怨,一边和宝玉进了屋。
晚上,薛蟠摆酒唱戏,请了宝玉、冯紫英、云儿等。酒席上,大家喝酒行令,热闹非常。冯紫英讲了些外面的奇闻趣事,云儿也唱了曲儿。宝玉、薛蟠等人还各说了些酒令,大家欢声笑语,首闹到二更天,这才各自散去。
林府书房内,林如海执笔的手突然顿住,墨汁在奏折上晕开一团乌云。
“老爷,苏先生到了。”管家通报声打断思绪。
青衫男子躬身行礼,腰间银针囊与短剑鞘碰撞轻响:“大人吩咐的安神香己调制妥当。”
此人正是江湖奇人苏聪童,通晓岐黄之术与黑龙十八手,如今是林府首席门客。
后花园凉亭里,贾敏正为黛玉整理衣裙。小姑娘蹙眉轻扯束胸绸带:“母亲,这带子勒得喘不过气。”
一旁习武的苏聪童驻足凝眸:“夫人,小姐骨骼正在生长,如此束缚恐损心肺。”他忽然从药箱取出一卷西域棉布图样,“昔年在波斯见过此物,女子贴身穿戴,既护体又自在。”
当夜烛火摇曳,贾敏展开棉布图样陷入沉思。而今林如海官场转圜有余裕,她为何不能闯番天地?指尖划过《大观园营造则例》空白页,忽然落笔:“取名为‘云肤裆’与‘玲珑心衣’如何?”
苏聪童的医武双修背景成为关键助力: 以艾草熏蒸棉布提升透气性,独创三十六穴支撑结构缓解肩背压力; 借鉴绑腿技法设计可调节肩带,大幅提升手臂活动范围;用刺绣暗纹标记尺寸,外人看来只是缠枝莲纹样。
黛玉带着京都女子学院的同窗们加入设计。十二位官家小姐以“金陵十二钗”自居,躲在林府绣楼日夜赶工:
“此处加朵木兰花可好?《离骚》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史家小姐提议;
“肩带用盘金绣!我见西域商人穿过这般结实的带子。”王家女郎翻出舶来品样本。
数日后,京都女装铺面悄然挂出鎏金牌匾——“惊鸿霓裳”。橱窗内人台身着素锦心衣,外罩薄纱大袖衫,朦胧美感引得贵妇驻足。贾敏亲撰告白书: “女子当如云舒展,而非金缕缠身。此衣取自《汉书》‘心衣’古制改良,令呼吸与山河同频。”
然而争议却比订单来得更快,礼部侍郎夫人当街撕毁传单:“伤风败俗!岂可令妇人肢体现于光天化日?”
贾府王夫人闻讯冷笑:“我那金尊玉贵的小姑子,竟沦落成商贾之流!”
转机发生在踏青日。长公主车驾避雨至铺前,忽见苏聪童飞身接住惊马,怀中跌出绣帕露出云纹心衣边角。长公主眸色骤亮:“此物……可能解本宫骑马时肋下淤痕?”
七日后凤藻宫夜宴,十二位少女身着渐变霞色心衣,外披素纱登台献舞。当她们完成高难度的“飞天旋”动作时,满座哗然——以往需束胸的舞姬完成此式常晕厥,此刻姑娘们却呼吸平稳。
“此物所用天竺棉布浸过艾草汁,娘娘夜间穿戴可安眠。”贾敏跪献锦盒。
皇后抚过内衣边缘的忍冬纹,忽道:“前日圣上还说奏折堆得肩背酸痛...”
苏聪童立即奉上特制男款:“参照军中护心甲改制,以七层丝棉替代铁片。”
当夜皇帝试穿后朱批:“着内务府采买三百件,特许缀五爪团龙纹。”
秋雨再临扬州时,除了京城的“京都女装”总店,“都市女装”己在扬州开三家分店。黛玉在账本勾画新计划:“苏州设工坊专供棉布,利润三成拨给女子学院。”曾经的设计室如今挂满姑娘们的手稿——从改良骑射服到孕中托腹带,俨然成为女性生活研究所。
林如海望着自己的妻女,对苏聪童举杯:“先生当日献图时,可曾料到掀起衣冠革命?”
青衫男子望向窗外烟雨,说道:“大人可知?波斯人称内衣为‘第二层皮肤’。属下不过借夫人之手,替天下女子要回自由呼吸的权力。”
夜晚书房内,贾敏正在手书:“一缕丝,千钧力。敢教霓裳换天光。”
正所谓:“
去岁繁尘随梦杳, 旧规陈制付烟飘。
迎光焕彩华裳耀, 新象呈辉绮袂娇。
女影娉婷彰雅韵, 装容曼妙领风潮。
改弦易辙开佳境, 革故鼎新谱丽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