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阳光像融化的黄油般稠密。江月霖站在天文台锈蚀的铁梯上,汗珠顺着锁骨滑进衣领。林墨东在她上方两阶的位置,白衬衫后背湿透了一片,后颈的植入物在强光下泛着珍珠母的光泽。
"周教授给的权限只到下午三点。"他晃了晃那把月亮形状的钥匙,金属在空气中划出细小的嗡鸣。
推开顶楼检修门的瞬间,十二年前的气息扑面而来——灰尘、松木防蛀剂,以及某种类似陨石粉末的金属味。圆形观测室里,那台曾出现在家庭录像中的老式望远镜静静矗立,镜筒上贴满己经褪色的星座贴纸。
煤球从江月霖背包里探出头,突然挣脱束缚跳向控制台。它的肉垫精准踩中某个隐蔽按钮,观测室地板缓缓移开,露出向下的螺旋楼梯。
"不是设备层..."林墨东的眼镜链缠上了江月霖的发梢,"是父母私自改建的密室。"
地下室的空气像被时间凝滞。墙上挂着的1999年日历停在8月5日,咖啡杯里甚至还有未喝完的速溶咖啡结块。
角落的保险柜需要两把钥匙同时转动——月亮钥匙由江月霖插入锁孔时,她注意到锁眼周围刻着微小的字:【当北斗拥抱月亮】。林墨东的北斗钥匙则对应着:【当月光照亮星尘】。
金属门弹开的瞬间,某种类似老式显影液的苦杏仁味弥漫开来。柜内分层摆放着:
- 顶层:十二卷标注着星尘猫编号的微型胶片
- 中层:贴着"γ波段实验数据"的硬盘组
- 底层:星空蓝的绒布盒,放着一对陨石婚戒
江月霖拿起戒指时,地下室突然响起机械运转声。天花板投影出旋转的星图,父母的全息影像站在光晕中,穿着他们最后那天的衣服。
"亲爱的星际旅行者们,"江晚星的声音带着轻微电流杂音,"如果看到这个,说明你们己经集齐了所有拼图——"
林墨东突然打断幻象:"等等,硬盘组少了一块。"
他指向中层空缺的位置,那里留着张便签纸:【最后一组数据在星星最亮的地方·2003.8.4】
回到烘焙坊己是日暮。十二只星尘猫在阁楼地板上围成标准圆形,每只面前摆着不同颜色的食盆——正是全息影像里看到的配置。
"不是食盆..."江月霖突然翻开《猫咪食谱》被撕掉的那页,"是密码转换器!"
残页上画着十二星座与化学元素的对应表:
白羊座=锂 / 金牛座=铍 / 双子座=硼 ...
煤球的食盆(射手座)对应着硅,银河(水瓶座)则对应氯。
林墨东正在用陨石戒指测试投影仪,闻言突然抬头:"γ波段数据被转化成了元素序列!"
他的虹膜在暮色中扩张成完整的星爆状,指尖在平板电脑上飞速计算:"如果每只猫代表一个元素,那么缺失的硬盘..."
银河突然跳上书架,撞倒一本《天体化学》。书页摊开在"星际分子云"章节,插图正是他们在青海见过的冰封胚胎。
凌晨两点,烘焙坊的操作台变成了临时实验室。
十二只猫的项圈芯片被连接到林墨东改装的接收器上,每块芯片释放出的数据流对应着不同的元素光谱。当江月霖按照食谱残页的顺序排列时,电脑屏幕上的分子模型逐渐成形——
"不是化合物..."她碰倒了咖啡杯,液体在台面上漫延成奇特的图案,"是DNA!二十西对染色体的三维模型!"
林墨东的植入物与投影仪产生共振,将数据流具象化成旋转的双螺旋结构。某个碱基对的位置不断闪烁红光,放大后显示出一组坐标:
【北纬36.8° 东经101.2° 海拔3810米】
"青海观测站?"江月霖刚开口,煤球突然扑向屏幕,猫爪正好按住那个闪烁的红点——坐标瞬间更新成【距离381公里 方位角72.8°】。
林墨东的眼镜滑到鼻尖:"不是地理坐标...是相对我们现在位置的矢量指向!"
他转动平板电脑,红色光点始终固执地指向阁楼天窗外的某个方位。两人同时抬头——透过玻璃,夏季大三角的天琴座α星(织女星)正熠熠生辉。
周二清晨五点,天光未亮。
江月霖裹着毛毯坐在屋顶,看着林墨东用自制六分仪测量织女星高度角。他的白衬衫被晨露打湿,后颈植入物随着天体运动规律明灭,像颗被人为驯服的恒星。
"381公里外..."他调整着目镜焦距,"正好是——"
"我老家!"江月霖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小时候住的天文台家属院!"
煤球叼来那本《星星指南》,书页自动翻到折角处。泛黄的纸条夹在其中:【最后的数据藏在星星最初升起的地方】。
林墨东的睫毛上凝着露水,在晨光中像缀满碎钻。他缓慢地眨了下眼,虹膜星纹与渐渐隐去的织女星同步闪烁:"周末的火车票?"
江月霖将陨石戒指举向渐亮的天际,金属在曦光中泛出流动的彩晕:"带上所有星尘猫。"
楼下传来烤箱定时器的叮响,第一炉杏仁酥的香气飘散在晨风里。十二只猫不知何时都上了屋顶,尾巴尖在朦胧光线中连成残缺的星环,等待着被完整拼合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