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十年代:我在农村当首富

第50章 第一件衣服与第一块地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八十年代:我在农村当首富
作者:
法猪猪
本章字数:
2874
更新时间:
2025-07-08

草上飞小镇清晨的雾像是人心搅拌出的白汤,漂浮在每一寸瓦砖之间。

林小满站在游客中心的二楼阳台,看着广场上搭起的红棚子,淡红的横幅上写着:“非虚构档案室开馆暨二期文旅地块估价启动仪式”。

红布还没掀,张嫂就抱着那件蓝补丁棉袄站在台前,鞋是新刷的,眼神却是老旧的。

“这件得挂最中间。”张嫂朝志愿者招手。

“您这袄……”小姑娘犹豫了一下,“太旧了点。”

“旧?你回头问问小满,是不是我这件给她扛过一整年账本。”

小姑娘尴尬地笑笑,把棉袄接了过去。

十点整,县里来了人,文旅局长、财政办主任、还有两家受邀地产评估公司代表,西装笔挺、笑容光滑,话语里每句都是“推动”“赋能”“释放潜力”。

主持人念完欢迎词,沈则行走上台,手里拿着厚厚一沓评估资料,语气温吞却不失礼貌:“本轮估价基于文化附加值测算,非虚构档案室的建成,将提升地块文化权重与品牌号召力。我们预计二期客流将同比增长三倍,地价可在此基础上增加32.6%的预期估值。”

林小满没动,只是朝身后的工作人员点点头。

大屏幕上切出一段视频,是那件蓝棉袄的特写,随后是张嫂年轻时抱着算盘、蹲在炕边记账的画面。再然后,是小满十岁时裹着这件棉袄,在冬日里喊冷却死咬着牙帮她爷爷排单记账的老录像。

没人说话,沈则行也没打断。

视频播完,林小满才开口。

“这件衣服,算不算文化?”

她看向坐在评估席的专家:“我想知道,是谁写的报告里那段‘该衣物展现出民俗肌理但陈列价值不足,建议作为情绪点缀物品使用’?”

一个戴金边眼镜的年轻人举了手:“我。”

“那你知不知道,这件衣服当年换了一斤盐和两根小葱?”林小满慢慢走到他面前,“你知道什么叫点缀吗?”

专家脸红。

“我不是反对文化定价。”她转身看向台下,“我是反对虚价。把祖辈用过的东西拿来当包装,把我们走过的岁月当调料,那不是文化,那是营销。”

沈则行咳了一声:“小满,我们评估公司有专业模型。”

“模型里有没有‘张嫂今年风湿反复三次仍坚持带徒’这个变量?有没有‘丫蛋在体验馆连续讲了十天真人故事但声音哑了’的折旧率?”她首视着他,“没有的话,那模型再漂亮,也不及算盘拨一下准。”

魏副县长缓缓站起来,笑着打圆场:“林总关心基层文化传承之情可敬。但政府也有整体推进的任务……”

“那我也提个建议。”林小满掏出随身的小账本,在大屏幕上写下三行字:

原始成本:每亩地开发投入 6800元;

合理溢价:文化传承+景观成本最多涨幅16%;

超出部分:建议由开发方以文化补贴形式回流至本地文创团体。

她合上笔:“我出的是账,不是气话。”

段霁终于开口:“你这是在扼住所有项目盈利空间。”

林小满转向她,语气温和:“段总,你的项目是做空间,而我是做人心。人心要是觉得贵,那它就不会再回来了。”

空气安静得像算盘被敲断了弦。

魏副县长最终表态:“评估报告退回重新核定,林总的意见将列为参考。”

会后人潮散去。

张嫂拎着那件蓝袄走过来,小声说:“你也别太刚,那沈先生挺讲理的。”

“我不是刚。我是怕咱这些旧东西被贴上价格,就再没人愿意相信它们的故事了。”

夜幕降临前,小镇灯盏依次点亮。

林小满一个人回到档案室,抱着那件蓝棉袄,坐在算盘后头,静静地把今日每一笔账重新拨了一遍。

她心里知道,这块地如果守得住,不只是算出来的,更是撑出来的。

她在账本末页写下:

“第一件衣服留下第一块地,算盘算得出价值,但算不出敬意。敬意要靠我们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