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夜短昼长!
刚刚寅时中,天空就泛起了鱼肚白,等到沈溪她们起床的时候,太阳更是早已高高的挂在天空,金色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新的一天到来。
依昨日所言,今日的早饭是豆浆配油条,昨晚睡觉前,沈溪就用水泡了黄豆。
今早一起来,她洗漱完,便开始准备炸油条的面粉。
面粉、酒酵、鸡蛋、盐和白糖,把这些全部倒入和面的盆里,然后加入适量的温水,把它们搅成面絮,里面没有干面粉的时候,加入一些化开的猪油,然后把它们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醒发。
趁着这空档的工夫,沈溪手脚麻利的开始做糕点。
等到第一批糕点上锅,他又开始指挥沈海他们推磨磨豆浆。
泡过水的黄豆和水按照一比三的比例倒进石磨上面加材料的小孔,随着石磨被转动,不一会儿,白色的汁水缓缓出现在下面石槽的凹槽里,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后拴着坡口流到干净的盆里。
大概两刻钟,所有的豆浆全部磨好,整整一大盆的豆浆出现在众人眼里。
拿一块干净的纱布,把豆浆液里面的豆渣过滤干净,接下来就只剩下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煮豆浆了。
不过这一步并不着急,这会儿的功夫,第一批的糕点已经好了,沈溪掀开锅盖,把里面的糕点拿出来,稍微的凉一下,给他们脱了模,又把第二批糕点发放进去。
另一边,用于制作油条的面团已经发酵得非常漂亮,满满当当地装满了整整一大盆,仿佛一座小山丘一般。
沈溪动作娴熟地走到另一口锅前,在里面加入适量的油。随着油温逐渐升高,她开始有条不紊地着手准备炸制油条这道美味佳肴。
首先,沈溪把面团从盆中取出放到案板上,伸出双手轻轻地按压着面团,将其按压成半只手掌宽度的长条形状。
接着,她拿起菜刀,精准而迅速地将这些长条切成约两指宽的均匀小长块。
完成切割后,沈溪拿起刷子,在每块小面团的上层均匀地刷上一层薄薄的油。随后,她又取来另一块相同大小的小面条,轻轻地覆盖在已刷油的那块上方,使其紧密贴合。紧接着,她拿起一根筷子,稳稳地放在两块面团的中间位置,并稍稍用力下压,瞬间就在油条坯子上留下了一道清晰可见的印痕。
此时,锅中的油已经烧热至恰到好处的温度。沈溪从容不迫地伸出双手,分别捏住油条坯子的上下两端。
微微用力,轻轻地将油条拉长到自已所期望的长度。伴随着轻微的“滋滋”声,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精心制作好的油条放入滚烫的油锅中。
刹那间,油条胚子像是气球一般快速膨胀起来,金黄色的油条在热油中翻滚跳跃,犹如一条条灵动的小鱼,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他的面变得金黄,同时整个厨房李都弥漫上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
油条表面炸制金黄,油条便是好了,沈溪用筷子把它们夹出来放到旁边铺着油纸的盆里,又继续准备下一波。
“好香,妹妹,这就是油条呀?”沈海闻着味进了厨房,看着盆里长长的,金黄金黄的东西,问道。
沈溪:“对,大哥,这就是油条,你尝尝。”
“好。”
沈海来厨房不是为了来看看的,那肯定是要提前品尝一番的。他快速的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然后目标明确的直奔盆里的油条,夹起一根,不等沈溪提醒他小心烫,便迫不及待的送进嘴里。
轻微的脆响声传进沈海的耳中,随着那味道在嘴里炸开,沈海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好吃,妹妹,好好吃。”
油炸的东西就没有不香的,听到沈海的话,沈溪继续开始制作下一锅。
沈海,似乎不愿意这样的美食只有自已可以享受到,他从碗柜里拿了两张被裁成小方块的油纸,一个里面包了一根油条,快速的朝沈江和夏平安的房间走去。
“二弟,平安,你们赶紧尝尝妹妹做的油条,很好吃。”
“谢谢大哥。”这会儿的沈江和夏平安两人刚好没有在抄书,而是在读书,听到沈海的话,看着他递过来的油条,两人接过,快速的咬了一口。
“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吃,没骗你们吧?”不等它们咽下去,沈海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嗯,好吃。”两人快速的咀嚼、咽下,给出一个超级大大大好评。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卯时中,所有的糕点出锅,油条也炸了满满两大盆,今日份的早饭只剩下煮豆浆这一步。
油锅里还有油,这会儿油温很高,不适合动。
沈溪把蒸糕点的那个锅清洗干净,然后把那一大盆的生豆浆倒进去。
沈海又来厨房了,看到沈溪要煮豆浆,他坐到了灶前,开始一边享受第二根油条,一边烧火。
火温越来越高,锅里的豆浆也开始冒起小泡,然后变成咕嘟咕嘟的大泡。
彻底沸腾后,油煮了半刻钟,这豆浆就差不多好了。
“大哥,可以了。”沈溪看向沈海说道。
闻言,沈海把灶火里还没有烧完的大木柴拿出来,减了火。
然后不用沈溪说,沈海就跑到了厨房门口,高声喊道:“阿爷,阿奶,爹,娘,二弟,平安,吃饭了。”
“来了。”
金黄酥脆的油条直接用盆端到了饭桌上,沈溪又给大家盛了豆浆。
“阿爷,阿奶,爹,娘,你们喜欢喝甜的,就把里面放点糖,不喜欢直接喝原味的也行。”
“好,辛苦溪宝了,这一日三餐的花样是越来越多了,我觉得咱们都可以去开一个小店铺了?”沈婆子说道。
开店铺?听着沈婆子的话,沈溪的眼睛一亮。或许等沈江和夏平安到县城去读书的时候,她可以在县城开一个小店铺。
早餐卖油条、豆浆、馄饨,还有各种包子,她会做的包子的馅料可比这些古代的人要多得多;午餐和晚餐她可以卖面条,二十一世纪的那种手工拉面,在这里也是没有的。
至于为什么不在镇上,当然是镇上就那么大,人就那么多,现在市场差不多已经饱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