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天色刚刚暗下来,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大明舅匆匆来到祥子家里,还没进门,声音就先传了进来:“祥子,快和你妈到我家吃饭去!”
祥子听到声音,从屋里走出来,惊讶地看着大明舅,说道:“大明舅,这是咋啦?咋突然叫我们去吃饭?”
大明舅爽朗地笑起来,“家里杀了老母鸡,特地叫你们过去尝尝。”
祥子皱了皱眉,说道:“大明舅,干嘛把下蛋老母鸡杀了啊,你养着它下几个蛋卖钱不好吗?”
大明舅嘿嘿嘿地笑道:“这母鸡老了就不下蛋了,光吃饭不下蛋还不如杀了。再说我们跟着你编竹编不就有钱了吗?”
祥子一听,心里顿时感到压力山大。他深知大明舅这是为了感激他认真教俩舅舅新的竹编手艺。在农村,人们的情感表达总是这样直接而真挚,你真心为别人好,别人也定会用真心对你好。
祥子推辞道:“大明舅,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咱没必要这么隆重。”
大明舅可不管祥子的推辞,上前拉住祥子的胳膊,说道:“祥子,你要是不去,就是看不起你大明舅。”
祥子拗不过大明舅,只好无奈地看向妈妈。妈妈本来也做好了饭菜,此时也是一脸无奈,但又不好驳了大明舅的面子,只好说道:“那就去吧,别辜负了你大明舅的一片心意。”
就这样,祥子和妈妈被大明舅硬是拉到了他家里。一进院子,就闻到了浓郁的饭菜香。
走进屋里,祥子直接被大明舅按在了上席。祥子一看,阿发舅也在,他赶忙站起来,说道:“这可使不得,这是本家人坐的地方,我一个外人坐了那叫喧宾夺主。”
这时,大明舅妈端着菜出来,说道:“祥子,也许你不知道,农村里教别人手艺那是天高海深的恩情,那就是他们的师傅。师傅做上头有什么不合适的?”
祥子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舅妈,话虽这么说,但这规矩咱不能乱。”
大明舅说道:“祥子,你就别推辞了,今天你就得坐这儿。在咱农村,师傅就是最尊贵的客人,这是咱们的传统。”
阿发舅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祥子,你就听大明舅的。”
祥子见实在推脱不过,只好坐下。但心里却满是感动,他知道这是农村人最朴实、最真挚的敬意。
不一会儿,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除了那道香喷喷的炖母鸡,还有自家种的蔬菜、腌制的咸菜,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大明舅拿起酒壶,给祥子倒了一杯酒,说道:“祥子,来,咱先干一杯。”
祥子连忙端起酒杯,说道:“大明舅,谢谢你们的款待。”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气氛十分融洽。
大明舅感慨地说:“祥子啊,以前我们就知道用老法子编东西,也没想过要变变。要不是你教我们新的竹编手艺,我们还不知道要守着那老一套过多久呢。”
阿发舅也点头说道:“就是就是,现在学会了新花样,编出来的东西好看又好卖,这都是你的功劳。”
祥子笑着说:“舅舅们,咱们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就见外了。只要大家的日子能越过越好,我就高兴。”
大明舅妈在一旁插话道:“祥子这孩子,从小就懂事。现在长大了,还有这么好的手艺,还愿意教给我们,真是难得。”
妈妈听了,脸上满是骄傲,说道:“这孩子,就是心地善良,看到舅舅们有困难,哪能不帮忙。”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语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期待和对彼此的关心。
在农村,这种人情往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一家有难,八方支援;一家有喜,全村同庆。人们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编织着生活的美好画卷。
吃完饭,祥子和妈妈起身告辞。大明舅和舅妈连忙把他们送到门口,还塞给他们一些自家种的蔬菜和水果。
祥子推辞道:“大明舅,你们留着自已吃吧。”
大明舅说道:“拿着拿着,这都是自家种的,没打农药,新鲜着呢。”
妈妈说道:“那谢谢你们了,有空来家里坐。”
在回家的路上,祥子心里暖暖的。他知道,在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如此深厚,如此纯粹。这种温暖的人情风俗,是农村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回到家里,祥子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的一幕幕,久久不能入睡。他想起小时候,村里的人们也是这样相互照顾,相互支持。谁家盖房子,大家一起帮忙;谁家收庄稼,邻里都来搭把手。在农村,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算计,有的只是那份最简单、最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