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活着

第七十八 章 邮政公司出车了

加入书架
书名:
努力的活着
作者:
半夜鸡叫叫半夜
本章字数:
5026
更新时间:
2024-12-23

两天后,祥子竹编作坊直播间刚开机直播不久,一位在广西旅游景区开店的老板下了一单两百多件竹编产品的订单,这把身着哈尼族服装用画眉鸟唱歌般声音播音的阿梅激动得变了调,变成被老鹰追着的小鸡尖锐而急促。

乡经济振兴办公室的罗主任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出门直奔邮政公司。

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这次邮政公司能够像上次唐经理承诺的那样,顺利地安排货车去祥子竹编作坊取货发货。

罗主任一路脚步匆匆,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竹编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他深知,每一个订单都可能是乡村经济振兴的一个新契机。

而王村主任此时却不紧不慢,坐在村公所里喝着茶,哼着小曲,他要等着罗主任和邮政公司那边的结果。

就在这时,王村主任接到了小罗组长打来的电话:“村主任,前天您在拉竹编去乡邮政公司的路上被牛打架堵在路上,我买了十多封炮仗,敲烂了十多个盆的才把牛赶跑了,这钱怎么办?”

“你先过来村公所,刚好祥子竹编作坊有一批订单,带你去参观学习一下。”挂了电话,小罗组长骑上车来到村公所。

当罗主任来到邮政公司时,唐经理正在办公室忙碌着。罗主任顾不上寒暄,直接说明了来意。

“唐经理,祥子竹编作坊又接到了一个两百多件竹编产品的订单,上次您说可以尝试直接去作坊取货发货,现在这个订单急需处理。”罗主任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唐经理听了,微微皱起眉头,思考了片刻。他知道,这是对他们上次承诺的一次考验。邮政公司与祥子竹编作坊的合作,其实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对于邮政公司来说,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不仅能够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还能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来源。

而对于祥子竹编作坊而言,有了邮政公司的专业物流支持,能够更加高效地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中,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市场份额。

“好,我马上安排货车和发货人员,直接开车到龙潭村祥子竹编作坊填单发货。”唐经理果断地说道。

很快,一辆绿色邮政货车缓缓驶出邮政公司大门,罗主任也开着车跟在后面,阳光洒在车身上,反射出希望的光芒。

车厢内,发货人员们精神,他们仔细地检查着包装材料和填单工具,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货车在乡间小路上飞驰,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仿佛在诉说着乡村的故事。

当货车抵达祥子竹编作坊时,祥子和阿梅,大明舅阿发舅表哥表嫂早已把订单里的竹编拿到钢架棚房了。

阳光洒在竹编作坊的招牌上,反射出温暖的光芒。货车停稳后,发货人员们纷纷跳下车,热情地与祥子和阿梅打招呼。

“祥子师傅,我们来取货啦!”发货员小李笑着说道。

祥子连忙迎上前,脸上洋溢着喜悦。“辛苦你们了,这么快就来了。”

发货人员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们首先开始仔细检查竹编产品的质量。每一个竹篮、每一个竹筐都被他们轻轻拿起,

仔细观察编织的纹路是否整齐,竹条是否光滑无瑕疵。他们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在鉴赏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

“这个竹篮编得真精致,祥子师傅,你们的手艺太棒了。”发货员小王一边检查着一个竹篮,一边赞叹道。

祥子听了,心中充满了自豪,他感激地说道:“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也多亏了你们邮政公司的支持,我们的竹编才能这么快送到客户手中。”

检查完质量后,发货人员们开始填写发货单。在填写的过程中,他们不时与祥子交流,确认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祥子也积极配合,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货物能够准确无误地送达目的地。

接下来是包装环节。发货人员们小心翼翼地将竹编产品放入特制的包装箱内,并用柔软的填充物固定好,

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损。他们的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在呵护着一个个新生的生命。

“大家都小心点,这些竹编可都是祥子他们的心血。”发货员老张提醒着同事们。

大明舅阿发舅们纷纷过来帮忙,他们与发货人员们一起忙碌着,场面十分温馨。大家齐心协力,将两百多件竹编产品逐一包装好,填写发货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忙碌,但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知道,这些竹编产品将带着他们的希望和努力,走向全国各地,为乡村经济振兴贡献自已的力量。

祥子看着忙碌的发货人员们,心中充满了感动。他走到发货员身边,分别递上一瓶水,说道:“大家辛苦了,喝点水吧。”

他们接过水,感激地说道:“谢谢祥子师傅,你们的竹编真的很不错,我们也很荣幸能为你们服务。”

随着最后一个包装箱被封好,发货人员们与祥子和村民们告别,驾驶着货车驶向远方。车轮滚动,带着大家的希望和期待,奔赴广西旅游景区。

小罗组长、王村主任、罗主任看着货车离开,心中满是感慨。以往他总是亲自开车拉竹编去发货,如今有了邮政公司的支持,他再也不用如此辛苦了。

他的心开始活泛起来,想着其他村子也能像龙潭村一样发展经济。于是,王村主任叫小罗组长来到祥子竹编手工作坊参观学习。

罗主任对王村主任的做法非常支持,因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乡村经济振兴起来,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

三人在祥子竹编手工作坊看着,作坊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大明舅阿发舅和祥子专注地编织着竹编产品,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王村主任,小罗组长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希望。

“祥子,这竹编作坊订单越来越多了,着的竹编操作台不能再空着了,得再招一个师傅。”罗主任感说。

祥子笑着回应:“那个位子我早有人选了。”

“谁?”罗主任和王村主任齐声问。

“李发亮”他说我房子弄好了会来看看,一直没来。祥子说。

“恩,是个手艺非常好的老师傅”王村主任说。

小罗组长插不上话,只好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大明舅阿发舅编着,不时与大明舅交流几句。

“这竹编手艺真不错,要是其他村子也能发展起来,那可就太好了。”小罗组长说。

“这就是我叫你来这里的意思”王村主任说。

罗主任点点头:“我们就是要把这种成功的经验推广出去,让更多的村子受益。”

小罗组长在作坊里转着,详细了解了竹编的制作过程、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情况。王村主任和罗主任则思考着如何在自已的村子里开展类似的产业。

“我们回去后,可以组织有竹编基础的人来这里学习,看看能不能也发展竹编产业或者其他特色产业。”王村主任说道。

罗主任表示赞同:“对,我们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每个村子的发展道路。”

“罗主任,王村主任,罗组长,去我家吃碗酸菜汤泡饭吧”

“没腊肉吗?”

“有”

“好”……

祥子拉着十分不情愿的阿梅跟在后面让阿梅回家做饭。几人声音慢慢消失在手工作坊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