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他心烦的是,哑巴因被拘留一天失去了食堂大厨的位置,现在只好打扫清洁。
每当遇见哑巴,后者都假装看不见自已。
如果贾东旭仍在世,易中海大概也会置之不理;但既然他已经去世,现在帮助“傻柱”
就显得极为必要了,因为“傻柱”
是易中海未来唯一的依靠。
然而,“傻柱”
犯下的过错确实严重,即便如此,想让他重拾厨师职位也不容易。
“老易,你在思考什么呢?”
老伴儿一边把食物放在桌子上,一边见他的眼神有些呆滞,便好奇地询问道。
易中海叹了口气,“唉,还不是为了柱子的事情烦恼。
我想助他重回厨房岗位,却不知该怎样入手。”
“老太太不能提供一点帮助吗?”
妻子提出了建议。
“哎呀!”
易中海猛拍了一下大腿,“怎么我早没想到这一点呢?”
考虑到老太太年龄已高,轧钢厂方面总是对她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每当节假日,像杨厂长和厂务办公室的人总会上门送去礼品,若老太太出面找杨厂长,想必他会考虑给她这个面子的。
顾不上多吃饭,易中海即刻动身前往院子后方的老太太住处。
刚走至门前,似乎想起什么重要的事情,他又停步问道:“老太太那边的饭菜送去没?”
老伴摇了摇头,“还没送,正打算送去。”
“给我吧,让我亲自送到。”
老伴于是拿出一对混合面做的馍以及一碗菜交给了他。
易中海拿着餐食直奔后院而去。
房间里仅有耳聋老太太一人,在餐桌旁安 ** 着,两手紧握着拐杖头,眼睛微闭着。
门声响起,她张开了双眼。
看见带来饭食的是易中海,并露出其标志性的质朴笑容时,老太太问道:“中海,为何换你送饭?你的媳妇不在家吗?”
“是这样的,我有些事情想找您谈谈,所以顺手带来了这顿午餐。”
易中海将碗筷摆好,并给老太太添加了一双新筷子。
老人并没有立即进食,而是定睛望着他良久后才开口:“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吧。”
“老太太,想必您已经听闻柱子的事情了吧。
目前他在单位安排到食堂做清洁工作。”
易中海解释道。
提起傻柱,老太太的表情稍显放松。
她之前曾尝试让赵家领养自已的孙子却未成功,而最近又目睹了女警察与沈星之间的亲密互动,这一切都使她感到事情变得异常复杂和难以应对。
“您知道的,柱子是个勤快又温顺的孩子,做出来的饭菜也非常可口。”
提到此,老太太骄傲地点点头。
“确实是的。
我的孙子做得菜太好吃了,特别是有一次他还给我做了一锅炖鱼,至今记忆犹新。”
听后,易中海微微一笑:“明天我准备买一条新鲜的鱼,请柱子为您再次炖制一回如何?”
老太太露出满意的笑容,仅有的几颗牙齿显得尤为稀疏:“那就太好了。”
接过一个混合面做的馍,并把它分成两个部分递给老太太,同时送上一根筷子。
没有过多的话语,老太太轻巧地夹起一点食物,细嚼着半个馍。
之后,她慢慢地说:
“作为祖母来看待柱子,我也把他视如亲生。
我们这些当长辈的理应尽些义务,既然柱子初次犯错,可能也只是不小心所致。
经过这次教训,相信他不会再重复同样的错误。
不如您老人家帮忙说句话?”
老太太并未表现出任何迟疑,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行!即便这是我最后能够用上的面子,也要为这傻小子再多争取一把。”
易中海脸上挂着笑容从聋婆婆家走了出来,旋即迈步前往中院的傻柱家。
进门一看,屋里只有傻柱独自一人。
桌上简单摆放了一些咸菜和两个凉透的玉米面窝头。
当看到来人是易中海,傻柱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情绪变化,依然埋头对付自已的晚餐。
“柱子,晚上就吃这些?”
易中海轻声问道。
“还能咋样,我想换肉吃,但这事哪是我能说了算的!”
傻柱的回答带着一丝牢 * 。
易中海不介意他的态度,找了张凳子坐下,脸上依旧保持着微笑:“这几天干活怎么样了?”
听了这话,傻柱抬头看了他一眼,不屑地嗤笑一声。
“好得很,好得很!”
易中海在心底叹了口气,他知道傻柱为何心情不好。
毕竟那天的事,尽管他是村里最有威望的人物,但警察抓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既然你喜欢在食堂工作,那我不再去厂里为你讨情了吧!”
说着,易中海装作要离开的样子。
“哎!一大爷,您别走嘛,我只是开个玩笑!”
看到易中海要走,傻柱立刻站了起来,挡在门边,一脸歉意。
易中海笑了几声,随即顺着他的话重新坐下。
“那好,说正事,老太太要是去厂里帮你求个情怎么样?”
听到这里,傻柱眼睛一亮,急切地问:“这事儿真能办成?”
见此情景,易中海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烟塞进了嘴里。
傻柱忙拿起桌上的火柴为其点燃。
抽了一口烟后,易中海似乎颇为享受,慢慢道:“有八成的机会!老太太出马,厂领导多少得给些面子吧。”
此时,傻柱心里盘算着,若能重回食堂,至少可以带回多余的饭菜,说不定秦姐也会因此对他友好一点。
等易中海离开了傻柱家,来到了沈星所在的大杂院,正巧听到了院中某处传来的心动声。
“叮!激活事件:‘易中海帮助何雨柱解除困境’,获得白条词条【一目十行】。”
对于这条系统提示,沈星既惊喜又惊讶,这是他第一次从不涉及自已的事情中获益,这意味着他获得了新的词条获取途径。
“星星,快来洗洗准备睡觉啦!”
刘秀英手提一桶温水,自外屋走进来招呼道。
“好的,妈妈,明天能不能帮我买个牙刷呢?”
听到孩子的要求,刘秀英微微愣住。
院里的孩子们还没有刷牙的习惯,都是到十岁左右才有这个需求。
但是,作为母亲,刘秀英并没有拒绝他,“好的,妈妈明天一定给你买。
快过来,让妈妈先帮你洗脸。”
见状,沈星从床铺上溜下来,一边卷起袖子一边回应:“妈妈,让我自已来吧!”
第二日的天空有些阴沉,气温也随之下降,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第一场雪。
清早,刘秀英去临近的火柴厂领取了许多空火柴盒回家,平时无业的她,主要就是靠这份手工补贴家用。
收养沈星之前,赵国生每个月那三十多元的收入足以支持他们的日常生活,即使偶尔做做手工也并非每天都进行。
自从沈星加入家庭,她便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明年打算将儿子送入学校学习,平时还会给孩子添置衣物和水果等必需品。
赵国生的一人收入明显感到捉襟见肘了。
赵国生去上班后,刘秀英找来一把小椅子,安详地坐到厨房开始熟练地粘贴火柴盒,这一过程让人目不暇接,让沈星也看得眼花缭乱。
他凝视了十几分钟后,才逐渐理解了粘合火柴盒的技巧,随后他也拖过一把椅子,坐到了刘秀英的身旁。
“妈,我来帮您一起做!”
沈星提议。
刘秀英的笑意几乎从眼里流淌出来,连声答应,十分欣喜。
想到周围的邻居,他们养育小孩似乎每天都如同行走在战场,家里到处是小孩打闹过的痕迹,每次外出玩耍,不是把衣物弄破就是在身上增添了一些伤痕。
像她的邻居老张家,两个男孩张光辉和张光耀,他们每日叫嚷不停,被张海中的教训时经常哭天喊地的。
但是自从沈星来到了她家,一切都大不相同。
这孩子实在是太懂得事,吃饭、个人卫生、换衣等事情,从不需要她担心。
就连与人交谈时也是像个小大人一样。
沈星因为拥有着超凡的能力,能够从微小细节中发现并理解复杂事物,因此这样的手工活对他而言简直是小儿科。
才尝试粘没几盒就已经手法熟练无比,速度甚至还快过了刘秀英许多。
这让在一旁的刘秀英惊为天人。
毕竟即便是对她这样的熟手来说,如果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一天也仅能达到四五百个的速度。
但是按照现在沈星的速度来看,他一天完全可以超过千个的数量,而且他的每一步粘合都是那样精致而流畅,观赏他的操作真是一种视觉享受。
“星星,你之前有没有做过这种工作?”
刘秀英惊讶地问沈星。
“从未,今天是我第一次!”
沈星说着,手下丝毫没有放慢动作。
就在两人沉浸在手工劳动之时,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随着声音,只见邻居娄晓娥满脸笑容地推门而入。
“嫂子,您和星星正忙活着糊火柴盒呀?”
她进门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热情地问着。
“小娥呀,来来来,快坐!”
刘秀英忙不迭地说着,迅速为她挪出一块座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