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思量过后,认为必须当机立断解决这件事,至于孩子们的问题日后找个恰当时候再讲,绝对不能让那俩个精明的老家伙借此机会捞取好处。
贾张氏略感意外,她本以为易中海能助她索回那五元赔偿金,结果竟是这样
两人首先到街道办事处跑了一圈,接着又赶往供销合作社,好不容易处理完商品粮的问题。
等到派出所,管理户口登记的警察外出未归,赵国生只好抱着沈星在座椅上等候。
小沈星从赵国生的怀中挣扎了出来,四处张望,对于这个时代特有的警务室感到十分新鲜:白色的墙面、绿色的围边和长长的日光灯带——这些都极富时代特色。
赵国生也没有多管小家伙,在这等人也不会走失。
五岁的外表给了沈星自由,他开始在警局内随意穿梭。
见到他的人都不当回事,心想这小小的孩童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沿着走廊漫步着,沈星不知不觉间走进了一间公共办公室,十几位警察在内,有的喝茶、有的阅读报纸,还有一些正在谈论最近的案例。
门口附近的一位三十多岁女警,正在桌子前忙碌,看见沈星站在门口左顾右盼,心中不由得涌出几分怜爱之情。
“这是哪家的孩子啊?真是讨人喜欢!”
她说着走上前,一把将沈星抱住,在他脸上亲吻了一下。
这温柔的触感使沈星有些不适应,本能地抓住了她。
这女警名叫陆娟,今年31岁,已有两个小孩,面对沈星这不经意的“淘气”
行为只是笑了笑,当作孩子无心之失。
由于办公室里的其他人正好无事可做,听到陆娟的声音,纷纷聚过来一看。
在这个年代,每家每户都有不少孩子,并不太把小孩子放在心尖儿上宠着,特别是男孩子,常常从早上玩到晚上全身上下找不着干净的地方。
然而沈星不同,他的装扮整齐干净,肤色白皙,加上俊俏的小脸,惹得在场的人都连声称赞其可爱无比。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
陆娟平时两个儿子玩得就像小泥猴,从未遇过这般整洁的小孩子,更是舍不得放下他了。
“阿姨,我的名字叫沈星,你可以叫我星星。”
沈星用稚嫩的声音说道,模样老练而讨喜。
“你上学了吗?”
陆娟问起。
“我现在五岁,还没有开始上学。”
沈星巧妙地调整语调,仿佛在和这个年轻几岁的姐姐对话。
“没想到星星只有五岁呀?那你会不会背古诗呢?”
陆娟搂着沈星轻轻问道。
“会呀!”
沈星抬头用晶亮的眼眸看着她,样子让人忍不住想笑。
办公室内的笑声再次响起。
“那你给各位叔叔背首诗听吧。”
一位民警说道。
沈星抬头一看,竟是认识的胡同民警王警官。
“王叔叔,您想要听哪首诗?”
沈星问。
“呦,你这小鬼还认得我呀?那你就随口背一首给我听听吧。”
王警官有个女儿,一直渴望拥有一个儿子,看着这么懂事可爱的沈星,笑得合不拢嘴。
沈星装出思索的样子,片刻后便开始背诵:“风雨送归春尽处,雪飞迎得暖花开,千崖已结百重冰,独有花姿艳未歇。
俏丽何曾与春争,只是为春作先驱。
山花烂漫春归来,笑语声喧在众卉中!”
此话一出,陆娟脸上充满了惊讶:“真是了不得,小小年纪就会背伟大人物的诗词,长大后定能考入好大学啊!”
“嗯,我会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要上大学的。”
沈星的回答赢得了又一阵赞美的笑声。
“星星还会不会背其他伟大人物的诗词呢?”
“是啊!大雨落在幽燕,波涛汹涌,秦海之畔的捕鱼船。
一切都不见踪影,不知归于何处?往事穿越千年,魏王挥鞭驰骋,东临碣石留诗文。
而今萧瑟秋风吹过,世间已大不相同。”
这番话令整个办公室的员工目瞪口呆,大家虽各自都有孩子,但像沈星这般的孩子还真是头一回遇见。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每日除了嬉戏便是玩耍,何曾有一个能在五岁时背出诗句?
陆娟从桌面拿起一个苹果递给沈星,“星星真是个好孩子,阿姨给你吃苹果。”
“谢谢阿姨。”
沈星露出甜美的笑容说道。
其他人也纷纷前往自已的工位取些零食,不多时,沈星的怀里便挤满了桃酥、饼干、柑橘,连口袋里也都装了两颗糖果。
“谢谢王叔叔!”
“谢谢叔叔!”
“谢谢阿姨!”
沈星的话语如涂了蜜一般甜美,对每个人都说了声感谢,将每个人的脸都逗笑了。
“星星,你怎么到公安局来了?爸爸妈妈呢?”
有人问。
“我是跟爸爸来这里办户籍的。”
“办户籍?”
陆娟满脸诧异,五岁的孩子为何现在才办理户籍?
王德明解说道:“陆姐,星星是95号院居民赵国生与刘秀英领养的孩子,可能是领养手续齐全了,今天才来办户籍。”
“哦!星星是领养的?”
陆娟非常惊讶,周围的人也是同样震惊。
这么乖巧的小男孩,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心如此冷酷地放弃了他?尽管心中充满了疑问,但在场没有人当着沈星的面多问。
陆娟紧紧抱住沈星,眼中几乎要泛起泪光,自打成了母亲,就对这类事件异常敏感。
“星星,以后有什么难事都可以来公安局找阿姨,不管什么困难,阿姨都会帮你想办法,好不好?”
陆娟擦拭了一下潮湿的眼睛,轻声叮嘱道。
“嗯,谢谢阿姨!”
沈星越是表现得体贴懂事,就越让人感到心疼,大家越发无法理解为何如此美好的小孩会被遗弃?
这两首诗词其实是沈星特意选择背诵的,因为知道抚养他的养父母在电视剧中从未提及,显然是无足轻重的人物。
他们既没有背景,又没有权势,容易成为四合院中被人欺凌的对象,因此沈星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帮助。
他在公安局展示了极为懂事的儿童形象,以使人们都记住自已,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他知道自已只需表现得出类拔萃,就能够吸引所有人的关注。
“阿姨,我能考你一个问题吗?”
听沈星要考自已,陆娟微微一笑,心想等下无论如何也会配合孩子装作不知。
“好呀,考阿姨试试,看阿姨能否答得上来。”
“若是一个盆子里原本有六个馒头,六个小朋友每人各拿了一个,最后盆子里为什么还会剩下一个馒头?”
这个问题令陆娟一愣,她反复思考:六个小孩拿六个馒头,每人都拿到一个,那应该全拿完了啊,怎么还会多出一个?
旁人互相看着,也无法给出正确答案。
“阿姨猜不到,你能给阿姨解答一下吗?”
陆娟坦然地说,她的反应是真诚的,并非作假。
“因为最后一个孩子同时拿走了盆子。”
办公室内陷入片刻静寂,紧接着传来一阵欢乐的笑声。
“带花盆一起走啦?哈哈,居然是这个解答!”
“所以,多出的那个馒头也是这个原因!”
“哈哈哈,我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
陆娟又气又好笑,但又觉得这种解答极为合情合理,自已居然反驳不了。
“阿姨,我能不能再考你一道题?”
“当然可以。”
“王叔叔每天要剃四五次胡须,但他的脸依然有很多胡须,这是什么原因?”
陆娟没有片刻犹豫地回答:“难道是因为王叔叔剃得不够彻底吗?”
“不是的。”
沈星晃着小脑袋,像拨浪鼓一样摇了摇头。
王德明摸了摸自已的下巴,微笑着说:“或许因为王叔叔的胡须长得特别快?”
“也不对!”
沈星再次摇头。
接连两个答案都不对,周围的大人们都愣住了:十几个成年人大战一个孩子居然被难倒了?
尽管大家绞尽脑汁,但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每天剃那么多回胡须的人脸上怎么可能还有胡须?
“阿姨不懂,星星可以告诉阿姨原因吗?”
沈星清脆的声音响起:“因为王叔叔是剃头师傅呀!”
众人都是一阵苦笑,原来这个王叔叔是剃别人的脸,不是他自已?
大家回想起来,沈星并没有具体指明是谁的胡须,这个提问其实是一个隐晦的语言游戏。
所有人心中都暗自承认,这小孩确实很聪明。
这时,王德明突然有了兴趣,觉得似乎找到了 ** 的方法——他自认曾经是优等生,总该不会连一个小朋友的难题都无法解答吧?
“星星,再来一道,这回叔叔肯定能解出来。”
沈星内心几乎笑了出来:哪怕我提出一百个难题,你也一样解决不了。
这些智力谜语都是经历过无数验证的经典题型,并没有所谓的解答技巧。
“一加一什么时候等于三?”
原本王德明想回答无论在何种情境下,一加一都不等于三,但转念一想之前的两个谜题答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解答必定与众不同。
然而尽管反复思考,依旧找不出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