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内顿时一片沉寂,所有人都在苦思冥想这个谜底,但怎么也无法理解,一加一会在怎样的情况下变为三呢?这在任何逻辑下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无奈之下,王德明只能坦诚道:“叔叔不清楚。”
沈星轻快地说:“一加一只在计算错误的时候才会等于三!”
此话一出,所有人仿佛心中都有千万头羊驼奔腾而过。
的确,除非是把题算错了,否则一加一怎么可能变成三?正常运算下当然是等于二。
大家不禁觉得自已的智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连一个小孩子提出的几个问题都解不出来,这事要是说出去,不知道得多丢脸。
“星星,还有什么更难的题目吗?”
王德明卷起了衣袖,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答对,以证明确实是成年人,比孩子更有智慧。
沈星几乎忍俊不禁,这位耿直的警察大叔已经明显有些恼羞成怒了。
然而,最让人绝望的是,在随后的十几个谜题中,众人无一能给出正确答案,但是当沈星揭示解答后,每一个人都觉得真是“好有道理”
。
虽然沈星出的题目都是一些字谜游戏,他们当时没能回答上来,但在知道了正解后,却都觉得十分简单,认为如果多动脑筋应该都能答上的。
沈星内心感到极为无奈,之后即便他已经尽量把题目简化了很多,可众人仍是一道题也没答出来。
这些人的脑壳硬的像榆木一样!
沈星已经没有心情继续提问,然而面前的十多个人看起来像是服了 ** 般,一个个瞪大眼睛等待着他出题。
“大家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做什么?”
“去厕所?”
沈星摇摇头。
“穿衣服?”
沈星再次摇头。
这时王德明的眼珠转了转,半信半疑地答道:“是睁眼吗?”
沈星几乎快落泪了,终有人给出了正确答案。
要是还答不上来,他自已都不知该怎么进行下去。
“王叔叔真聪明!答对了!”
王德明也差点没落下泪,一个五岁的小朋友连续问了十几道题,他总算有一个能答得上了,至少证明自已不是傻瓜。
若是再答不出,恐怕十来个警察都得质疑他吧!
见状,陆娟也舒了一口气,带着哭笑不得的表情看着沈星,真是个不得了的孩子,独自一人就能难倒一办公室的人。
正当沈星玩得不亦乐乎时,赵国生已办理完事务,可找不到儿子,不禁心神不定起来。
他一向本分,从未来过警局,哪里敢一间间地找儿子?
正苦恼间,远处的一间办公室传来了沈星那童稚的声音,赵国生赶紧随着声音找到了那里。
站在办公室外,他立刻目瞪口呆。
只见沈星在一名女警察的怀抱中,身旁围绕着十几名面带笑容的警察。
赵国生犹犹豫豫了半天,低声唤道:“星星……星星?”
沈星回头,看到赵国生愣在门口,不知进还是不进。
“爸爸!”
陆娟听到叫声,也抱着沈星站起身,一旁的王德明则忙拿了一份报纸把桃酥包起。
“您是星星的养父吗?”
陆娟打量着赵国生问道,语气中透出一股审问的味道,大概出于职业习惯使然。
这语气让赵国生吓了一跳,但随即得到王德明的安慰,“赵大哥,不用怕,陆警官绝无恶意。”
而陆娟自已也意识到了这点,立即解释道:“对不起,我没那个意思。
只是想问问,星星真的很听话又聪明,将来若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来所里找我帮忙,我会尽我所能的,只要不违规就行。”
听完这一通话,赵国生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似乎能感到陆警官对自已儿子颇为喜欢。
随后王德明把包好的点心和几个水果递给了赵国生,并笑着表示:“赵大哥,星星确实很讨喜,我们都对他好感十足。”
陆娟也不舍得放开沈星,蹲下身对他说:“星星,和爸爸回家吧。
阿姨有时会去看你,也希望你能随时来找阿姨。”
沈星懂事地点头,向大家告别,“阿姨再见,叔叔们再见。”
一直走出警局,赵国生仍是满脸困惑,进时手空着出来却满载而归,此事说出去谁也不会信。
由于离家远,赵国生揣起手中的食物,顺手抱起了沈星。
二人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家中,沈星脚都已冻僵,赵国生成天奔波,想必更为辛苦。
“爸爸,我想有一辆自行车,这样我就能和你一起骑车出去了。”
赵国生并不是没有买车的想法,一百多元对他来说并不是大数目,但是弄到一张自行车票却是相当困难的。
四合院里,只有许大茂和三爷爷闫埠贵才有自行车,这个时代,自行车票极其难求,钢铁厂的人们都在争夺工厂每个月那屈指可数的名额。
捡到沈星时,发现他的包裹里居然有一张自行车票。
但这票对赵国生来说太宝贵了,轻易是不会用的。
“星星,爸爸暂时不需要,等你长大一些,爸爸一定给你买一辆,好不好?”
沈星摇摇头说:“我不想要自行车,我长大了要开汽车!”
赵国生笑了笑,把这句话当作孩子的天真幻想。
毕竟,连他自已也没见过几次小轿车,杨厂长才坐着那台吉普车到处跑。
“好吧,我们星星将来要开车哦。”
沈星看出赵国生在应付自已,“不要不要!我现在就想坐自行车,你今天就去买!”
刘秀英把沈星移到炕的温暖处,开口道:“国生,既然正好有这张自行车票,不如买吧,偶尔还可以带着星星去公园逛逛。
再过一年星星就要上学了,上下学也需要用自行车接送上。”
赵国生沉默了一会儿,最终同意了。
“行,就买辆自行车。
以后送星星上学就用自行车!”
这个年代物质并不丰富,人们的心里却总是有比较。
许大茂和闫埠贵每天骑车上下班,让赵国生既羡又恨,只是买自行车的关键还在那一纸难以求得的购车券。
最初捡到沈星的时候,赵国生发现了布包里的自行车票,心动过,但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未舍得使用。
刘秀英也很激动,因为他们将成为四合院里第三户有自行车的家庭。
相比之下,沈星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奋。
在他的印象中,未来的每家每户都会有私家车,而自行车既不能防风挡雨,还要费劲踩踏,甚至觉得步行更为轻松自在。
“国生,反正你也放假了,今天下午我们就一起去买辆自行车怎么样?”
赵国生点头答应,“说好了,我们全家都去。
也有一段时间没去百货大楼了,顺便给星星买些好吃的补充体力。”
刘秀英愉快地抱紧了沈星,抚着他的头问:“星星,下午我们一起和爸爸妈妈去百货大楼好不好?”
“好啊!”
沈星顺从地应着。
午饭吃的是简单的面条,虽然味道不错,可是缺少了应有的油润。
饭后,刘秀英穿上了过年才穿的衣服,带上赵国生和沈星出门了。
穿过院子 ** 时,正巧看到贾张氏在门口晒太阳,她身边的小当和槐花在地上玩耍,即便冻得鼻涕直流也不愿意回屋。
看到赵国生一家人说说笑笑地走过,贾张氏不悦地嘟哝了一句:“真是得瑟,收养个来历不明的孩子有什么可高兴的?长大还不定会怎样忘恩负义呢!”
“奶奶,你说什么呀?”
小当抬头好奇地问道。
贾张氏给了小当一个白眼,训斥道:“管好你自已去,多事。”
小当感到有些冤枉,吸溜了一下鼻子,然后继续和槐花游戏起来。
虽然沈星没听见贾张氏的话,但他可以想象那些话一定没什么好感。
遗憾的是,小当和槐花这两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结果跟秦淮如一样,成了人们口中所谓的绿茶婊。
从四合院到百货大楼有一段二十多分钟的路程,这对夫妻为了不让儿子沈星多走路,轮流抱着他前行。
两人一路上面带笑容,自从结为连理以来,他们一直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已的孩子,然而心愿未偿,今天总算是以一家三口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即便不是周末,前门商圈依旧人潮涌动,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手推车——在人流间灵活地穿行。
沈星前世曾在北京打拼十年,对这一带相当熟悉;然而眼前的景象与后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反差。
大街上的人群密密麻麻,衣着打扮则显得较为单一,多数服饰仅限于黑、白、灰几种色彩,女性往往以双股麻花辫搭配厚实的棉袄,将自已优美的体态完全遮盖起来。
对于这眼前的一切,初来乍到的沈星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
眼前的景致比起电影或电视剧里的画面更为真实,令他初次产生了一种与这个时代融为一体的感觉。
一家人随后前往西单的百货大楼,这里被认为是京城里最大的几个购物中心之一,几乎所有商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其身影。
他们刚进入大楼底楼的自行车区,就被陈列的一排排亮丽如新的自行车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