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车型丰富,覆盖了诸如凤凰、永久、飞鸽和红旗四大主流品牌,不论是传统的28英寸男式单车,还是26英寸的或是专为女性设计的款式都能在这里找到。
赵国生显得格外激动,迫不及待地走到28英寸男式自行车面前,温柔地抚摸着座椅。
这时,一位穿着简约的售货员 ** 走上前来询问:“您好,请问是在考虑购买自行车吗?”
赵国生点头回应:“这款凤凰牌28英寸自行车的价格是多少?”
售货员答道:“需要150元加上一张自行车配额券。”
对于这份报价,尽管内心深处极度向往,但到了真金白银支付环节时,赵国生不免表现出些许迟疑——150元等于是他的月薪的五倍之多,而且那种珍贵至极的自行车配额券,即便有钱也不见得能够顺利购得。
然而,面对赵国生的犹豫,售货员 ** 耐心地开始解释起来,强调说这款车不仅全部采用钢制材料制成,十分耐用,并且配备了专门用于抵挡雨污的挡泥板设计,确保了即便是雨雪天气下也能保持衣物清洁。
前后架结构都非常牢固,足以承受相当大的负载,即便是搭载上乘客以及小朋友也是完全可行的。
经过这样的介绍,赵国生心中的喜欢之情日益浓厚,但考虑到所需花费仍然有所顾虑。
站在一旁的沈星看着也是急得不行,不过也能体会到父亲的无奈之处。
赵国生每个月收入大约三四十元左右,而这次要支出的可是相当于半年以上的工资,任何人都会感到肉疼。
“爸爸,我们一定要买这辆车!”
沈星开口鼓励道。
听到儿子的话,售货员 ** 也附和着:“真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你喜欢跟着爸爸骑自行车出去玩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沈星自然地回答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这或许是最后一根促使赵国下定决心购买的动力,只见他紧咬了一下嘴唇,坚定地说:“好!就买它了!”
就在这个决定形成的刹那,“叮”
地一声仿佛系统提示,触发了一个称为“自行车购买”
特别任务,随机奖励了一件名为“锐意进取”
的稀有装备。
沈星脸上洋溢出满意的笑容,心想自已猜测无误,购买自行车确实能够解锁特殊奖励。
而这种积极的态度,也让赵国生夫妇深感欣慰,更加坚信自已的选择绝对正确。
随之而来的,便是艰难地完成了150元付款加上那枚难以获得的自行车配额券的交易过程。
最后,三人怀着满足的心情,骑上了全新的凤凰牌自行车,驶向了归家之路。
“这辆车子真是美极了。”
刘秀英赞叹说,心里满是梦幻的感觉,谁能想到她的家庭会在这之前拥有属于自已的自行车呢?
赵国生点头应道,“确实,我会小心骑,等星星长大了,就可以给它了。”
然而,看到他们这么珍视这一辆车破破烂烂的旧自行车,沈星的脸上写满了无可奈何。
在心里想,这也想做为家传宝贝一代代地传下去?
三人接着前往西单的农贸市场。
在沈星强烈的提议下,他们选购了几根排骨和一些新鲜蔬菜。
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普通民众餐桌上的油荤十分稀少。
买肉类食品时,通常会选择脂肪较多的部分,而像现在被视为高价的排骨,在当时的价格却是非常亲民的,买一斤五花肉的钱差不多可以买到三倍重量的排骨。
见状,刘秀英心中更是增加了几分对沈星的喜爱,觉得他之所以提出买排骨,完全是出于省下的念头,完全没有意识到沈星其实是不喜欢吃的那一种人。
“来,星儿,坐前面爸爸驮你们回家去!”
赵国生出了市场之后兴奋地拍了拍自行车的横梁。
沈星被他抱到前面的小梁上。
赵国生轻松地跨上了车子,使劲踩了两下脚踏板,动作灵巧的刘秀英也迅速地上了后座,一手紧紧抓着刚刚购买的食材,另一只手轻握住丈夫衣襟的一角,整个过程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由于常年的重体力劳动,赵国生力道极大,即使同时承载两人,自行车也能在他的骑行下保持平稳,如同行走在坦途之上。
自行车在这个年代简直等同于今天的奢侈品。
当赵国生挺胸抬头、骄傲地骑车而行时,周围投来了不少钦佩与嫉妒的眼神。
因为供应有限,各大工厂每月能分配到的自行车指标并不多,即使如易中海那样高级别的技术员工也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每位工人都梦想着拥有属于自已的自行车,这份渴望正如后代人向往拥有的私家汽车一样强烈。
返回院子的时候还没有到下班的时间点,前院依旧冷清无人。
赵国生把车推进了庭院里,身后紧随其后的刘秀英和沈星也跟着进去了。
此时,贾张氏一如既往地坐在自已的门前,手里摆弄着一个布鞋,双眼无神地望向前方,显然是心事重重。
听到从垂花门外传来的声音,她迅速回过神,并向声源处看了一眼。
只见赵国生推动一辆全新的自行车,后面紧跟着沈星和刘秀英,手中还提着几段排骨。
排骨虽不如纯瘦肉来得香,但在她看来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佳肴了。
毕竟对于她的家庭而言,哪怕是咸菜都已经成为了奢侈的享受。
“赵...赵国生,您...真的买车了?”
贾张氏的脸色因吃惊而变得格外苍白。
作为工厂工人,她是再清楚不过了,那些指标是多么稀缺,即使是以易中海那样的月收入水平(月薪接近一百元),也无法随意地购买到一辆自行车,因此她完全无法理解赵国生究竟如何做到了这一点。
小弟和妹妹们也都被吸引过来了,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泥巴,站起身注视着这辆新购置的自行车,眼眸里闪烁着渴望。
面对这样的局面,一向厌恶这种市侩行为的赵国生根本不想与贾张氏多说什么,默默推着车走进了自已的住所。
“你耳朵聋了吗?问你话也不答!就一辆车嘛,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说不定来路还不正规!”
贾张氏显然不满赵国生的忽视。
但是,出自书香之家的赵国生尽管后来成为一名普通的工厂工人,骨子里依旧保持着清正廉洁,对于这种污蔑实在难以忍受。
“贾奶奶,话说可以随便讲,可是做人却不可随意怀疑他人。
我们家凭什么就不能买辆自行车?”
赵国生略显不满地说出了自已的态度。
贾张氏嗓门很大,这声响迅速吸引了院子中不少人的注意。
比如中院子的大妈——王铁柱的老婆带着自已的小儿子,以及前面院子里的老三娘,都纷纷被声音吸引过来瞧个究竟。
大家一看到赵国生正推着一辆簇新的二八式单车经过,都不由得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妈妈,自行车!”
王小虎抽泣着清了一下鼻子,用手指指向新出现的单车兴奋地大叫。
这可是沈星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家庭,连电视剧里也没有描述过这一部分的情节,显然这些人物在这个家庭的历史里只充当配角般存在。
王小虎的母亲,于翠梅,身上穿着一件蓝底布裙,由于长期营养不足,头发显得有点干枯黄萎。
此时,她紧张地拉住了想要伸手去触摸新车的儿子的手,生怕家里赔不起。
"哎呀,自行车啊,刘秀英,这是新买的吗?" 老三娘的声音中带着一些醋意。
刘秀英点了点头:“嗯,刚才去西单百货大楼挑的。”
“真敢花钱啊,花了大概150块钱呢,可不是个小数目!”
老三娘一边赞叹,一边轻轻地抚摩着那闪亮如银的新车子,感叹不已。
刘秀英笑了笑回答:“想着星星明年就要上学了,刚好可以用这辆车接送,图个方便。”
这一家因此成为焦点,这让贾张氏非常不服,想到自已家里可能连个轮胎都买不起,不禁气往上涌。
在贾张氏的眼里,像赵国生这么一副无能模样的人怎么可能得到这样的东西?
“自行车牌证哪里来的那么好拿?这辆车绝对有问题! 看看赵国生那副熊样,哪来的本事搞到这自行车?”
贾张氏想得越多,越觉得自已的判断准确无比,于是大声喊道:“赵国生,你们家的车牌证来历不明,我要向上报告!”
“叮!触发‘贾张氏无理取闹’任务,获得白名单词汇:体壮力强。”
“叮!若主机拥有相同级别的词汇两项或更多,是否选择组合?”
听到系统提示,沈星心中大喜,但立即默默回应:“暂不合并,稍后再说。”
为了缓和现场气氛,老大的妈过来调解:“老太太啊,没有事实为依据可别随便乱说。
国生与秀英的性格你还不了解?他们都是好人。”
“我就是不服啊!”
贾张氏完全不在意,“咱们厂的资深工人拿不到车牌证,凭什么给赵国生?这事儿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有问题。”
老的妈一时无语,的确如贾张氏所说,自已的丈夫都没能得到车牌证的机会。
这使得大家都陷入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