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留城的皇宫内,随着张邈大军的兵锋日益逼近,原本平静的朝廷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刘协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神情颓废。他望着下方众位大臣,心中满是无奈与焦虑。
“陛下,张邈贼军已经合兵一处,气势汹汹地朝陈留而来。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断,以应对这场危机。”孔融,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大臣,首先站了出来,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急切。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便遭到了杨彪的强烈反对:“文举此言差矣!冠军侯高冲,乃黄巾余孽出身,其野心勃勃,岂会真心救驾?而汝南袁氏,更是心怀叵测,与张邈一样有不臣之心。我们岂能寄希望于他们?”
杨彪的话让孔融愤怒不已,他胸膛起伏,大声反驳道:“那杨太尉有何高见?难道我们就坐以待毙,等着张邈大军攻入陈留,城破国亡吗?”
朝堂之上,两位大臣的争吵声此起彼伏,其他大臣们则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刘协皇帝看着这一幕,心中更加烦躁。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在这里无休止地争吵。
“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朝廷的安危着想。但是,现在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刘协皇帝试图平息争吵,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朕决定,采纳杨太尉的建议,撤往颍川。同时,我们也要派出使者,向冠军侯和袁绍两路诸侯求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朝廷的安全。”
杨彪听到皇帝的决定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而孔融虽然心中仍有不甘,但也知道现在争论已无济于事,只能无奈接受这个决定。
然而,就在这时,一向沉默寡言的韩馥突然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协皇帝看着韩馥,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韩馥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陛下,张邈大军只要两日便可包围陈留。如果我们今晚不走的话,恐怕就来不及了。”
韩馥的话让朝堂上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刘协皇帝也意识到形势的紧迫性,他果断地做出了决定:“那便依韩卿之言,我们今晚就撤往颍川!”
随着皇帝的决断,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他们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尽快撤离陈留,确保朝廷的安全。于是,在夜幕的掩护下,刘协皇帝和大批官员以及后宫嫔妃们开始了匆忙的撤离行动。
在袁绍的府邸中,一股紧张而凝重的氛围弥漫开来。袁绍的身体虽然尚未完全恢复,但当他得知张邈公然进攻陈留的消息时,他的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仿佛要将这消息中的每一个字都刻入骨髓。
“什么?张邈竟然敢公然进攻陈留?”袁绍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可置信。他并非出于对献帝刘协的忠诚而愤怒,而是因为他绝不允许张邈再占陈留,这关乎到他的势力范围和未来的战略部署。
袁绍深吸一口气,强忍住内心的波动,他知道此刻需要冷静地做出决策。他迅速召集了袁家父子三人,以及麾下的谋士和将领们,商讨对策。
“决不能让张邈匹夫独占陈留!”袁绍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环视四周,目光中充满了决心。他明白,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不仅可以打击张邈的势力,还能增强自已的实力。
袁家父子三人经过商议,最终决定联合出兵,分兵两路,同时进攻张邈。袁熙亲自带兵,以审配为军师,起大军十万进攻张邈防守薄弱的濮阳。而实力较强的袁熙则派出许攸为军师,韩琼为统率的十万大军出兵攻打陈留张邈大军。
袁熙作为袁家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他深知此次行动的重要性。他亲自挑选了精锐的士兵,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军械。在审配的辅佐下,他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决心一举拿下濮阳。
而另一路大军,在许攸和韩琼的统率下,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他们分析了张邈大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战术。他们知道,张邈的大军虽然数量众多,但并非铁板一块,只要找到其弱点,便能一举击溃。
随着两路大军的出征,整个袁家都沉浸在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气氛中。他们知道,这次行动不仅关乎到袁家的荣誉和地位,更关乎到未来的战略格局。他们期待着两路大军能够取得辉煌的胜利,为袁家再添一笔辉煌的战绩。
而在陈留城内,张邈也得知了袁绍出兵的消息。他眉头紧锁,面色凝重。他知道,袁绍的实力雄厚,不可小觑。但他也明白,这是自已的一次重大挑战,也是一次展现自已实力的机会。他迅速调集兵力,加强城防,准备迎接袁绍大军的到来。
就这样,在陈留城外的战场上,两股强大的势力即将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而这场较量的结果,将决定未来中原地区的战略格局和势力分布。
秋风萧瑟的陈留城下,十万大军如同两座巍峨的山峰,对峙着,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在袁绍的军阵前,一员大将身披金甲,手持长枪,正是岳兮。他目光如炬,直视着城头的李进,声如洪钟般喊道:“李进可敢出城一战!某家岳兮!”
这句话如同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城头上的士兵们纷纷议论,而李进,这位久经沙场的猛将,此刻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挺直了腰板,大喝一声:“主公,末将请战!”
张邈,此刻心中五味杂陈。他原本以为可以兵不血刃地接管陈留,没想到袁绍的大军来得如此之快。更让他头疼的是,袁谭的十万大军已经开始进攻濮阳,他面临着袁家的全面进攻。然而,在这危急关头,李进的请战给了他一丝希望。
“好,传令点起五万大军随本将一起给李进将军呐喊助威!”张邈一声令下,五万大军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排成整齐的方阵,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城门缓缓打开,李进率领着精锐的骑兵冲出城门。他身穿黑色战甲,手持长戟,犹如一头下山猛虎。两人相对而立,彼此只是知道对方的威名,却从来没有机会交过手。因此,他们都非常谨慎地相互试探。
只见岳兮长枪一抖,化作一道银龙直扑李进。李进不慌不忙,长戟一横,将银龙击散。接着,他反身一戟,向岳兮刺去。岳兮连忙举枪相迎,两人兵器相交,发出“铛”的一声巨响。
这一击过后,两人都感觉到了对方的实力。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于是,他们开始各显本事进行生死对决。只见李进长戟如龙出海,势不可挡;岳兮长枪如蛇吐信,灵活多变。两人你来我往激战二个时辰,二百八十合过去,依然不分输赢。
此时,两人的衣服都已经被汗水湿透,手中的兵器也因为长时间的碰撞而出现了缺口。但他们都没有放弃的意思,依然奋力拼杀。然而,袁绍见状却皱起了眉头。他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岳兮和李进都有可能受伤甚至丧命。于是,他立即敲响收兵的锣声。
听到锣声后,岳兮和李进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他们彼此对视一眼后都露出了敬佩之色。岳兮抱拳拱手道:“李进确实武艺高强我家主公已下令收兵我们明日再战如何?”李进也抱拳回礼道:“固所愿不敢请耳!”
就这样在双方近二十万大军的助威声中两人约定了明日再战。于是袁绍大军开始了对陈留的围困,而另一路袁谭确是势如破竹,连破濮阳五座县城,濮阳危急。就在这时候,刚刚在青州兵败的曹丕嗅到了机会,立即决定,自已率三万人守东平郡、曹仁率三万人守山阳郡,派出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直扑谯郡一日之内连破谯郡五城。兖州境内的三大势力终于开始绞杀。
在有高冲参和的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袁氏家族以其雄厚的实力和广泛的势力范围,成为了各方势力争相拉拢和防范的对象。袁绍、袁谭、袁熙这袁氏三父子,各自掌握着不同的领地,却在权力与利益面前,展现出了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
当袁绍得知曹丕率军偷袭谯郡的消息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谯郡作为袁谭的领地,一旦被曹军占据,将会对袁家的势力成极大的影响。袁绍心中明白,此刻必须果断行动,才能挽回局势。然而,在下令增援谯郡的同时,袁绍的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对两个儿子的失望和愤怒。
袁谭,作为袁绍的长子,一直以来都受到父亲的器重和信任。然而,在这次夏侯惇大军进攻谯郡的危机中,袁谭却陷入了自已的算计之中。他贪恋濮阳的富庶和繁荣,没有将精力集中在抵挡夏侯惇的进攻上,反而被父亲袁绍的计策所利用。袁绍假借抵挡夏侯惇的名义,实际上却将袁熙的人马派进了谯郡,试图借此机会削弱袁熙的势力。
袁谭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充满了后悔和无奈。他意识到自已掉进了父亲的算计之中,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然而,面对父亲的命令和家族的利益,他不得不选择隐忍和服从。他知道,如果此刻与父亲闹翻,不仅自已的二十万大军会面临覆灭的危险,整个袁家也可能会因此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之中。
在袁谭的心中,除了对父亲的失望和愤怒之外,还有对弟弟袁熙的嫉妒和不满。袁熙作为袁绍的次子,一直以来都受到父亲的偏爱和扶持。他掌控着弘农、洛阳、河南伊、南阳等重要的领地,实力强大,威望甚高。在袁谭看来,袁熙的存在是他实现权力野心的最大障碍。
然而,在这次夏侯惇大军进攻谯郡的危机中,袁绍派出袁熙的大军,绝不是简单拆袁谭的台,袁绍准备借这次谯郡之危,从袁熙手中夺取这十万大军的控制权,削弱袁熙的势力。
在洛阳的袁熙府邸中,袁熙静静地坐在书房中,目光深邃地凝视着窗外。他心中清楚,这次夏侯惇大军进攻谯郡的危机也是他和父亲以及袁谭之间力量的变迁,他知道自已的十万大军恐怕会被父亲黑掉,而且袁谭的谯郡也会被父亲黑掉至少一半。
“你不仁,就别怨我不义!”袁熙的声音在书房中回荡,充满了决绝与狠辣。他坐在案前,脸色阴沉,眼神中闪烁着寒光。作为袁绍的次子,他一直以来都受到父亲的偏爱和扶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父亲的决策毫无怨言。
“来呀!”袁熙一声令下,身边的死士立即上前听命。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密令许攸先生假装投靠我父,替我掌控十万大军。告诉许攸,他的家人在洛阳我会好好照顾!”袁熙的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许攸,原本是袁绍手下的谋士,但因与袁熙私交甚好,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信任。袁熙深知许攸的才能和智谋,相信他能够胜任这个重要的任务。而许攸的家人在洛阳,这也是袁熙能够让他安心为自已效力的筹码。
“是!”死士领命而去,书房中只剩下袁熙一人。他静静地坐着,思绪万千。他知道,这次计划一旦成功,不仅能够削弱父亲的势力,还能够让自已在家族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但是,他也清楚,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卫兵前来报告:“报!逢纪先生到!”
袁熙心中一动,连忙整理了一下思绪,走出书房迎接逢纪。逢纪是袁熙的谋士之一,也是他的好友。两人经常一起商讨家族大事,共同为袁家的未来出谋划策。
“见过主公!”逢纪一进门就向袁熙行礼。
“先生不必多礼。”袁熙扶起逢纪,请他坐下。然后,他开门见山地问道:“先生对此有何妙计?”
逢纪微微一笑,说道:“主公,我们不妨再加把火,让老主公从此忌惮我们!”
“哦?先生的意思是?”袁熙好奇地问道。
逢纪沉吟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主公可上书老主公,就说汝南匪祸猖獗,为保汝南无虞,派出五万大军保护汝南!”
袁熙一听,顿时明白了逢纪的意图。这个计策看似是为了保护汝南,实则是为了削弱袁绍在汝南的势力。一旦五万大军进驻汝南,袁绍在汝南的势力就会大大削弱,而袁熙则可以通过掌控这五万大军来进一步巩固自已在家族中的地位。
“好计策!”袁熙拍案叫绝,对逢纪的智谋佩服不已。他知道,这个计划一旦成功,不仅能够让袁绍知难而退,还能够让他在家族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而且,这个计划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借刀杀人,让张邈去对抗袁绍的大军,从而减轻自已的压力。
于是,袁熙立即下令按照逢纪的计策行事。他派出使者前往汝南,上书袁绍请求派兵保护汝南。同时,他也暗中调集兵力,准备在关键时刻对汝南发动攻击。
就这样,袁熙和逢纪的计策在袁家内部悄然展开。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虽然激烈,但都是为了袁家的未来而努力。然而,他们是否能够成功实现自已的计划,还需要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