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如血,染红了天际,济南郡治所东平陵城上,旌旗猎猎,甲光向日。城头之上,守将史奂面色凝重,目光如炬,注视着远方那逐渐逼近的尘烟。
“报——”一名斥候飞奔至史奂身前,单膝跪地,“启禀将军,城外发现敌军踪迹,人数约万余,为首者自称民军大将闫行!”
史奂闻言,眉头紧锁。曹丕撤退兖州的消息他早已得知,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敌军趁虚而入。他心中虽惊,但面上却不动声色,沉声道:“闫行?哼,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罢了,我东平陵固若金汤,他焉能攻得下?”
说罢,史奂转身对身旁的副将道:“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准备迎敌!”
城下,闫行骑着一匹黑色战马,身披战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他望着眼前的东平陵城,心中涌起一股豪情。此战若能成功,他便可名扬天下,成为一代名将。
“城上军兵听着!”闫行运足内力,声音洪亮如钟,“我是民军大将闫行!曹丕已经撤退兖州,你们成了弃子,速速开城投降!”
城上,史奂听到闫行的喊话,冷笑一声:“闫行,休要信口雌黄,我东平陵有大军三万,城高壕深,岂是你可以觊觎的!速速退兵,免得我大军杀出,悔之晚矣!”
闫行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早已料到史奂不会轻易投降,但他此次前来并非真的要与东平陵死战,而是奉了魏延将军之命,前来佯攻,以惑敌军。
“十一千人队!”闫行大吼一声。
“在!”一千名骑兵齐声应和,声音震天。
“二龙出水式!往城上射一轮弩矢,千人长扔一颗手榴弹!”随着闫行的命令,那千名骑兵立即行动起来。只见他们一分为二,如两条出水之龙,向城头疾驰而去。
城上,史奂见状,不禁冷笑。他以为闫行只是故弄玄虚,想以骑兵冲城来吓唬他。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他大吃一惊。
那千名骑兵在距离城头八十步的地方停下,手中的连弩齐发,弩矢如暴雨般射向城头。城上守军猝不及防,顿时惨叫连连,三百多人中箭倒地。剩余的守军见状,纷纷惊恐地向后躲避。
“嗖!”就在此时,一颗手榴弹从千人长手中飞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向城头飞去。那手榴弹在下落到距城头五米的空中时爆炸开来,四散的碎片瞬间击倒数十人。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城头仿佛都在颤抖,那些原本还聚集在史奂身边的数百人也被震得暂时性失聪。
史奂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他从未见过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也从未想过骑兵竟能如此攻城。这一刻,他终于明白闫行并非虚张声势,而是真的有能力攻下东平陵。
随着第十一千人队完成了一次震撼的冲锋,他们返回了方阵。两名骑兵手中捧着两个已经用过、略显焦黑的扁圆形手榴弹,迅速回到了队伍中。这一刹那,城下万人同时怒吼,声震天地:“出城投降!出城投降!”
城头的史奂,刚才还自信满满地嘲笑闫行的攻势,此刻却已经面色惨白。半天的时间,他亲眼目睹了民军骑兵的迅猛与手榴弹的恐怖威力。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士兵,一个个倒在了血泊之中,城头的守军人数急剧减少。他摸着脸上被弹片划伤的脸颊,看着满手鲜血,心中的恐惧如潮水般涌来。
史奂知道,再坚持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他瞥了一眼周围惊恐万状的士兵,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不等他下令,城头的守军已经四散而逃,只剩下少数还坚守在史奂身边。史奂忍着伤痛,在亲卫战战兢兢的搀扶下,艰难地爬上了战马。
“打开南门,民军不可敌,快撤!”史奂的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他策马扬鞭,向南门冲去。身后的亲卫和少数守军也紧随其后,向兖州方向落荒而逃。
然而,城内的守军并没有多少跟随史奂逃走。他们早就听说过民军对百姓的善待,知道投降后或许还能有一条生路。因此,当史奂等人逃离时,大部分守军选择了留在城中,等待民军的到来。
城下,闫行看着溃逃的敌军,心中也是一片震惊。他原本只是奉魏延将军之命前来佯攻,没想到一颗手榴弹就吓得敌军弃城而逃。他端坐在马上,目光如炬,心中却如波涛翻滚。
“将军,他们跑了!”一个千人长前来报告。
闫行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中的激动。他知道,现在是掌控局势的关键时刻。他迅速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传令,命令城中守军打开所有城门,出城投降!将此处战况立即禀告魏延将军,请示下一步命令。传令进城安民,请田豫将军快速派人前来掌控城池。”
随着命令的传达,东平陵城内的秩序逐渐稳定下来。民军士兵开始有序地进城,安抚百姓,接管城池。而史奂等人则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向了兖州的方向。
这一战,闫行以雷霆之势攻下了东平陵城,为民军赢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他的名字也因此在军中传开,成为了一个令人敬畏的英雄。而史奂的败逃,则成为了曹氏集团内部的一个笑柄和耻辱。
东平陵之战的余波在济南郡北部回荡,闫行并未因一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谨慎地布置接下来的行动。第二日清晨,东平陵的城门缓缓打开,十路民军骑兵整装待发,每一路都由一百名精锐骑兵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前往济南郡北部的各个城池,继续展示民军的恐怖战力,并借此机会扩大战果。
每一路骑兵都携带着二百名东平陵的俘虏,这些俘虏将成为他们传播民军威名的最好见证。他们将被带到各个城池前,亲眼目睹民军骑兵的英勇和战术的精湛,以及手榴弹那毁灭性的威力。
在前往各个城池的路上,骑兵们沿途宣传民军的政策和宗旨,告诉百姓们民军是保护他们、给予他们和平与安宁的力量。他们描述了东平陵之战的经过,强调了民军的强大和不可战胜。俘虏们也在骑兵的引导下,向城内的守军和百姓们述说着自已的经历,讲述民军的仁义和宽容。
随着十路骑兵的深入,济南郡北部的各个城池开始感受到民军的威胁。他们目睹了民军骑兵的迅猛和战斗力,以及手榴弹的恐怖威力。这些城池的守军和百姓们开始恐慌起来,他们担心自已也会成为民军的下一个目标。
在这种氛围下,许多城池的守军选择了投降。他们知道,与民军对抗是毫无胜算的,而且民军对百姓的善待也是他们所向往的。因此,他们纷纷打开城门,迎接民军的到来。
仅仅三天时间,当田豫将军派人前来接收济南郡时,闫行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战果。他抓捕了近三万各县守军俘虏,并将济南郡东、西、北三个方向的县城全部收入囊中。这些县城的投降,不仅大大扩大了民军的势力范围,还为民军提供了大量的兵源和物资。
闫行并没有停止他的行动。他命令全军在东平陵驻扎下来,开始训练这些俘虏作为今后的预备役。他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需要精锐的士兵,还需要源源不断的兵源补充。因此,他将这些俘虏视为宝贵的资源,决心将他们训练成能够为民军效力的战士。
在训练过程中,闫行注重纪律和战术的训练,同时也强调了对百姓的关爱和尊重。他希望通过这些训练,让这些俘虏们能够真正理解民军的宗旨和使命,并为之奋斗。
随着训练的深入,这些俘虏们逐渐融入了民军的大家庭。
在通往临淄的征途上,阎柔展现出了他独特的战术风格——硬冲硬打。他率领的大军如同破竹之势,一路向南丰、益都、东安平等城池进军。这些城池的守军人数都不过千,面对阎柔上万大军的威慑,他们心中的恐惧如同野草般疯长。
南丰城,作为阎柔大军进击的第一站,守军在面对阎柔的猛烈攻势时,几乎没有做出有效的抵抗。他们看到阎柔的士兵如同猛虎下山,气势汹汹,心中早已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在阎柔大军的追击下,南丰城的守军仓皇而逃,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
益都城的情况与南丰城相似。守军在面对阎柔大军的强大攻势时,也选择了逃跑。他们知道,与阎柔的军队对抗是毫无胜算的,因此他们选择了放弃抵抗,一路向北逃窜。阎柔的大军紧随其后,不断地追击着这些溃败的守军。
东安平城的守军在面对阎柔大军时,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抵抗,但最终还是因为实力悬殊而败下阵来。他们看到阎柔的军队如同洪水猛兽般冲来,心中早已没有了战斗的勇气。在阎柔大军的攻击下,东安平城的守军也选择了逃跑。
当阎柔大军追到临淄时,他们遇到了三千多如惊弓之鸟的败兵。这些败兵在临淄城外聚集,他们心中的恐惧已经达到了极点。他们将这种恐惧带进了临淄城,使得城内仅剩的三千老弱残兵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临淄城的守军在得知阎柔大军已经追来时,他们知道抵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阎柔大军的威慑下,他们选择了投降。仅仅一刻钟后,临淄城的城门缓缓打开,守军们放下了武器,迎接阎柔大军的到来。
阎柔大军顺利占领了临淄城,并收拢了六千名俘虏。这些俘虏在阎柔的安抚下,逐渐稳定了情绪。阎柔知道,这些俘虏是他扩大势力范围的重要资源,因此他决定将他们整编为民军预备役。
随后,阎柔的大军,分数路开始在俘虏的引导下,收降齐郡各县的守军。这些守军在得知阎柔大军的强大后,纷纷选择了投降。他们知道,与阎柔的军队对抗是毫无胜算的,因此他们选择了归顺。
随着阎柔大军的不断扩张,一份份请求派驻管理人员的信函也纷至沓来。这些信函来自齐郡各县的官员和百姓,他们希望阎柔能够派遣管理人员来治理他们的县城。这让已经忙得脚不沾地的田豫更加忙碌。他知道,阎柔的扩张速度太快了,他必须尽快调集人手和资源来支持阎柔的行动。
在田豫的全力支持下,阎柔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他的名声也在齐郡各地传开。人们都知道,阎柔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他的军队强大而仁慈,能够给人们带来和平与安宁。
武安国所率领的一万大军,无疑面临着最为棘手的挑战。他深知,要想在这场复杂的战局中取得优势,必须精确把握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关于曹丕运送辎重的人马的动向。
幸运的是,武安国并非孤军奋战。他得到了锦衣卫的全力支持,这支神秘而强大的情报机构为他提供了关于曹丕辎重队的详尽信息。这极大地减轻了他的情报收集压力,使他能够更专注于制定和执行战术。
然而,即使有了锦衣卫的帮助,武安国仍面临着诸多困难。曹丕的辎重队并非孤军,它们分散在多条道路上,从不同的地点出发,目的地也不尽相同。这使得武安国必须将自已的大军分成三路,分别袭击这些分散的辎重队。
“将军,前方五十里处发现曹军辎重队,有一百辆辎重车,三千人护送!”斥候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武安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迅速作出决策,命令全军向前四十里行进,休息一刻钟后发起冲锋。
四千骑兵如同狂风一般席卷而去,在飞奔了四十里之后,武安国高举手中大锤,示意全军停止前进。战士们纷纷下马给战马喂食草料,自已则抓紧时间吃下一块综合军食。人马稍作休整后,开始饮水补充体力。
一刻钟后,武安国的声音再次响起:“全体注意!急速冲锋!一举冲垮曹军的运输队!”随着他一声令下,四千骑兵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向曹军的辎重队。
此时的曹军正在全力准备抵御民军的冲锋。然而他们很快便发现,自已面对的并非普通的民军骑兵,而是经过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当武安国的骑兵冲至距曹军百十步的距离时,他果断地发出了连弩射击的命令。
密集的弩矢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瞬间便让曹军的阵势陷入了混乱。惨叫声此起彼伏,约有一千名曹军士兵中箭倒地。更为致命的是,曹军校尉也在此轮射击中中箭身亡。随着校尉的倒下,曹军阵势瞬间崩溃四散而逃。
曹军士兵在恐惧和绝望中奋力奔逃然而他们两条腿的速度根本无法与战马的四条腿相提并论。很快他们便被民军骑兵追上并俘虏。武安国在俘虏了这些曹军士兵后并未将他们杀害而是将他们收拢起来进行整编。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武安国率领的大军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接连击溃了曹丕的十二支辎重队。他们俘虏了二万多名曹军士兵并缴获了大量粮草和金银财帛。在整编这些俘虏的同时武安国还下令将部分粮草分发给附近的穷苦百姓每人可领取三十斤粮食。而对于缴获的金银财帛则全部收入民军总库以备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