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这萧江,如今在安全部门身居要职,其职权地位可不一般呐,每月都能享受到特殊供应:
香烟整整六条、茶叶足有二两、茅台酒两瓶,此外还有一斤白糖、半斤红糖、一斤大名鼎鼎的大白兔奶糖以及足足两斤的杂糖。
不仅如此,肉类方面也是有着两斤的供应量呢。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特供物资无需凭票购买,直接就能到手啦。
再看看粮食这边,萧江每月能够得到三十斤细粮和二十斤粗粮的特供份额。
不过啊,除了这些特供物品之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票据发放给他。
按理说,凭着这么多的物资和票据,养活一家子应该不成问题,但实际情况可并非如此简单。
尤其是对于那些家里人口众多的领导来说,虽说工资不低,可要养活几十口子人哪够啊?
而且票据数量有限,要是想买些超出供应范围的东西,就得花高价购买,这样一来,他们的日子其实跟普通老百姓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
像萧江这种条件,如果家里是五口人的话,按照正常供应标准,一个月顶多也就只能吃上两顿肉而已。
就算是对肉食没有太大需求,否则哪怕把他家所有的票据加上工资全都用上,恐怕也难以保证每天饭桌上都能见到那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和美味可口的肉菜。
在这座编号为九十五号的院子里,各家各户的生活状态可谓千差万别。
然而,要说其中最为神秘的,那非萧家莫属了。
对于萧家的日子究竟过得到底如何,旁人实在难以知晓个中详情。
相比之下,阎家的情况则要清晰得多。他们一直以来都秉持着极度节俭和朴素的生活方式。
每月发放的那一斤二两肉票,到了阎家手中却只会动用区区四两而已,剩下的那些肉票统统被小心翼翼地积攒下来,据说要留待过年时再派上用场,但具体怎么使用,那就只有阎家人自已心里清楚了。
不仅如此,阎家在购买精粮方面也是能省则省。由于物资供应紧张,他们家中大多数时候吃的都是由三种粗粮混合而成的“三合面”,偶尔才能吃上一回稍微好点的、由两种粮搭配制成的“二合面”。
至于像棒子面这种既不好消化又容易让人在如厕时感到痛苦不堪——也就是俗称的“拉菊花”——的食物,阎家可是从来都不会碰一下的。
而就在两个月之前,关大井夫妇也搬离了这个院子。
他们将自家的房子转手卖给了秦淮茹。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萧江所购置的房屋全都没有挂上他本人的名字,其目的无非就是想要尽可能地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罢了。
这些房子虽然偶尔会有人前来打理,但却始终无人入住。前院不仅有着西耳房,还矗立着两间倒座房,然而它们皆归街道办所有,这使得萧江短时间内难以将其据为已有。
目前,这些房间被出租给了那些临时在此居住的力工们,而负责监管他们的,则是那位身为前中两院管事大爷的阎埠贵。
这些力工们的生活可真是充满艰辛,每个月至少得有七八天以棒子面为主食。
要知道,这棒子面可不太容易消化,如果碰到棒子芯稍微粗壮一点的情况,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直接就会导致肠道堵塞。
因此,每当人们去外面的公共厕所时,总能看到许多排泄物中带有丝丝血迹。
相比之下,中院此刻倒是显得格外清静。
何雨柱一家安稳地居住在这里,而其余的房屋则早已尽数落入了萧江的囊中,就连何家隔壁的那间耳房也不例外。
至于后院呢,也是一片宁静祥和之景。
自从龙婆子离世之后,她的房契便顺理成章地到了萧江的手上。
现如今,他更是巧妙地安排一个克隆人成功地将房契转移过去。
与此同时,许家的房屋同样被萧江所掌控,就连孙瘸子也搬离此处,他留下的房子自然也成为了克隆人的财产。
如此一来,在后院中,除了后罩房里住着三户临时租户外,便只剩下刘海忠一家人了。
话说这小小的刘家,仅仅四口人而已,但每日里却是闹得不可开交、鸡飞狗跳。
长子刘光天刚刚初中毕业,如今只能四处打着零散的小工以维持生计;
次子刘光福呢,则仍在学校念书,只可惜其学业成绩实在是惨不忍睹。
若是依照当下社会的常规发展趋势来看,再过那么几年,如果这两兄弟依旧未能寻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恐怕就得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啦。
要说这刘海忠一家啊,目前除了萧江家之外,他家的收入算是最高的了。
一家四口靠着定量供应的粮食倒也能填饱肚子,然而问题在于,刘海忠对待自已的这两个亲生儿子简直不像是当人看待一般。
每次家中吃肉时,都得等他夫妻俩风卷残云般地将肉一扫而空后,才会准许两个孩子动筷品尝些许残渣余孽。
至于刘海忠最钟爱的炒鸡蛋,那更是想都别想让这俩兄弟沾上一口。
这不,今日刘光天和刘光福之所以会惨遭一顿毒打,起因竟然只是区区一块炒鸡蛋。
其实并非是他们家境贫寒到连块鸡蛋都负担不起,纯粹是刘海忠压根儿就不愿给这俩兄弟尝一丁点儿罢了。
此刻,这边的三个主院相较于往日倒是清静安宁了不少。
可再瞧瞧那跨院那头吧,情况可就大相径庭,十来户人家紧紧地拥挤在临时搭建起来的简陋窝棚和木质小屋当中,那里的生活条件以及卫生状况跟这正院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些人的生活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啊!他们不仅没有一份正经的工作来养家糊口,甚至连城市户口都没有,这使得他们在这座繁华都市中的生存变得异常艰难。
与另一边拥有稳定职业和城市户口的人们相比,他们所承受的生活压力简直是数倍之多。
仅仅隔着一道门,却仿佛分隔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边的人们过着贫苦拮据的日子,大多数时候只能依靠廉价的棒子面勉强度日。
由于饮食单一且缺乏营养,有些人常常会出现便秘的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需要用手去抠才能解决问题。
然而,即便如此艰苦,这样的生活好歹也算是能够继续下去。
如果不是因为萧江英明地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设公路网,并开创性地采用以粮食替代工资的方式进行粮食调配,恐怕现如今已经有很多人不得不靠啃食树皮、草根为生了。
等到连这些东西都被消耗殆尽之后,那看似难以下咽的观音土或许将会成为不少人为了活下去而做出的最后一丝倔强选择。
再看这四合院,它恰如整个四九城社会现状的一个生动缩影。
萧江无疑是极少数能够随心所欲享受美食、大快朵颐之人的典型代表,他可以尽情品尝各种美味佳肴,丝毫不必为温饱问题发愁;
而刘海忠则属于那种虽然能够填饱肚子,但比起绝大多数人来说还算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
至于阎埠贵嘛,则体现了那些平日里勤俭节约但实际上并不缺钱花的人群特点;
至于住在倒座房和后罩房里的人们呢,则代表着虽然还能勉强吃饱饭从而维持基本生活,但却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余粮积存下来的一类群体。
在跨院里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对生活没有太多奢求,只要能够活下去便已满足。
至于饮食方面更是毫无讲究,能填饱肚子就好。
不仅如此,这些人每天还要拼尽全力地投入到繁重的工作当中。
此时,天空中的雨暂时停歇下来。
而位于燕山的基地,其最后的收尾建设工作也即将接近尾声。
在这段忙碌的日子里,萧江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一方面,他需要从各个下属部门精心挑选和调集优秀的技术人才;
另一方面,他还肩负着继续推进工业园研究项目的重任。
然而,就在这繁忙的工作之余,萧江心中一直惦记着一件事情——寻找一个绝佳的时机,将他那三位所谓的“亲爱同学”一举送离人间。
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但对于萧江而言,如果不是考虑到天下苍生,顾及到自已所应承担的责任,以他如今的强大实力,恐怕早就毫不留情地将这几人的全家诛灭殆尽了。
“老公,老公……”
夜色渐深,这一晚,萧江并未如往常一般待在女人们早已入住的九十六号院的后院,而是选择留宿在了燕山基地的办公楼上。
刚打算睡觉,小白忽然冒出来,萧江看向小白低声问道:
“出什么事了么?”
小白说道:
“嗯呢……老公,机会来了,今晚那三家伙居然一起去了西郊一个销金窟,并且都已经喝醉了。
这会儿他们三人进了一个小澡堂子,这个澡堂子房间比较封闭,要是用点手段可以无声无息杀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