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旭回来时带着沉重的表情像有什么心事:“我们军区研究所的一位老教授因为出国留学的经历被下放了。”
江德花:“什么?这几年的形势越来越不好了,没想到已经闹到了这个地步,我哥前两天打电话还说学校领导要求孩子们吃忆苦饭,现在孩子们一听吃饭就害怕。”
言旭:“有些人会故意把忆苦饭做的特别难吃,你当时因为怀孕辞职,如今看着这形势,辞职这个决定做的还挺是时候。”
江德花:“这不是浪费粮食吗?后面这话可不能胡说,小心被人听到。”
江德花:“现在这个情况,就怕我哥那边有人会拿嫂子的身份做文章。还是写封信提醒一下他们,把我嫂子那些旗袍呀书呀什么的能藏的都藏起来,以防万一。我现在就去写信,不行,还是打电话吧!”做完就赶紧跑出去找电话亭打电话了。
这边还在上班的江德福接到了电话不以为意,觉得怎么也查不到松山岛上,我最后还当玩笑式的说给安杰。
可安杰很聪明,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当天晚上就把那些旗袍书本全部收拾好藏起来了。
1966,国家取消高考。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立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
江家也受到了此次事件的冲击,身为领导,江德福要以身作则,所以他们家也需要有一个下乡的知青,最终江德福的儿子江卫民选择了下乡。
家里人即便不舍却也没有办法,只好拿出家中存了已久的钱和票。尽可能多的为江卫民准备下乡的东西,并劝说他在乡下不必逞强该休息就休息,家中会定期写信寄钱票过去。
江德花得知此事也寄回去些订票给江卫民,江德福和安杰则因为此事开始给其他孩子们安排工作,生怕再有这种事情落在自家。
1977年,转眼11年过去了,国家终于恢复高考,下乡的知青们仿若被禁锢在黑暗洞穴中的飞鸟,突然望见光明的出口。那曾经在田间挥洒的青春汗水,此刻都化作了奔赴考场的动力。
他们日夜钻研书本知识,如同干涸的土地急切地汲取雨露甘霖。每一页书都是希望的火种,点燃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在简陋的环境中奋笔疾书,那沙沙的书写声,仿佛是奏响的命运交响曲。
高考恢复的消息,如春风拂过大地,让他们荒芜的心田重新绽放生机,怀揣着梦想踏上新的征程。
江德花虽然知道这是早晚的事儿,但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激动非常。
而江德福家小女儿亚宁从小就爱读书,便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高考,大女儿则当了兵,可是对于江德福来说,他本身就特别佩服文化人,不然当初也不会和安杰在一起,自已一个大老粗能够教出一个大学生的女儿。那便是改换门庭的事情。
很快到了高考的时候,全家一起去送亚宁高考,时间过得很快。大家都考完试了往外走。亚宁一眼就看见了自已的家人。
大家虽然好奇亚宁能否考上大学,但是为了不给亚宁太大压力,也不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