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第535章 搞一出大的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作者:
醉剑书生
本章字数:
9052
更新时间:
2025-07-06

“大明积弊已久,非猛药不可治。我欲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改革军制,建立新式军队;其二,改革教育,培养实用人才;其三,改革税制,减轻百姓负担。”

颜山农皱眉。

“这些都不容易啊。军制改革触动将门利益,教育改革得罪士林,税制改革更是...”

“所以我需要时间,也需要你们在江南的支持。”

朱翊钧目光炯炯。

“书院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我希望十年之后,大明能有一批既通经史,又懂实学的新式官员。”

何心隐若有所思。

“减少八股文,增加算学、农学、甚至赵士桢那样的格物之学?”

“正是。”

朱翊钧点头。

“不仅如此,还要广开民智,让更多平民子弟有机会读书。

只有民众开化,国家才能真正强盛。”

三人一直谈到午后,直到随从提醒天色不早,何心隐二人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

送走何心隐和颜山农后,次日天刚蒙蒙亮,朱翊钧便已穿戴整齐。

“大人,吕大人已在文渊阁候着了。”

王安轻声提醒。

朱翊钧收回目光,微微颔首。

“走吧。”

穿过重重宫门,朱翊钧与王安来到文渊阁值房。

吕坤早已在内等候,见朱翊钧进来,连忙起身行礼。

“吕先生不必多礼。”

朱翊钧抬手示意。

“朱轼可来了?”

吕坤正要回答,值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新任刑部左侍郎朱轼身着正四品绯色官袍,腰间玉带上挂着象牙腰牌,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

“下官朱轼,拜见大人,拜见吕大人。”

朱翊钧打量着这位曾在大同有过一面之缘的官员。

朱轼比上次见面时消瘦了些,但眼神更加锐利,眉宇间透着一股沉稳之气。

“徐侍郎请进。”

朱翊钧示意他入内就座。

“一别经年,徐侍郎风采更胜往昔。”

朱轼入座后,感慨道。

“大人还记得下官,实在令下官惶恐。

当年大同一别,恍如隔世。”

朱翊钧微微一笑。

“马德馨他们可好?”

“回殿下,马大人托下官带话,说大同军民日夜盼望殿下能再临边关。”

朱轼眼中带着怀念。

“下官临行前,他们还特意设宴相送。”

朱翊钧轻叹一声。

“我何尝不想再去看看?只是眼下朝中事务繁杂,实在抽不开身。”

吕坤适时插话。

“徐侍郎,听闻你精通堪舆之学?老夫对此颇有兴趣,不知可否请教一二?”

朱轼连忙摆手。

“吕大人折煞下官了。谁不知吕大人学贯古今,下官才该向您讨教才是。”

朱翊钧眼中带着精光。

他记得朱轼确实是明朝后期有名的风水师之一,这种人才未来或许有大用。

不过眼下,他更看重朱轼的办案能力。

“徐侍郎。”

朱翊钧直入主题。

“我想请教,若让你清查高拱党羽,你会如何着手?”

朱轼神色一肃,沉思片刻后道。

“回殿下,高拱党羽其实不难查清。这些人平日聚在一处,许多同僚心中都有数。下官建议,可公开告知各部,凡高拱党羽自首者,从轻发落。如此一来,事半功倍。”

吕坤眼前一亮。

“妙计!如此一来,既能分化他们,又能避免大动干戈。”

朱翊钧满意地点头。

“徐侍郎果然深谙人心。此法甚好,就这么办。”

朱轼见自己的建议被采纳,继续说道。

“大人,下官在查阅刑部案卷时,还发现一个疑点。”

“哦?”

朱翊钧来了兴趣。

“说来听听。”

“工部尚书董份在这次山长联名上书乱政中起了关键作用。”

朱轼压低声音。

“董份不仅是南浔人,而且这次奴变的关键人物董宏,正是他的侄子。”

朱翊钧与吕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徐侍郎果然目光如炬。”

朱翊钧赞许道。

“这个董份,确实值得彻查。”

朱轼点头。

“下官认为,董份必须严查。

他不仅是严家在朝中的外援,更与江南奴变直接相关。”

朱翊钧心中暗喜。

朱轼的洞察力远超他的预期,竟然一眼就看穿了案子的关键。

这个案子的真正目标确实是两伙人。

一是严家在朝中的三个外援——董份、郭朴和袁炜;二是严世蕃勾结的那些理学大儒和书院山长们。

“董份此人声名狼藉,人称风流尚书。”

朱翊钧冷笑道。

“他的小辫子多得抓不过来。但这次的重点是论罪,要好好羞辱一下这些作乱的缙绅,让百姓出一口恶气。”

朱轼会意。

“大人英明。下官建议,重点查董份与南浔奴变的关系,最好能抓到他授意家族子侄乱搞的书证。”

“具体如何查?”

朱翊钧追问。

朱轼胸有成竹。

“虽然他是尚书,但这次是钦案,大人督办,查起来方便多了。待证据确凿,刑部结案后交给司礼监进诏狱,最后请皇上裁夺。也算是给江南百姓一个交代。”

朱翊钧拍案叫绝。

“好!就这么办。

徐侍郎,我命你即刻着手调查董份、郭朴和袁炜三人。

他们煽动朝政,必须严查!”

朱轼肃然领命。

“下官明白。会悄悄查访,若遇阻力,再请锦衣卫协助。”

朱翊钧对朱轼的办案能力已经很有信心,便让他去办这件事。自己则起身准备前往朝天观。

“大人要去见朱七?”

吕坤敏锐地问道。

朱翊钧点头。

“不错。我要让朱七出面,查查那些百人山长及其后台。抓些把柄,多抓些人,给跟着严家闹事的一个严重警告。”

吕坤若有所思。

“大人是想...”

“不错。”

朱翊钧眼中带着冷厉。

“这次清算,我要狠狠打击一下那些对我指桑骂槐的人。让他们知道,这种诅咒把戏是绝对不能玩的!”

离开文渊阁,朱翊钧乘轿前往朝天观。路上,他回想着朱轼的表现,心中暗自盘算。

这个朱轼,不仅办案能力出众,而且心思缜密,堪舆之术又精,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若能好好培养,将来必有大用。

与此同时,朱轼离开文渊阁后,并未直接回刑部,而是绕道去了城南一家不起眼的茶楼。

二楼雅间里,一个身着便服的中年男子正在等他。

“徐大人,情况如何?”

那人低声问道。

朱轼谨慎地环顾四周,确认无人跟踪后,才低声道。

“大人已经同意了我的方案。接下来,我们要重点查董份、郭朴和袁炜三人。”

那人眼中带着喜色。

“太好了!严家这次在劫难逃。”

“别高兴得太早。”

朱轼沉声道。

“这三人都是老狐狸,尤其是董份,背后还有严家撑腰。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徐大人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眼线。”

那人从袖中取出一封信。

“这是董份侄子董宏最近的活动记录。”

朱轼接过信,快速浏览后,嘴角露出冷笑。

“果然不出所料。董宏在南浔的所作所为,背后都有董份的影子。”

“我们何时动手?”

“不急。”

朱轼将信收入袖中。

“先收集更多证据。殿下要的是一网打尽,而不是打草惊蛇。”

两人又密谈片刻,朱轼便起身离开。走出茶楼时,他抬头看了看天色,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朱轼喃喃自语,随即大步走向刑部衙门。

另一边,朱翊钧已经抵达朝天观。

这座位于城北的道观看似普通,实则是锦衣卫的一个重要据点。观主朱七早已在密室等候。

“殿下。”

朱七恭敬行礼。

“属下已经按您的吩咐,查清了那些山长的底细。”

朱翊钧在太师椅上坐下。

“说来听听。”

朱七取出一本册子。

“这是百人山长的名单及其背后支持者。其中七成与严家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剩下的也多是反对新政的保守派。”

朱翊钧翻阅着名册,眼中寒光闪烁。

“很好。先从最活跃的几个下手,抓几个典型,杀鸡儆猴。”

“属下明白。”

朱七犹豫了一下。

“不过,其中几位山长在士林中声望很高,若直接抓捕,恐怕会引起非议。”

朱翊钧冷笑一声。

“那就先找他们的把柄。

这些所谓的大儒,有几个是真正干净的?通奸、受贿、欺压百姓,随便哪一条都够他们喝一壶的。”

朱七会意。

“属下这就去办。”

“记住。”

朱翊钧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朱七。

“我要的是震慑效果。让天下人知道,与严家勾结,对抗朝廷的下场!”

离开朝天观时,天色已晚。

朱翊钧站在观外的高台上,俯瞰整个京城。

万家灯火中,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正暗中窥视着这场权力的游戏。

“殿下,回宫吗?”

王安轻声问道。

朱翊钧收回目光。

“回宫。明日早朝,还有好戏要看呢。”

轿子缓缓行进在夜色中。

朱翊钧闭目养神,脑海中却思绪万千。

朱轼的调查,朱七的行动,这两条线一旦展开,必将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但他别无选择,要想彻底铲除严家势力,就必须下猛药。

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枯叶,在朝天观前的石阶上打着旋儿。

朱翊钧紧了紧身上的狐裘大氅,抬头望着那熟悉的道观门楣,眼中带着复杂之色。

“殿下,您来了。”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朱翊钧转身,只见朱七和笑笑生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愧疚。

朱七的鬓角多了几丝白发,笑笑生则消瘦了不少,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朱七,笑笑生。”

朱翊钧的声音有些沙哑。

“好久不见。”

三人相视一笑,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这段时间的沧桑。笑笑生率先打破沉默,爽朗一笑。

“殿下,您这气色可比上次见面好多了!”

朱翊钧摇摇头。

“别叫殿下,如今我只是个文渊阁大学士罢了。”

朱七上前一步,低声道。

“在我们心中,您永远是殿下。”

三人并肩走入朝天观后院的一处僻静亭台。

朱翊钧亲手为二人斟茶,茶香在寒冷的空气中氤氲开来。

“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

朱翊钧放下茶壶,目光真诚。

“我知道你们身不由己。”

笑笑生叹了口气。

“殿下明鉴。

吕公公亲自打过招呼,我们...实在无法擅自行动。”

朱七握紧了拳头。

“我多次想暗中相助,但朝天观的规矩...”

“不必解释。”

朱翊钧抬手制止。

“身在皇家,规矩大过天。我理解。”

亭内一时沉默。远处传来道观的钟声,悠远而沉重。

笑笑生突然笑道。

“听说何心隐那老家伙来过?殿下怎么不介绍我认识认识?”

朱翊钧眼中带着笑意。

“你这消息倒是灵通。”

朱七也来了兴致。

“何心隐是个妙人,下次他若再来,一定要引见引见。”

“好说。”

朱翊钧点点头,随即神色一正。

“朱七,有件事需要你帮忙。”

朱七立刻坐直了身子。

“殿下请讲。”

朱翊钧压低声音。

“帮我查查魏良弼、孙应鳌等人与严世蕃的关系,我需要实打实的证据。”

朱七闻言,突然笑出声来。

“巧了!吕公公之前就让我查过一回,高阁老也派人查过,所有证据都交到了司礼监。”

“哦?”

朱翊钧眼中精光一闪。

“详细说说。”

朱七凑近了些。

“高阁老早就暗中收集了严世蕃一党的把柄,包括他们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证据,全都整理成册送到了司礼监。若殿下现在要查,定当事半功倍。”

朱翊钧手指轻叩桌面,眼中带着算计的光芒。

“有意思...如今我身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学案督办,若不抓他四五十个人,倒对不起这个头衔了。”

笑笑生闻言大笑。

“殿下这是要搞一出大的啊!”

朱翊钧嘴角微扬。

“朱七,你帮我把原来的证据调出来,再交给刑部徐侍郎审理。不过...”

“殿下是担心徐侍郎审不出结果?”

朱七心领神会。

朱翊钧点头。

“徐侍郎为人谨慎,我怕他不敢深挖。”

朱七思索片刻,突然眼睛一亮。

“我倒认识一人,名叫张大受,无论什么案子,在他手里就没有破不了的。”

“张大受?”

朱翊钧回忆了一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