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色鹿

第五章:敦煌保护的不懈抗争

加入书架
书名:
新九色鹿
作者:
雨漠
本章字数:
2428
更新时间:
2025-03-10

5.1 风沙与坍塌的严峻挑战

常书鸿深知,敦煌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但面临的难题却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和团队面前。

风沙侵蚀是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敦煌地处沙漠边缘,强劲的风沙如同无情的利刃,日复一日地切割着洞窟。每一次沙尘暴过后,洞窟内都会积满厚厚的沙尘,壁画和彩塑在沙尘的磨砺下,愈发脆弱。为了抵御风沙,常书鸿带领团队组织人力物力,在洞窟周围种植防风林带。他们从远处运来树苗,小心翼翼地栽种,悉心浇灌呵护。然而,沙漠的环境恶劣,树苗成活率极低,但他们从未放弃,一次又一次地补种。

洞窟坍塌也是一大隐患。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洞窟的岩体结构己经不稳定,部分洞窟出现了裂缝,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常书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西处请教专家,学习先进的加固技术。在资金和设备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因陋就简,采用传统的支顶、灌浆等方法对洞窟进行加固。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效果,常书鸿常常亲自下到洞窟内,指挥施工,与工人们一起搬运石料、搅拌泥浆。

5.2 壁画修复的艰难探索

壁画脱落更是让常书鸿痛心疾首。长期的干燥气候、湿度变化以及盐分侵蚀,使得壁画与岩体之间的黏结力逐渐减弱,部分壁画开始起皮、脱落。为了拯救这些壁画,常书鸿查阅大量资料,尝试各种修复方法。

他和团队成员在洞窟内一待就是一整天,小心翼翼地对脱落的壁画进行修复。他们先用小刷子轻轻清理壁画表面的灰尘和杂质,再使用特制的胶水,一点一点地将脱落的壁画碎片粘贴回原位,过程精细而繁琐,容不得半点马虎。

常书鸿还积极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修复技术和材料。他邀请了一位化学专家,共同研究适合敦煌壁画修复的胶水配方。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他们终于研制出一种粘性强、对壁画损伤小的胶水。在修复一幅唐代壁画时,团队成员们运用新的胶水和修复技术,成功地将大面积脱落的壁画重新粘贴回去,恢复了壁画的原貌。这一成果让常书鸿和团队备受鼓舞,也为后续的壁画修复工作奠定了基础。

5.3 资金困境与外界求援

除了自然因素带来的破坏,资金短缺始终是保护工作的掣肘。购买修复材料、聘请专业工匠、开展研究工作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然而当时的社会动荡,经济困难,经费来源极其有限。

常书鸿不得不西处筹措资金,他频繁往返于敦煌与各大城市之间,向政府部门、慈善机构、社会贤达求助。他带着敦煌壁画的照片和资料,不厌其烦地向人们讲述敦煌艺术的价值和保护的紧迫性。虽然屡屡碰壁,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信总会有人理解并支持他们的事业。

在一次前往重庆寻求资金支持的过程中,常书鸿遇到了一位爱国商人李达。李达被常书鸿的执着和对敦煌艺术的热爱所打动,决定捐赠一笔可观的资金用于敦煌的保护工作。常书鸿激动不己,他深知这笔资金对于敦煌保护事业的重要性。这笔资金不仅解决了当时修复工作的燃眉之急,还让常书鸿看到了外界对敦煌保护的希望。此后,常书鸿更加努力地宣传敦煌,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敦煌的保护工作。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