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魂归念长情
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因宫廷内乱,被迫踏上流亡之路。一路上风餐露宿,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一日,重耳饿倒在荒郊野外,气息奄奄。随臣们西处寻找吃食,却一无所获。就在众人焦急万分之时,介子推悄悄走到一旁,咬咬牙,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后端到重耳面前。重耳看到这冒着热气的肉,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渐渐恢复了力气。当他得知这肉竟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介子推的手发誓:“若日后我能成就大业,定不会忘记你的恩情。”
漫长的流亡岁月结束后,重耳终于回国登上了国君之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大肆封赏当年追随他的功臣,一时间,朝堂上下热闹非凡,众人皆因得到赏赐而满心欢喜。然而,晋文公却在这一片欢庆之中,独独遗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对此并无怨言,他本就不是贪图功名利禄之人。他带着年迈的母亲,悄然离开都城,来到绵山深处隐居起来。在那青山绿水之间,母子二人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介子推每日打柴采药,侍奉母亲,日子虽然清苦,却也其乐融融。
但晋文公在论功行赏之后,渐渐想起了介子推的救命之恩,心中满是愧疚。他派人西处寻找介子推,想要给予他丰厚的赏赐和高位。当得知介子推隐居绵山后,晋文公亲自带领人马前往绵山,恳请介子推出山。可介子推心意己决,无论晋文公如何劝说,他都不愿出山为官。
晋文公的手下见状,向他献上一计:“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只留一面,介子推为了母亲的安危,必定会从那一面出来。” 晋文公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这个计策。熊熊大火瞬间蔓延开来,山林被火光笼罩,浓烟滚滚。然而,介子推宁死不屈,他紧紧抱着母亲,躲在一棵大树下,任由大火吞噬。
大火熄灭后,晋文公赶忙上山寻找介子推,只见介子推和母亲紧紧相拥,己然没了气息。晋文公悲痛欲绝,为了纪念介子推,他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全国百姓在这一天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
时光流转,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交融。清明时节,大地回春,万物焕发生机,而人们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怀着对先人的思念,前往墓地祭扫。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祭品、纸钱,摆放在亲人的墓前,洒下酒水,点燃香烛,寄托着无尽的思念与缅怀。
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清明这天,年轻的阿明早早起身,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前往村外的祖坟。一路上,孩子好奇地问着各种问题,阿明耐心地解答着,告诉他这是为了纪念逝去的长辈,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感受到家人的关怀。
来到祖坟前,阿明认真地清理着周围的杂草,妻子则摆放着祭品,孩子在一旁帮忙递着香烛。当纸钱燃起,火光映照在他们脸上,阿明仿佛看到了祖辈们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对先人的敬重与思念,都将通过清明节的祭祀,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