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赵叔又问李千,家里的事情是否解决,李千点点头,把事情的始末讲了一遍。
赵叔静静地听着,眼神中满是关切。
待李千说完,赵叔深深地叹了口气,缓缓安慰道:“千千啊,这世间的人情世故就是如此复杂,‘世态炎凉人心变,人情冷暖自家知’。你看你为这事儿费了多少心,却落得这么个结果。村支书那点心思,为了自己那点私利,就忘了做人的根本,着实让人心寒;政府那边呢,互相推诿扯皮,把老百姓的事儿不当回事儿,也让人挺无奈的。不过你也别太往心里去,这种事儿啊,不是咱们努力就能立刻改变的,以后你还得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不能都让他们给气坏了,放宽心啊。”
赵叔锻炼完回家,就瞧见老伴何淑梅还在对着电视认真地练着八段锦。
赵叔轻轻走过去,在老伴身边的沙发上坐下,等她练完一套,便轻声招呼道:“先别练了,老伴儿。”
何淑梅这才停下手中的动作,坐到赵叔身边,关切地问道:“怎么了,老头子?看你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千千那姑娘受委屈了,今天跟我说了一早上,我心里头也有点不是滋味儿。“赵叔就把李千讲给他的又告诉了老伴儿一遍。
何淑梅听了事情的原委,点点头,“这孩子,太实诚,社会经验少,能不吃亏嘛。这些村支书哪个不滑不溜秋的。”
“晚上我想叫她过来一起吃个饭,安慰安慰她,毕竟这事儿对她打击不小啊。”
”行呀,我也好长时间没见她了。“
回忆起和李千见面时的情景,她又笑着说道:“这孩子确实不错,我第一次见她就挺喜欢的。她性格沉稳,为人处世也很靠谱,不骄不馁的,让人看了就喜欢。”
何淑梅微微坐首了身子,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认真神情,缓缓说道:“老赵啊,我最近琢磨了个事儿。”
赵叔微微挑眉,看了老伴一眼:“啥事儿?你这么认真的模样,我还真有点好奇。”
“你看啊,咱儿子风致,都三十五了,到现在还没成家,我着急啊。”何淑梅说,
老两口年轻的时候一心扑在工作上,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他们总觉得,只要工作做得好,事业有成,就能给家里、给孩子提供最坚实的生活保障,让孩子拥有更好的人生起点。
于是,两人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连家都顾不上回。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深夜,文件和报表堆满了书桌,他们甚至记不清儿子小时候的模样,更别提陪伴孩子成长了。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把刚会走路的儿子送到父母家,恳请老人帮忙照顾。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逐渐发现,老人对孩子过于宠爱,以至于儿子被惯出了不少坏毛病。吃饭要人喂,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
对父母也不亲近、依恋。
夫妻俩看着儿子被宠坏了的样子,心急如焚,咬咬牙,狠狠心,又硬生生地把己经习惯了老人照顾的儿子接回了家,想亲自纠正他养成的坏习惯。
然而,这一举动不但没能如他们所愿地改善亲子关系,反而适得其反。
被"突然抢走"了祖父母宠爱的儿子,对父母的归来充满抵触。他们越是严格管教,儿子越是反抗。
渐渐地,儿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最终形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情感鸿沟。
“上次,我催他赶紧找对象,成个家,安定下来。可一提到这个,他就不乐意,跟我顶嘴,说自己没有信心建立亲密关系,也不想生孩子,觉得生孩子就是延续不幸。你说这孩子,多让人操心。”
她停顿了一下,又说:“我觉得李千和咱儿子倒挺合适的。你看,李千品行好,心地善良,又努力上进。她现在的身份虽然普通,但在咱们和她的交流中,我能感觉到她是个头脑清醒、能看清世事的孩子。她对咱们也挺亲近的,咱们要是多给她一些指点,她以后的前途肯定差不了。而且,她父母都是本分的农民,也不会给咱们家添乱,这多好啊。”
赵叔听了,皱了皱眉毛,有些犹豫地说道:“你这想法我能理解,但是你也知道,咱们儿子眼光高啊,千千学历、身份、家世稍微差了点,我怕儿子会觉得不合适。”
何淑梅听了,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老赵,你可别光看表面上那些东西。现在的社会,学历和身份固然重要,但也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你看李千,虽然学历可能没儿子高,但她努力上进,又富有同情心,能设身处地帮助她人,是块璞玉,再打磨打磨就好了。
你再想想,咱们儿子这些年在外面,经历了不少事儿,心里头压力也大得很。他觉得没有信心建立亲密关系,就是心里头那些事儿在作祟。李千这孩子,特别能理解别人的不容易,她要是进了咱们家,肯定会把咱们儿子的心给温暖了,把那些心结都给解开。
而且,咱们现在最要紧的是把儿子的心给拉回来,找个跟咱们亲近的儿媳妇,经常在儿子面前说说咱们的好话,慢慢儿子态度就软了。”
赵常务听了何淑梅的一番分析,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低头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老伴儿,你说得在理。咱们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就是希望儿子能过得好,家庭和睦吗?李千确实是个踏实肯干的孩子,说话做事都懂分寸。只是,咱们儿子那臭脾气,谁的面子都不给,这事儿真不能强求啊。"
何淑梅笑着拍了拍赵常务的手,眼中充满期待:"老赵,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不,咱们也不是要强迫他立刻接受,只是先创造些机会让他们接触接触。年轻人嘛,相处久了自然就有感情了。"
赵常务点点头,语气缓和下来:"也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操心了一辈子,也该学会放手了。不过你得把握好分寸,别让孩子觉得咱们在给他安排什么,反而适得其反。"
何淑梅充满信心地保证道:"放心吧老赵,这个问题我早就想好了。我会找个合适的时机,让李千自然地融入咱们的生活圈。至于儿子那边,我也会慢慢引导,不会让他觉得有压力。你就好好支持我,咱们一起撮合他俩。"
赵常务叹了口气,说:"那就按你说的办吧。只要一家人能和和睦睦的,我这个老头子就别无他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