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组织部平台好、升职快,可李千却深知其中的无奈。
其实,在这个社会,有人托举的,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顺风顺水;没人托举的,即便努力,也很难有出头之日。
她熬走了很多的科员、科长、班子成员,在组织部也算是一个老人了,本以为熬到今年届中,自己找吴部长说说,能到别的单位解决下副科。
但,世事无常,现在自己如丧家之犬龟缩在部里。
李千不是没有寻求过帮助,她找章部长说和,章部长只说要找合适的机会。
赵部长作风强硬,匪气很重,压的章部长只有配合的份。
李千也借着看望老部长,现政协副主席吴主席的机会,向他咨询过办法。
吴主席老态龙钟了许多,叹口气说:“是我连累了你。”
李千自己也有这种猜测,自己背后无权无势,被提拔到科室负责人的位置,自然被打上了‘前任部长心腹’的标签。
其实,吴部长只是把她当成一个比较得力的下属。
吴部长怎么评价李千这个人呢,忠厚有余,机警不足,涉世不深。大概是家里没人从政的原因,她对官场的弯弯绕绕不大了解,后天弥补有点晚了。
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胆交给她常规性的任务,甚至是一些改革性任务,让她不遗余力往前推进,却不会把她作为心腹培养。
当年提拔她,是因为她海边救人事件,引起的正向的社会影响,顺势而为,毕竟有时候政治工作需要包装‘明星’,树立典型。
吴主席自己刚摆脱困境,只能劝她蛰伏。
网络上常说的“不服就干”根本不适合,那是最下等的做法。会被视为冲动、‘不服管教’,没有上下级观念,对个人名声和今后发展影响极大,李千还是希望能有办法迂回。
组织部大会议室里,正在召开全干会。李千坐在最后一排,机械地翻动着面前的文件。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在地面上投下一片斑驳光影。
“今天,我强调几件事。"赵部长的声音不高,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组织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魂,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散会后,干部教育科的李乐乐忧心忡忡地走进办公室:"千姐,不好了,赵部长要把你调到组织科当副科长。"
李千微微一怔。作为在组织部工作了六年的科室负责人,李千从没想过自己的仕途会这样曲折,她的设想是下步自己去县首部门任副科。
今年组织谈话时,分管副部长章部长问李千个人有什么诉求,她思索再三,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诉求:“组织部的平台确实很好,可我还是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处事能力还不够,怕应付不了乡镇的复杂情况,暂时不想下乡镇。”
章部长很温和地说,会帮她留意着县首的空缺。
本年度届中调整,人员调动幅度相对往年较大,李千自己的也格外留意。
县首副科职位有七个空缺,她以前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很有信心。
但新部长上任后对她的种种打压,让她对这次调动充满担忧,现在听到调动科室的消息,她更是满心错愕。
当天下午,办公室里的气氛异常沉重。赵部长召见了李千。
"李千,经过这段时间观察,我认为你在干部教育科的岗位上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赵部长推了推眼镜,语气温和得近乎冰冷,"组织工作是组织部的核心,需要既有经验又有创新意识的同志。我决定让你到组织科担任副科长,协助张科长开展工作。"
李千起身行了个礼:"谢谢部长信任,我一定不会辜负组织的期望。"
走出部长办公室,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办公室的同事们看她的眼神中,有的同情,有的惋惜,还有的冷漠。
"来我办公室,有事跟你说。"组织科科长张明阳说。
单独的办公室里,张明阳关上门,递给李千一杯水。
"赵部长做事雷厉风行,又最看重学历和科班出身,通知己经下了,你走不了就得适应他的风格。"张明阳说这些话也算推心置腹了。
“部长上午跟我谈话,说让我给你‘压担子’,”张明阳语气中有不忍“不过,你放心,我会适当照顾你。”
"谢谢您。"李千攥紧了水杯,"我不会给您添麻烦的。"
"你知道就好。"张明阳压低声音。
晚上,李乐乐私下请李千吃饭,李千知道她的好意,两人来到一个不起眼的火锅店涮锅子。
"组织科这几年事情堆成了山,改革任务又重,你现在过去,就是去承担那些最难缠的活。"李乐乐担心地说。
李千心中一暖:"我不怕苦,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觉得心里有些堵得慌。"李千勉强笑了笑,"我会调整好的。"
李千事业发展不顺利,生活上也充满压力。
如今,她也到了三十岁的“高龄”,这个在很多人眼中该是稳定婚姻、事业有成的年纪,对她来说,却充满了无奈和迷茫。
家里催婚的压力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这几年,李敬先和赵秀琴为了她的婚事操碎了心,没少给她介绍对象。
然而,这介绍来的对象要么是理发店老板,每日忙碌于琐碎的店务,与她的精神世界毫无交集;要么是在外地工作,相隔千里,无法给予她应有的陪伴和关怀。
父母的资源有限,只能在他们的圈子里优中选优,选些相对来说家庭条件好一些,或者工资高一些的对象。
可这一路下来,她还是单身,年龄也越来越大。
一开始,李千顶着组织部的光环,积极地为村子里争取水泵、争取修地面资金。
那时候,她是村里的骄傲,父母也因此倍感风光,村里人都知道李千有大出息了,对他们更是殷勤逢迎。
可是,世事无常,这几年李千的工作职务没有调动,年龄的增长反倒成了一道枷锁。村里对她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曾经的羡慕逐渐变成了鄙夷。
“工作好又怎么样?还不是嫁不出去,再过两年生不出孩子了,找二婚都没人要。”这样的话语偶尔会传进李千的耳朵里,像一把刀刺痛着她的心。
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面对这一切,只能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地咽下这些苦涩。
李敬先两口子最初还能对李千表示理解和包容,毕竟经过生病和修地面一事,他们看到李千的成长和独立,也明白姑娘不好掌控了。
然而,随着李千始终不嫁人,李敬先的性子又上来了,常常不管不顾地跟她吵。
“养了个老姑娘丢人现眼,必须尽快把自己嫁出去。”李敬先气急败坏地吼道。
“没有合适的怎么办?”李千无奈地回应着。
“什么叫合适?男方不苶不傻,知道把工资往家拿就行。你再挑就西十岁了,到时候连孩子都生不出来,要给别人当后妈去吗?”李敬先的话就像一把重锤,不断敲打着她的内心。
“忙着呢,先挂了。”李千最后只能这样匆匆结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