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六年九月初九,重阳佳节。紫禁城御花园的观星台上,溥仪戴着德国蔡司天文望远镜,镜筒指向东北方 —— 那里,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奉铁路正延伸至奉天,铁轨在月光下如银色巨蟒般蜿蜒。系统界面在视网膜上展开,显示着 “1910 年 9 月,英国远东舰队将联合法、俄军舰,在上海外海举行威慑性演习” 的红色预警。
“皇上,” 袁世凯的声音从台阶下传来,“英国公使朱尔典求见,称有‘重要商务’相商。”
溥仪放下望远镜,龙纹缎面披风在夜风中扬起:“让他去养心殿,朕要让他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商务’。”
养心殿内,朱尔典的皮鞋碾过波斯地毯,目光被案头的玻璃展柜吸引。里面陈列着汉阳铁厂新制的钨钢炮管、萍乡煤矿的黑钨矿石,以及系统设计的 “宣统式” 无线电报机 —— 此刻,报务员正在演示跨城通讯,北京与天津的实时对话在听筒里清晰可闻。
“公使先生,” 溥仪把玩着新制的青铜齿轮镇纸,“您说的‘商务’,是指贵国商船在长江口被查获的鸦片,还是贵公司试图低价收购萍乡煤矿的阴谋?” 他调出系统解析的英国密档,“1909 年贵国议会秘密拨款一百万英镑,资助载沣余党在江南制造局搞破坏 —— 可惜,朕的宪兵队提前三天拿到了名单。”
朱尔典的八字胡剧烈颤抖,他终于明白,为何清国总能提前识破列强的阴谋。眼前的孩童皇帝,仿佛拥有一双看透时空的眼睛,将所有的密谋都暴露在日光之下。
“陛下误会了,” 朱尔典勉强微笑,“大英帝国只是关心清国的‘稳定’……”
“稳定?” 溥仪指向窗外,北洋新军的探照灯正在紫禁城上空划出光网,“朕的新军装备着克虏伯最新式的防空炮,贵国的飞艇若敢靠近,就会变成天空中的烟花 —— 就像去年在胶州湾沉没的‘三笠号’。”
次日卯时,江苏谘议局的议事厅内,张謇正在主持《宪法大纲》草案的辩论。留日法学家杨度指着系统提供的日本宪法对比表:“诸位,我们的草案既保留君主权威,又设立责任内阁,比日本的‘明治宪法’更注重民权 ——”
“放屁!” 保守派御史胡思敬拍案而起,“君权神授,怎能与百姓共议?”
“御史大人,” 张謇调出系统统计的江苏税收数据,“新政三年,地方税收增长六成,其中商税占比达 45%—— 这些银子,都用在了您贬谪时任教的迪化学堂。” 他突然提高声音,“当百姓能通过谘议局监督官银,当商人能合法争取利益,才是我大清长治久安的根本!”
掌声中,杨度展示了溥仪亲批的草案附则:“皇帝有权任命首相,但首相须经资政院半数以上议员支持 —— 这是皇上对宪政的承诺。”
同日申时,江南制造局的新厂房内,张之洞亲手启动了第一台万吨水压机。锻锤落下的轰鸣声中,系统设计的航母甲板钢坯逐渐成型,德国工程师在旁惊叹:“这比英国谢菲尔德钢厂的工艺领先五年!”
“香帅,” 溥仪的声音从远程电话中传来,“朕要在这块钢板上刻字:‘宪政与科技,乃帝国之双翼’。” 他看着系统投影的 “海权 Ⅲ 计划”,两艘万吨级装甲巡洋舰的设计图正在加载,“等它们下水时,朕要让英国舰队知道,龙旗所至,即是海权所及。”
戌时初刻,宗人府的地牢里,载沣盯着墙上的煤油灯,影子在潮湿的砖墙上扭曲成怪兽形状。突然,牢门打开,张谦和捧着黄绫圣旨走入:“皇上有旨,着摄政王载沣前往德国考察宪政 —— 即刻启程。”
载沣抬头,看见张谦和眼中闪过的冷意。他知道,这所谓的 “考察”,实则是流放。当囚车驶过正阳门,他看见城楼上新挂的 “资政院筹备处” 匾额,旁边电子钟的绿色数字跳动着全国统一时间 —— 这是他永远无法理解的新时代符号。
子夜,养心殿的电报机 “滴滴” 作响,上海发来急电:“英国远东舰队抵近长江口,旗舰‘无畏号’挂出‘要求通商’信号。” 溥仪看着系统界面上闪烁的中英舰队方位,突然露出微笑 —— 系统刚刚解锁 “舰载火控雷达” 升级模块,而他早己命萨镇冰将最新的 “宣统式” 雷达装上了所有主力舰。
“传朕旨意,” 溥仪对着空气道,系统自动将指令转化为电码,“舰队出海迎敌,按‘雷达引导集群射击’战术 —— 让英国人尝尝,被自己发明的技术反制的滋味。”
他望向窗外,观星台上的天文望远镜正在自动追踪猎户座,镜筒上的龙纹与星座交相辉映。这个夜晚,注定是新旧时代的又一次碰撞,而溥仪知道,当系统的数据流与帝国的齿轮完美咬合,任何试图阻挡的势力,都将在这架精密运转的机器前颤抖、崩溃。
五更天,长江口的薄雾中,“镇海号” 驱逐舰的雷达屏上,英国舰队的舰影清晰可见。萨镇冰盯着火控计算机,系统提供的射击诸元正在实时更新。当 “无畏号” 的主炮刚刚转向,清国舰队的第一轮齐射己经呼啸而至 —— 这一次,不再是试探,而是新时代对旧霸权的正式宣战。
紫禁城的观星台上,溥仪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系统界面上的 “君主立宪成功率” 悄然升至 62%。他知道,宪政的道路上还有无数险滩,但当科技的星光与宪政的曙光同时照亮帝国的天空,这个曾经濒临崩塌的王朝,终将在他的手中,蜕变成让世界颤抖的东方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