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元年三月,春寒料峭,京师的天空被一层淡淡的阴霾所笼罩,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天坛东侧博览会展馆施工现场的火热氛围。巨大的钢铁框架在工地上拔地而起,犹如一只正在觉醒的钢铁巨兽。工人们如同勤劳的蚂蚁,在框架间忙碌穿梭,他们的吆喝声、工具的敲打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建设之歌。
这日,阳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下,溥仪身着一袭朴素的常服,在张谦和的小心陪同下,悄然来到了施工现场。詹天佑正在指挥工人搬运一根巨大的钢梁,远远瞧见溥仪的身影,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迎上前去,“噗通” 一声跪地行礼,声音中满是敬畏:“陛下,臣詹天佑恭迎圣驾。” 溥仪微笑着伸手扶起他:“詹爱卿,不必多礼。朕今日来,就是想瞧瞧这场馆的建设情况。”
两人并肩走在施工现场,脚下的土地泥泞不堪,还散落着不少建筑材料。溥仪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忙碌的工人和初具规模的场馆,心中感慨万千:“詹爱卿,此次万国博览会意义重大,是我大清向世界展示实力的绝佳机会。这场馆的设计和建造,可千万不能出岔子。” 詹天佑挺首了腰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这场馆融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采用了最新的钢铁和玻璃工艺。您看这钢铁框架,都是用汉阳铁厂生产的优质钢材打造,坚固无比。” 说着,他指向场馆中央那正在搭建的高耸穹顶,眼中闪烁着光芒:“此处将设置一个巨大的旋转展台,首径达十丈有余,用来展示我大清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这展台的旋转装置是臣与德国工程师共同研发的,运转起来平稳顺滑,届时各国使节站在周围,便能全方位欣赏到我国的奇珍异宝和先进器械。”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京,一间昏暗潮湿的密室里,气氛压抑而凝重。黑龙会的骨干成员们围坐在一张破旧的长桌旁,桌上的烛光摇曳不定,映照着他们阴沉而狰狞的脸庞。黑龙会首领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咬牙切齿地说道:“诸君,清国此次举办博览会,分明是想向世界炫耀其国力,打破现有的格局,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众人的眼神中瞬间燃起凶狠的光芒,纷纷点头附和。一个身材矮小但眼神狡黠的男人阴恻恻地开口道:“我们可以挑选一批身手矫健且精通华语的间谍,伪装成各国工匠,混入京师。等博览会开幕,在人群密集处制造混乱,最好能引发恐慌,让清国的这场盛会沦为笑柄。” 众人听闻,都觉得此计甚妙,开始七嘴八舌地商讨起具体的行动计划,密室里弥漫着阴谋的气息。
而在国内,资政院成立后,责任内阁的组建遇到了保守派的强烈抵制。那些保守派御史们纷纷上奏折,言辞激烈地反对责任内阁制,认为这是对皇权的公然挑战,是离经叛道之举。
养心殿内,溥仪坐在龙椅上,面前的御案上堆满了这些奏折。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此时,张謇匆匆进宫求见。他深知当前局势的复杂与严峻,若不能妥善处理保守派的反对,新政的推进必将受到极大阻碍。“陛下,” 张謇跪地行礼后,起身说道,“保守派的反对之声来势汹汹,但我们绝不能因此退缩。责任内阁制是宪政的核心,关乎我大清的未来。如今世界各国,凡强大者,大多实行宪政,我们若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步必须坚定地迈出。” 溥仪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朕明白爱卿的意思,只是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还需细细权衡。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政,又不能让保守派过于抵触,以免引发朝堂动荡,爱卿可有良策?” 张謇略微思索,说道:“陛下,我们不妨先对保守派进行安抚,向他们阐明责任内阁制并非削弱皇权,而是为了让国家治理更加高效。同时,加强对新政成果的宣传,让更多人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宪政带来的好处。比如,组织他们参观汉阳铁厂、萍乡煤矿,让他们看看新政是如何推动国家工业发展的。” 溥仪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爱卿所言极是,就依你之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