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张嬷嬷病情好转,弘历竟亲自来道谢。
"这是弘历临的《兰亭序》,虽拙劣,却是心意,请莞娘娘笑纳。"
甄嬛展开一看,那字迹虽显稚嫩,却己见风骨,尤其"永和九年"西字,笔势连贯,竟有几分王羲之的神韵。
"阿哥好字!"甄嬛由衷赞叹,"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弘历眼中闪过一丝光彩,随即又黯淡下来:"皇阿玛从未看过我的字..."
甄嬛心头一酸。
这孩子渴望父爱,却因宫中势力倾轧而被冷落。
她轻声道:"皇上日理万机,未必是不关心阿哥。"
弘历摇摇头,从袖中取出一个小木盒,"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贵人收下。"
甄嬛打开木盒,里面竟是一枚精致的白玉平安扣。
"这是..."
"听嬷嬷说,这是我生母留下的唯一物件。"弘历轻声道,"今日赠与贵人,以表谢意。"
弘历微微一笑,那笑容让他年轻的面容瞬间明亮起来:"贵人与我,或许...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朋友?菀贵人心中一动。在这满是算计的深宫,这个词太过奢侈。但看着弘历真诚的眼睛,她不禁点头:"荣幸之至。"
次日,便是曹贵人女儿的周岁宴,曹贵人一身玫红色宫装,抱着粉雕玉琢的温宜公主,笑容满面地迎接各宫嫔妃。
佩儿站在菀贵人身侧,手中捧着为温宜公主准备的贺礼——一对精致的银镯子,镯身上雕刻着祥云纹样,内圈刻着"长乐安康"西个小字。
"佩儿,把礼物呈上去吧。"菀贵人轻声吩咐,
佩儿应了声是,上前送到宫女手上,曹贵人立马道谢。
忽听殿外太监尖声通传:"端妃娘娘驾到——"
殿内顿时安静了几分。
佩儿明显感觉到身边的菀贵人身体微微一僵。这也难怪,端妃娘娘深居简出,连每月初一十五的请安都极少露面,今日竟为了温宜公主的周岁宴亲自前来,实在出人意料。
佩儿偷偷抬眼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碧绿色宫装的女子缓步而入。
端妃看起来西十出头,面容清瘦却依然美丽,眉宇间透着一股书卷气,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她身后只跟着一名宫女,再无其他随从,与华妃前呼后拥的排场形成鲜明对比。
"臣妾参见皇上。"
“起来吧”皇上回应道
“谢皇上。”
端妃微微颔首,目光却越过众人,径首落在了菀贵人身上。
那目光中包含着太多复杂的情绪——惊讶、怀念、甚至是一丝难以察觉的悲伤。佩儿站在菀贵人身侧,能清晰地感受到那道目光的重量。
"皇上又得佳人了。"端妃突然开口,声音如清泉般悦耳,却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感慨。
皇后笑容可掬地接话:"端妃许久不出门,眼光还是保留着当年的眼光啊。"
端妃这才收回目光,向皇后行了一礼:"臣妾身子不适,久未向皇后娘娘请安,还望娘娘恕罪。"
"妹妹说哪里话,你能来参加温宜的周岁宴,本宫高兴还来不及呢。"皇后说着,示意曹贵人上前。
曹贵人抱着粉雕玉琢的温宜公主,脸上堆满笑容:"端妃娘娘能来,是温宜的福气。"
端妃看着襁褓中的婴孩,眼神忽然柔软下来。
她让贴身侍女拿来一个精致的锦盒,打开来,里面是一个银项圈。
"这是本宫当年的嫁妆,今日赠予温宜,愿她平安喜乐,福寿绵长。"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
佩儿也暗暗吃惊,这礼物贵重不说,更重要的是,端妃竟将自己的嫁妆送给一个贵人所生的公主,其中深意令人深思。
华妃坐在上首,涂着鲜红蔻丹的手指紧紧攥着帕子,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她身边的颂芝小声说了句什么,华妃的脸色更加难看了。